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王炳南与被勒令召回大使的特殊谈话

作者:程远行




  接着,王炳南对我讲了三句话。这几句话简单明了、道理清晰,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他说:“一、外交无小事,对一个驻外使节来说,都要把这一警句当成紧箍咒,牢牢地套在自己的脑门上;一个使节的举止形象,将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代表一个民族的素质,切要注意,不能大大咧咧的。
  “作为一个外交人员,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要把自己的位置摆对。这根弦要在脑子里绷得紧紧的,切不可掉以轻心。
  “该大使抢镜头,不管情节如何,都不能看成是生活小事。当然,此事的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了解。
  “二、外交官对外讲话要有分寸,该说的,就据理力争、寸步不让;不该说的,就守口如瓶,切不可争强好胜、锋芒毕露、夸夸其谈,总想高人一等、出人头地。
  “三、人要以和为贵。这句话我听毛主席说过。同志之间要友善相处,不要搞得那么紧张。人非圣贤,焉能无过。我们对待人家的过错,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不要揪住不放,得过且过。我们要学会有气量、能容人、能宽以待人。
  “康生对该大使的处理意见,作为中央的要求,我执行,但我认为仅凭‘抢镜头’就撤销人家的职务,似乎有些过。说不定此案还有其他什么因素。”
  王炳南是搞过多年统战工作的外交家,他待人处事的经验比较丰富。他的品德和为人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他朴实谦和,古道热肠,待人诚恳,没有架子。他不妒忌别人,也不计较个人得失,因而他的朋友遍及国内、外各个阶层。他处理任何难题,总是那么从容不迫,信心十足。当我对该大使的事,还摸不到头脑的时候,王炳南已对此事胸有成竹。仅用了几分钟,王就讲出了三点对该大使一事的看法。
  这三点意见概括了此案的全貌和看法。
  我每次听到王炳南敞开心扉讲这些心里话时,我都认为他是对的。
  王炳南这次对该大使“抢镜头”一事,虽然他也认为“抢镜头”是外交官的大忌,是该大使的错误,但他对此事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听到王炳南讲到这几点看法后,忙问:“你讲得好。但不知该大使的事,是否还有挽救的机会?”
  王炳南明确回答说:“没有这个机会了!”
  “为什么?”
  王说:“我已说过,外交部是陈总和周总理领导的部门。该大使的事,也是经过周办下来的。如果我们对此案提出什么不同意见或申诉什么,按组织程序,只能向周那里提出。这样做,不管提什么意见,都会使周为难。事已至此,收回成命已经不可能了。”
  “再者,外交部是执行部门。考虑到该大使‘抢镜头’的具体细节,还没弄清,我们切不可贸然行事。”
  王炳南稍停片刻后又说:“有些情况不了解,也就不必去了解。不了解也好。”
  上午10时整,该大使忧心忡忡地走上东楼的二楼,小心翼翼地敲了两下王炳南办公室的门。我立即出来迎客。
  门开了。立在门前的这位大使,五十岁左右。一看便知,他是位久经风霜的老干部,他笑容可掬,礼貌周到,既有英俊潇洒的外交官风度,又有久经战火锻炼的军官气质。他高高的个头,宽宽的肩膀,大大的眼睛,在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当他通报了姓名后,我立即表示,快进来,王副部长在等他呢。
  该大使和王炳南寒暄后,就坐在王的对面,开始了他的述职报告。
  在他们交谈中,该大使是那样平静、那样健谈,神情自然、谈笑风生。看不出他有丝毫的不快和沮丧。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竟然把这个述职变成了久逢知己的一席畅谈。
  
  这本是一次十分沉重的对话。一位是犯了“错误”,被勒令召回,心里极不平衡,想通过这次谈话,听听自己犯的是什么错误,还准备为自己的尊严辩护一番;一位是代表外交部说明将其召回的原因,相机做些开导工作,以避免该大使背着思想包袱离开外交部,最后还要给人家谈谈工作的去向问题。
  然而,这件被罢官而又不太体面的事情,要拿到桌面上来谈,谈何容易。特别是对一个年过半百的干部来说,实在有些难为情。
  因此,不管是谈的人还是听的人,都不愿意触及到这件事的细节。
  王炳南不便起口,该大使有苦难言。结果这一碍着面子的错误细节,竟然被这两个人用婉转的语言给回避了。两个人不言而喻,心照不宣。
  在两人的谈话中,王炳南已发现该大使早已知道其被调回的原因。因此,王面对该大使不便启口,又不想多问的尴尬情形,也就不想再难为人家了,不想再去触动人家的伤疤。
  就这样,两人在不涉及“抢镜头”细节的情况下,竟然把一个沉重的谈话变成了一个比较轻松的交谈。
  但是,我在他们的谈话中,还是听出了一些有关“抢镜头”的端倪。
  关于召回一事,王炳南说,周恩来对外交人员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求办事严谨,又要求随时随地地注意自己的身份和位置,切不可大大咧咧的。对此,大使在使馆虽然时间不长,应该也会有所体会的。遗憾的是,大使就耍离开外交部了,希望大使在这方面总结总结,在总结中提高自己。
  该大使十分敏感地说:“是的,我每次调动工作,都会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在国外任职期间的工作,我是认真地做了。我问心无愧。”
  “离开外交部后,你下一步的工作,有什么考虑?需要我们为你做些什么?”王问。
  该大使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在革命队伍里,多次调动,都是出自工作需要。一道调令下来,就卷起铺盖走人。下一步做什么的问题,也很简单,仍回原单位。当初派我出国时,中组部安子文已和我讲定,等回国后,仍回原单位。”
  关于接待我国代表团一事,该大使说:
  “我代表团出访,通过会见会谈,宣传了自己,扩大了影响,增进了驻在国对我的进一步了解,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双方看法取得一致。出访效果是成功的,对反对霸权主义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特别值得提及的是,对方的接待,规格是高的、友好的。对我代表团往访,十分重视。”
  
  王炳南和该大使的畅谈,彼此都挺满意,都没给对方带来任何不快之感。
  而我从旁听到他们的谈话后,却颇有感触。第一个感触是,该大使是位有涵养、有主意的人。在和王炳南谈话中,他没有埋怨、没有忧伤。似乎外交这一行当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似乎他希望尽快离开这个难以琢磨的地方,早些回原单位,早些忘掉那些不开心的往事。第二个感触是,王炳南很会讲话,他以谈心的方式,巧妙地让该大使了解到自己的错误,既没使对方感到尴尬,又把该说的话说透了。
  该大使走后,王炳南对我说:“该大使是位领导干部,有些事点一下就可以了。然而,他的错误对我们外交人员来说,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们都该对着这面镜子,检点自己的举止言谈。希望在我们外交队伍里,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该大使是位有德、有才、有著作,曾对我国经济建设有过重大贡献、并享有一定威望的老干部。当他被撤销大使职务、离开外交部之后,虽然不得器重,但他仍然一如既往,埋头苦干。奋斗与贡献,不减当年。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