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第一个登上《福布斯》封面的中国大陆企业家

作者:刘世英 彭 征




  
  1999年刚成立的阿里巴巴,偏安一隅,默默无闻,它出奇的安静状态似乎显得与当时沸腾的互联网格格不入。
  1999年的阿里巴巴在做什么?马云的回答是:“我们在闭门造车。1999年回到杭州以后,我们自己商量决定,6个月之内不主动对外宣传,一心一意把网站做好。”
  因为马云的缘故,阿里巴巴在杭州这个互联网并不发达的美丽城市里健康而低调地成长,少了一份不该的浮躁和造作,多了一份踏实和上进。
  
  网商时代:阿里巴巴的未来,互联网的未来
  
  众所周知的是,2000年前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主体上网行为是收发邮件、浏览新闻、搜索信息,这是一个被称为初识网络的“网民”时期;2002年后,短信、即时通讯、交友、游戏成为上网者的最爱,形成一个个不同的社区,这是一个上网者开心、网络服务商赚钱的“网友”时期。这两个时期,上网者基本上充当的是网上消费者的角色。这一阶段互联网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是短信和网络广告,网络还是一个被动的商业工具。而进入2004年以后,网络变得不再被动,网商——一个互联网的新盈利模式正在被深入挖掘着。
  马云指出,网商是指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在互联网上进行商业活动的商人和企业家。
  马云成就了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也成就了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活跃着的网商们,以及由此带来的中国互联网的网商时代。
  2004年6月12日,一个盛大的时刻来临了:1000多名中国网商云集杭州,由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和阿里巴巴公司主办的中国首届网商大会在西子湖畔召开。在中国互联网短暂的发展历史上,此次大会堪称商人群体应用电子商务的事例第一次大规模浮出水面,它不仅标志着互联网商业的渐趋成熟,也是中国传统企业运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方法和成果的一次展示。
  马云是一个喜欢定目标的人,很多目标都让人感觉遥不可及,就是连他手下的高管都觉得不可能实现,爱赌的马云就和他们赌上了。最后,马云都是赢家。
  2003年,马云提出了阿里巴巴每天收入100万人民币的目标;2004年,马云为阿里巴巴定下了每天盈利100万人民币的目标;2005年,马云为阿里巴巴定下了每天缴税100万人民币的目标。在马云到处“折腾”下,这些目标都出人意料地提前完成了。
  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说过:“有创意的人很多,但能执行创意的人很少。”而马云与孙正义也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一流的点子加上三流的执行水平,与三流的点子加上一流的执行水平,哪一个更重要?结果两人得出一致答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水平。
  2006年,马云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从满地球跑的马云身上,我们似乎很容易得到推断,马云要加速实施阿里巴巴的全球战略,让阿里巴巴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全球的顶尖企业,让全世界的人使用阿里巴巴,要把全世界网民带入网商时代!
  这个目标其实一直埋藏在马云心中,为这个目标的奋斗他从来没有停止过。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