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美国曾计划在台湾搞“政变”

作者:刘维荣




  
  1955年,蒋介石炮制了“孙立人兵变案”,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的孙立人因此被囚禁了33年。本文依据上世纪90年代美国解密的有关档案,重新叙说了这一历史事件。
  
  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
  
  1991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在台中市去世,出殡队伍长达一公里,与蒋氏父子去世时的送葬队伍不相上下。其实,孙立人并不是因美国企图以他来取代蒋介石而遭囚禁才引起人们关注的。早在1942年,他率不足一团之众,在缅甸取得仁安羌大捷,营救出被围困的英军七千余人和五百多名战俘(一半以上是英国人)时就已震惊世界,被誉为“东方隆美尔”。当时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英勇善战,打出了赫赫威名,令日军胆战心惊。被救的英军官兵个个热泪盈眶,向中国官兵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中国军队万岁!”仁安羌大捷是第一次缅甸战役中盟军公认的惟一胜利,使盟军不得不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此役是二战中以少胜多最著名的范例,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2年5月3日,英军的亚历山大和史利姆两位将军,均以私人的名义派员给孙立人送来了“感谢信”。亚历山大是第一次缅甸战役时英缅军总司令,战后曾出任英国国防大臣。他对孙立人在仁安羌营救英军第一师深怀感激之情。并告知英国女王将向孙立人颁发“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向全体官兵宣读了他们的来信。而后,他慷慨激昂地说:“勋章的授予,是全体官兵的光荣,尤其是死伤的同胞,以血肉之躯换来的光荣!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是中国军官第一次以战功获得外国勋章,而是表现了中国和盟军第一次并肩作战所付出的血汗和舍己救人、不背盟信的中国精神,这一精神已得到了公平的评价!”驻印英军统领代表女王向孙立人颁发“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该勋章是英国级别很高的荣誉,受勋者都要加封爵士爵位。
  自视甚高的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史迪威经常与孙立人交谈,有时谈得非常投机,亲密得情同手足,有时却争得面红耳赤。史迪威为人耿直,有战略眼光和战略头脑,对孙立人非常赏识。
  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无能,其大多数将领普遍受到西方国家的轻视。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孙立人率领训练有素的新三十八师和以后的新一军,在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北缅,与日军五个精锐师团连续作战17个月,越战越勇,所向披靡。与孙立人指挥的部队相比,印缅战区其他盟军部队不免有些相形见绌。孙立人入缅作战后所创造的奇迹,使他备受各国军政要人的关注,也引起不少西方人的好奇。他出色的军事才能,使他受到众多盟军将领的尊敬。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给孙立人颁发丰功勋章。
  二战期间欧洲战区盟军最高统帅、战后曾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也对孙立人颇为敬佩。
  6月17日,孙立人应邀到英国访问。在英国陆军部,英国女王授予孙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颠帝国司令”勋章,以答谢新三十八师一一四团在缅甸孟拱郊区援救英印军第三师七十七旅的友情,表彰孙立人将军在北缅横扫日军五个师团的卓越功勋。
  6月23日,孙立人又应美军总参谋长马歇尔将军的邀请赴美访问。早年孙立人从清华毕业后被保送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度大学工程系读书,获工程学士学位后,又转入弗吉尼亚军校,与马歇尔将军等很多美国名将是同学。1928年孙立人从弗吉尼亚军校毕业后,回到南京从戎。
  孙立人的欧美之行,在蒋介石看来是“大逆不道”,因而引起蒋介石的猜忌,为他以后的仕途埋下了祸根。
  
  蒋介石炮制“孙立人兵变冤案”,孙立人因此被囚禁了33年
  
  美国政府在蒋介石兵败大陆之际,曾打算“弃蒋保台”,由孙立人主政台湾。盟军远东统帅麦克阿瑟亲自游说孙立人,“有意要请阁下负起保卫台湾的责任”。据美国已解密的档案,对于美国的游说,孙立人至少有三次予以拒绝。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但初到台湾的蒋介石为笼络美国,重登“总统”宝座,尚需得到孙立人的拥戴,所以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兼台湾防卫总司令”。随着蒋介石地位的巩固,遂罢免了孙立人的兵权,并在1954年炮制了震惊岛内外的“孙立人兵变冤案”,将孙立人囚禁了33年。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任命曾留学美国西点军校、并在史迪威指挥下参加过印度、缅甸诸战役颇获好评的孙立人为“陆军总司令”。
  1955年5月25日,台湾陆军少校郭廷亮被捕,经审讯,他承认,时任“总统府参军长”的孙立人指使他在军中联络了大批军官,并派人侦察台北阳明山西子湾、“总统”官邸等敏感地区的地形,企图以武力实行“兵谏”。
  5月28日上午,蒋介石召见孙立人,说:“你以后少跟政客们来往。”孙说:“是的,我一生最讨厌玩政治和与政客打交道。”蒋说:“这次我要把你给孤立起来。”双方话不投机,不欢而散。
  6月6日,蒋介石在孙立人等人陪同下,前往屏东机场阅兵。阅兵后,立即产生流言,说有人企图在现场发难,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以排除腐败,巩固台湾。
  8月20日,蒋介石下令成立以陈诚为首的“九人小组”调查孙立人。同时,为了向舆论、特别是美国舆论显示公正,又下令成立监察院“五人小组”进行调查。1955年10月31日,台湾“陆海军军事法庭”对孙立人作出判决。从此,孙立人被软禁33年之久。这就是国民党退台初期轰动一时的“孙立人案”。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1988年。3月20日,台湾“国防部长”郑为元来到台中市孙立人家里,告诉他:此后,他享有充分的自由了。3月22日,郭廷亮发表声明,说他当年是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的指使下构陷孙立人的。
  1990年,90高龄的孙立人,在“总算在死前亲得以平反”的慰叹中与世长辞了。
  1992年,美国政府开始解密50年代对台关系的有关档案,根据《信息自由法案》其他有关秘档也陆续地开放出来。这批秘档分别来自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中国科、中央情报局、麦克阿瑟和柯克私人档案,这些档案和美国政府早已公布的《外交关系文书》(1949年、1950年),以及中华书局现已出版的顾维钧口述史,可以重看孙立人案。
  
  美国政府密谋:由孙立人主持台湾政局
  
  早在1948年底,面对国民党在大陆兵败如山倒的局面,美国政府对蒋介石失去了信心,开始积极寻找可能的替代人选。并对麦克阿瑟誉为“不沉的航空母舰”的台湾,倾注了更集中的注意力。
  1949年2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参赞莫成德向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报告说,“我们所需要的是一个能力强、做事脚踏实地的人,不必听命蒋介石,亦毋须服从李宗仁联合政府,而专为台湾谋福利。孙立人的经验也许不足,但其他条件却甚合适”。艾奇逊当即指示,可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商量,如司徒也同意,则伺机向李宗仁提出以孙立人代替陈诚。
  1949年5月,莫成德回国,向艾奇逊和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由孙立入主持台湾政局,以此作为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的条件。
  1949年6月23日,美国务院政策计划处主任凯南向国务院和“国安会”提出处理台湾问题报告书。其中就有“邀请孙立人将军加入占领军的新政权,如孙愿意接受,则美国分化国民政府驻台军队的合作,即告成功”;“通知蒋介石,如他愿意留在台湾,当以政治难民之身份相待”。
  在制定此计划的同时,中央情报局拟定了刺杀亚洲一些政治领袖的计划。据当时任职中央情报局的上校帕什表示,中国有两人入选黑名单:一是周恩来,一是蒋介石。后因担心过分刺激盟国,改成以“西方公司”名义,协助逃入中缅边境的李弥残部骚扰大陆。
  当时,美国国务院主管远东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腊斯克与艾奇逊一样,对蒋介石政权的腐败堕落、丧失民心深恶痛绝,一直积极推动倒蒋运动。这年秋,他派莫瑞尔去找孙立人,莫瑞尔以印缅战场战友的身份探孙立人的底。孙立人见到莫瑞尔,大发牢骚,但未正面回答他的提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