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首任航天城司令孙继先

作者:董保存




  红箭腾空
  基地从开始组建那天起,孙继先就同基地党委的同志一起,本着“边组建,边建设,边训练”的方针,在北京的通县、长辛店等地对试验部队进行技术培训。
  1960年初,基地接收工程设施后,开始对苏制样机、设备进行安装调试、校正等。广大科技人员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刻苦钻研,初步掌握了设备性能和试验方法。
  我国在东风基地发射的第一枚地对地导弹,是苏制P-2导弹,这枚导弹1958年秋天就运到了戈壁滩。由于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基建工程,所以1959年才开始做发射试验任务的准备工作。到了1960年2月19日,国防科委正式下令,决定于1960年的5—6月份发射苏制P-2导弹。这次试验任务的代号是101任务。
  1960年4月2日,孙继先司令员、栗在山政委向基地参试官兵下达了101任务的第一号命令。正在这时,苏联专家以“中国生产的液氧不合格”为由,不让我们用自己的液氧发射导弹。
  按中苏国防科技协定,苏方应派专家到中国传授发射技术。当时,我国尚缺乏液氧推进剂的生产技术,兰州一家化工厂在缺乏资料的情况下,依靠科技人员和工人研究并生产出了我国自己的液氧推进剂,经化验,完全合格。当时的专家组组长契尔阔夫却借口要回国复核化验结果,硬是拖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最后,他们的回答是:“你们的燃料不合格!”
  孙继先要求他履行合同,帮助解决技术问题,他却说:“这是国家之间的事,有个责任问题,我们不便插手。”
  孙继先拍了桌子,说:“有责任,我们承担,你不必担心!”
  契尔阔夫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表示:“非常遗憾,这是我们上级的指示,我们不能违抗。”
  当国产液氧从兰州运到基地时,契尔阔夫俨然以经验丰富的科学家口气劝阻中国人不要用这些燃料,否则会酿成难以挽回的后果。同时,他一再表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向最讲信誉,由苏联生产的液氧一定按合同准时运到!”
  就这样,我国自行研制的后来被证明是完全合格的价值150万元人民币的整车箱燃料白白地倒进了沙海,燃起了熊熊大火,中国人民的心血就这样简单地化成了烟云……在场的官兵,许多人都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契尔阔夫“讲信誉”的话说完没多久,苏联国防部就给中国国防部发来电报:“因西伯利亚液氧厂发生不可抗拒的事故,不能履行合同。”
  孙继先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栗在山代表20基地全体官兵上书军委,强烈要求用自己的液氧发射火箭。
  为此,周总理在紫光阁主持召开了一次高级军事会议,彭德怀元帅、聂荣臻元帅和国防科委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会上,聂帅明确指出:苏联停止燃料供应,绝不是技术上的原因,而是政治上的原因!彭老总说:赫秃子欺人太甚,我们中国人不是随便让人捏的。最后,周总理说:20基地的指战员们一致要求用国产燃料,他们自己检验这些燃料是合格的,我同意他们的意见,同志们的意见怎样?与会者一致表示同意。总理在基地打来的报告上亲笔批了两字:“同意”。
  紫光阁高级军事会议结束后,周总理招招手说:“孙继先,你留下。”
  总理问孙继先:“你坦率地回答我,第一次发射地对地导弹,你有多大把握?”
  孙继先说了四五条,天时、地利、人和等完全有把握的依据,但还是回答“有80%的把握”。
  总理又问:“那20%呢?”
  “因为是第一次,缺乏经验。”
  总理对这样的回答很满意,说:“不错,万事开头难。这件事我们过去没干过,一定要认真细致,稳妥可靠,争取胜利。你们就大胆放手干吧。”
  会后,张爱萍经过对20基地的实地考察,向军委写报告,建议在9月9—15日期间,选择时机进行发射试验。
  转眼间到了8月,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断绝援助。老大哥终于露出了真面目:他们一下子停止了对我国提供的一百多个援助项目,使我们的导弹试验部队面临最艰难、最严峻的时刻!刚刚建起来的火箭发射场,有许多仪器和设备将被搁置在沙海之中;不少设施建了半截,被迫停了下来;主要的技术资料和图纸全被苏联专家带走……
  然而,20基地的创业者们以加倍的努力来克服这些困难,他们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导弹发射试验任务!由于准备充分,1960年9月3日,罗瑞卿总长亲自批准了P-2地对地导弹的发射计划。
  9月10日清晨,孙继先绕首区3号发射场转了三圈,他要从最坏的方面做好准备!他又来到了消防队,作了最后一次试前检查……
  7时42分,点火按钮起动,伴着一阵震撼大地的轰鸣和尾部燃烧的火光,导弹腾空而起,7分钟后,准确地击中了安西弹着点的目标。成功了!在苏联专家撤走后17天,20基地用自己的液氧,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地对地导弹。
  地对地导弹试验部吕琳部长迅速将参试人员集合在发射场上,孙继先用洪亮的声音自豪地宣布:“苏联专家撤走后仅17天,我们在没有任何经验可提供借鉴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用国产推进剂,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地对地战略导弹。这说明我们的基地有能力完成新武器的发射试验任务!参加这次任务的所有单位的人员都付出了辛勤劳动,我代表基地党委和领导向全体参试单位与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祝贺和衷心感谢!”
  第一枚使用国产燃料发射地对地导弹试验成功后,整个基地又立即投入了第一枚国产地对空导弹发射试验的准备工作。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6年11月版
  责任编辑:李宁
  定价:30.00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