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艺术人生》:懂了泪水,就懂了人生

作者:朱 冰 陈可人




  《艺术人生2000-2006》朱冰 陈可人著
  
  
  导语:彼得斯在《交流的无奈》中有一段话:交流之罕见和脆弱,就像水晶。“泪水”作为《艺术人生》“真诚”态度一个最明显的外化表征,它被不断放大的过程是颇具意味的,因为对一档谈话节目而言,“泪水”其实就是一个鲜明的符号,它宣告着交流的完美畅通,也宣告了交流双方心灵上的成功对接。
  
  “泪水”曾经是《艺术人生》驰骋收视率战场的”杀手锏”。大明星们在《艺术人生》纷纷登场亮相,畅谈人生感悟,谈到动情处纷纷落泪,”明星落泪”成为节目吸引观众的亮点。
  
  一群燃点很低的人
  
  《艺术人生》团队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主力创作人员都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除了主持人朱军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生人,制片人王峥和编导别航程、马宁、李谦、谢君都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和中期。他们成长并受教育于八十、九十年代。“八十年代狂飚突进的新时期思想文化解放运动,他们赶上了一点尾巴,1990年代兴起的商业主义大潮,他们更是首当其冲的受洗礼者,今天作为中国城乡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长经历几乎和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复兴步伐紧密契合,在文化和生活方式上,他们欢迎自由主义,喜欢多元的社会文化生态,初步认同自由、民主、人权、宽容、爱、环保等普世理念,但对‘过去’的时时回望使得他们更注重的是对‘传统中国’的执著留恋和对‘高贵内心’的浪漫坚守”。《新周刊》对这代人的中性评语更多呈现了“褒”的倾向。制片人王峥对栏目成员的要求是:先做一个对于寻常百姓有悲悯之心的好人,再做一个能够从演艺明星和他们的作品中感悟到人性光辉的电视人。这显然是一道很高的门槛,《艺术人生》的编导不仅要具有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全面的人文素养,还要具备一颗善良的心和正确的人生观,不仅要会“读”人,而且要”懂”人,要具有一颗“善感”的心。
  朱军:我不敢轻易回忆童年,因为我的今天与我的童年生活有天壤之别。童年时最清晰的记忆都是关于父亲母亲的回忆,关于贫寒的家和自卑的自己……在我的记忆中,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永远在忙忙碌碌地做家务;父母话不多,也很少给我们讲生活的道理,很多东西靠我胆怯的眼睛自己去捕捉;我可以朦胧地感觉到家庭生活的艰难,但是又特别渴望自己被宠爱。
  沉默坚韧的父母给予了朱军要强而又敏感的性格,这使得朱军对外界保持了很强的敏感度,包括对各种机会的把握和捕捉。求学、从军、结婚,走出西北、打拼北京,从一个兰州军区的相声演员到“京漂”,从”京漂”奋斗成为CCTV一线名主持,朱军苦心经营好每一次机会,以执著、勤奋和用心换得了社会对他的“宠爱”,作为男人,他成功了。而立之后才到来的巨大成功使朱军对早年经历的艰辛生活和默默操劳的父亲母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这种理解在朱军自己有了儿子以后转化成了更加浓重的“感恩情结”。
  朱军:1999年10月7日,我没了爸爸。
  2000年12月16日,我没了妈妈。
  那才是我真正长大的日子。那一刻,除了悲伤我感到了一种彻骨的孤独,似乎的成就都在一种力量面前化为乌有。我是个孝子,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孝子。父母给我的不仅是骨血和容颜,更是一种深深的烙印,我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呀!这是有了孩子而没了父母的人恍然间悟到的人生真谛!(摘自朱军自传《时刻准备着》)
  六十年代生人朱军视耿直严谨的父亲为自己的人生楷模,“善良、正直、真诚、负责任”是男人朱军心中最具分量的关键词,关于“亲情”的话题永远是可以轻松博取主持人朱军泪水的最大“动情点”。
  2001年3月16日《艺术人生》录制《李双江》,录像的当天是朱军母亲的100天忌日。李双江是出名的孝子,他并不知道这一天对于朱军是个什么日子。他十分动情地不停回忆着母亲生前的事情,但是对于刚刚失去母亲的朱军,这个话题无疑是一种折磨,朱军害怕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影响了节目的录制,就几次将话题岔开,而李双江总是绕着弯子拐回来。朱军坐在他的对面,一直泪流满面,哭得比他还伤心。李双江当时还感动地说:“谢谢我们朱军兄弟,陪着我回忆了自己的母亲。”
  朱军:其实,那天录像我一直处在严重的走神状态,因为每每他讲到母亲的慈爱之处,我都想到了自己刚走不远的母亲。当时没有人知道那天是什么日子,那也是我头一回在节目中哭。
  “我的父亲母亲”是朱军永远无法释然的心结,“亲情”成为朱军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他至情至性的表达方式也构筑了《艺术人生》“用情感温暖人心”的本色风格。
  
  
  被动员的忧伤
  
  毛阿敏在内地流行乐坛上有着其他歌手望尘莫及的唱功和人生经历,而她自从2000年重新亮相以来,因为腰伤的困扰经常不在国内,即使在国内参加演出,也很少接受采访。2001年2月14日毛阿敏新专辑新闻发布会召开,制片人王峥和编导谢君专程拜见了毛阿敏和她的经纪人陈大鹏,当介绍了《艺术人生》栏目之后,对方很爽快就同意了,因为陈大鹏曾经看过《艺术人生•蔡琴》那期节目,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王峥:我们约了毛阿敏在国贸吃一顿泰国菜,毛阿敏说这里价格太贵,我们就点了便宜的。她对我们谈到了自己在国外漂泊的痛苦、腰病的困扰和准备复出之后的打算,我们面对面真诚交流,当时的毛阿敏脆弱得像鸡蛋白一样,让人不敢随意触碰,但我们以平和、质朴、与人为善的态度慢慢打消她的顾虑,她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节目,回报给我们许多惊喜和意外。
  2001年2月20日的录制现场可以说是《艺术人生》开播以来最温情的一次。毛阿敏唱歌时的声音听起来很高亢、明亮,但平时讲话却是柔声细语,典型的上海人的味道。毛阿敏与现场观众及主持人朱军对话时非常真挚、纯朴。童年时因为爱听样板戏而得到音乐的启蒙;成为专业歌手之前当临时工的经历;1988年的除夕因一首《思念》而一夜成名的感受。这些过往的经历让毛阿敏风轻云淡地讲来,让人们真正了解到毛阿敏的另一面。最让《艺术人生》编导感动的是现场的观众,很多观众都不约而同地准备了礼物:一位老奶奶送给毛阿敏一个靠垫,因为她听说毛阿敏的腰不好。一位30多岁的女土十年前曾经给毛阿敏送过一盘自己从电视上录下来的有毛阿敏参加的节目录像带,那天她又送了一盘录像带,是她这十年中陆续录的,她说:“第一次去给你送录像带时我还是一个学生,现在我已经是一名教师了,而且也为人妻、为人母了,这十年中间你也经历了很多的风雨,我也一直关注着你的消息,今天我把这盘新录的带子送给你,希望好人一生平安。”面对真诚的观众,毛阿敏落泪了。
  嘉宾毛阿敏的泪水深深触动了编导,也深深触动了屏幕前的观众,这期2001年3月2日播出的节目收视率创2.23%新高,名列CCTV-3第一名。
  明星们仿佛积攒了那么多的话语要倾诉,一样的明星在《艺术人生》“不一样”地亮相,节目的火爆使社会各界对公众人物的观察有了“不一样”的角度,从内地到港台的明星们纷纷放下公众人物的架子,与距离咫尺的观众亲切交流,亲密拥抱,这种由《艺术人生》带来的变化很是让观众感觉“新奇”。就像《艺术人生•李谷一》现场一位观众在聆听了李谷一讲述自己坎坷的人生故事和艺术生涯之后,对李谷一坦言:小李老师,过去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是虚幻的、朦胧的、矫揉造作的一个李谷一,今天我们看到了真实、感情丰富、非常让我们敬佩的李谷一,小李,我们要永远地支持你!到观众的肺腑之言,李谷一流下了动情的泪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