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全民皆股:无力的狂欢

作者:应 灏 萨支山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很多年以后,当人们回忆起2007年中国内地的股市,会发现自己不经意间成为了某段里程碑式历史的直接见证者。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因此改变人生。
  2005年6月,上证指数探底998点,在经历了数年的熊市之后,中国股市悄悄地起了变化,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最高达6124点,两年多时间涨幅逾600%。这一过程用波澜壮阔来形容殊不为过。《华尔街日报》评论说:“中国突然之间具备了一个与其经济大国的实力相匹配的股票市场,对于仅仅三年前还被认为无可救药的中国金融体系而言,这真可谓一个令人惊奇的命运大逆转。”
  这一年,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涌入股市,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分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胜利成果,“1.38”亿的账户总数创下一个惊人的全民皆股纪录,虽然他们当中的许多人甚至还弄不清楚“权证”和“股票”的区别,但谁也不能否认,正是由于他们和他们带来的资金的加入,使中国沪深股市的市值总和在2007年末达到32.7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证券市场。
  但伴随着股市巨资来临的,仍然是中国民众身上一直挥之不去的无力感。股市投资风险极大,“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无间道2》),这句话在股市上一样适用。“在股市上,比的不是谁赚的钱多,而是比谁在股市里活得长”,这是股民多年的经验总结。股市的一个原理是:十个人炒股,七亏两平一赚。2007年,虽然股市从2700点翻番到5300点,但“赚了指数不赚钱”却也让股民们伤心郁闷。这一方面源自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另一方面,股市根本上比的还是资金实力,“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仍是铁律。而小散户们,就像汪洋大海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有翻船的可能。
  于是,2007年的大陆股市,上演了一出出惊心动魄的悲喜剧。玩的就是心跳,一场游戏一场梦,只不过,这游戏付出的却是真金白银。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全民皆股?
  
  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12月24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38亿户,而年初,这一数据仅为0.78亿户,短短一年时间,账户总数几近翻番。
  1.38亿户是什么概念?假设每一个进入股市的投资者都同时拥有沪、深两个账户,这样中国市场上就有6900万股民。不过,天则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许向阳表示,由于存在休眠户和虚假户等状况,实际股民数应该等于账户总数再除以2.5,约为5500万。“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全民皆股程度”,许向阳分析说,世界上股市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股民人数一般占国家人口的比例为10%至20%之间,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40%左右,也就是五亿多城市人口,目前的股民数字只占城市人口的10%左右,所以构不成“全民皆股”。
  然而,10%的成年人口足以搅动一场社会旋风。比起专家的见解,某大型外企员工刘琳更相信自己的体会。她清楚地记得,2007年,仿佛一夜之间,她身边的亲朋好友都变成了资深股民。同学的聚会、饭桌上的亲戚、朋友的MSN群,甚至在飞往外地的航班上,大家都在讨论着各种关于股票的小道消息,人们似乎都是专家,“谈股论金”时头头是道。有人到处炫耀自己的光辉战绩,聚在一起就向周围的人大力推荐自己看好的股票;有人则是神神秘秘,欲言又止,不经意间透露的某个股票却又在显示着“咱上头有人”的优越感。一个月后,刘琳光荣地成为一个“基民”。据她说,投身股市并不完全是为了赚钱,而是不想再有在圈子里聚会讨论股票的时候被晾在一边时的那种“边缘化”的感觉。
  《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了当时在北京CBD白领中流行的一个说法:经理们的单间办公室是“大户室”,外边办公室隔间则是“散户厅”。而在广州等地,三点闭市后约见客户已成为潜规则:即使你不炒股,客户也可能要炒股。
  中国大陆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地区。这一方面和长期以来民众的消费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投资渠道的欠缺。当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数,而股市又节节上升时,出现从银行到股市“存款大搬家”的奇观就不足为奇了。当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那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增长,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对这样的增长不应该仅仅是作为旁观者而感到兴奋,他们要参与其中,而投资股市,就是实实在在地作为“股东”分享中国经济腾飞的盛宴。
  让股民勇于投资股市的理由还包括: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及流动性过剩,国际热钱的持续流入,这些是推高大陆股市的直接推手,这当中自然更少不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股民们从政治高度出发,一致认为奥运会前中国政府不会让股市崩溃,至少,牛市要一直持续到2008年。
  上述理由能否成立姑且不论,但至少可以肯定,2007年的这轮牛市极大地激发了民众的投资意识和投资热情,普及了经济学常识。大家前所未有地感受到大至中国经济、世界经济乃至国际局势,小到一个行业、企业的经营都和自己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说,进入股市的中国人,知识面拓宽,眼界开阔,更加关注国家和世界大事。
  当然,利益的驱动也会将投资引为投机。就像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全民经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见面都在问,你有批条吗?我有水泥、钢材,能找到下家吗?如今“全民皆股”也一样,到处是小道消息,或是注资、并购,或是有庄家建仓……大家都在想着一夜发财的美梦。股市的那句名言:“当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当你家的佣人,当街头的擦鞋匠都在谈论股票的时候,这时候股市离崩盘就不远了。”但人性中贪婪的弱点,没有几个人能够克服。同样也为我们熟知的马克思的名言是:“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而2007年这么大的牛市,到处都在传播一夜暴富的股市神话,你如何阻止人们介入呢?这到底是投资意识的觉醒还是为了利润而飞蛾扑火?
  
  “5.30”半夜鸡叫
  
  2007年5月30日这一天,对中国股民,特别是在这一轮大牛市行情中入市的新股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当天凌晨两点,财政部紧急宣布:从5月30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由1‰调整为3‰。
  这一“半夜鸡叫”般举措的直接后果是,当天沪深两市共九百多只个股跌停。
  比印花税上调更影响市场信心的是投资者对政府下一步政策指向的担忧。早在5月份,市场就有调整印花税的传闻,股指也随之小幅下降,部分消息灵通人士甚至已出光手中股票。但随后,财政部相关负责人向媒体澄清,并没有调整印花税的计划,市场也随之重拾信心,股指继续上扬,许多刚刚空仓的散户包括机构重新回到市场。
  仅仅一周后,流言就变成了现实。
  出于对管理层出尔反尔的态度和半夜出台政策这一非常规措施的不解,各种流言和小道消息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在投资者当中,市场对后市的恐慌则加速蔓延。6月1日,两市近700只个股跌停。6月4日,沪指连续跌破4000点、3900点、3800点、3700点四个整数关口,沪深两市创下单日下跌点数历史纪录,八百余只股票跌停。股市开始了近两个月的中期调整。
  许多投资者半年甚至一年的股市收益在几天内蒸发殆尽。有人自我解嘲称一夜间从社会主义时代回到了原始社会。
  尽管“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买者自负”是投资者都明白的道理,但愤怒的情绪还在投资者中迅速蔓延开来。财政部首当其冲,其网站一度受到黑客攻击,瘫痪近七个小时。有网民甚至要因为其前后矛盾的言行而提起诉讼。大部分人认为,因为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丧失直接导致了后来市场的恐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