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9年第1期

刊中刊(书友会会刊)

作者:佚名

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星。”读得我热血沸腾!在当时那样的汉语环境中,读到这样的诗句真是令人热血沸腾,黄金在纸上舞蹈!以如闻天籁之类来形容太软弱了。附近的汉语是什么,一张批判我父亲的大字报,“揪出国民党特务某某某”。我父亲在南京中央大学读书的时候,组织过一个文学社团:骆驼社。那就是特务。定价1角5分的书,他要卖三元人民币,翻了20倍!而我一月的工资才15元,我买下了平生第一本最贵的书。我将书揣到怀里骑上单车就跑,怕被人抓起来,那书上全是反动言论!自己看完,立即给朋友秘密传阅,大家都喜欢得要命,就决定复印,买蜡纸、刻蜡板、用老式的油墨滚筒油印机,秘密印了十二本。
  我相当幸运,当我21岁的时候,泰戈尔来了,他是最适合这个年纪阅读的诗人。他充满神性地歌颂了自然,万物有灵,那正是云南高原给我的心灵经验。云南是一片原始淳朴的土地,各民族的部落中住着众神,河流高山森林百兽都是神的化身,就是“文革”时代高音喇叭的喧嚣也不能将它们驱除,它们已经来到我年轻的心中,直到我读到泰戈尔的诗,它们才在我的心灵中出场显身。泰戈尔是诸神的使者。(于坚)
  
  读来读往
  
  任溶溶 上海
  来信收到,书目也看了。《鲁迅全集》、《论修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我人生道路上的确起了重大作用,但那是在抗战时期。解放后读了又读的书是《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大家都这样读的,不光我如此。
  编辑:编辑近日给著名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前辈写了封信,希望披露些个人阅读经历,以上是任老的回复。
  
  吴康铭 北京
  从2004年起订阅贵刊,每年必订,主要是因为贵刊有独特的文化视野。每次拿到贵刊时,总是先睹为快,然后再细读,最后还要选得佳篇给三五好友传阅,这是我们这群读书人的人生一乐。
  编辑:谢谢吴康铭读者。往后,还请告诉我们,你眼中的佳篇是哪些,再给编辑一些鼓励。
  
  肖燕 湖北荆门
  订《中外书摘》已一年,当时从邮发目录中选中这本杂志,觉得它一定像一位博学之士,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快乐与享受。果然没有失望!在越来越浮躁的现代生活中,《中外书摘》博古通今,天南海北,幽默风趣,也不乏沉着冷静,让我沉下心来阅读与回味。所以,我毫不犹豫地订了2009年全年。
  编辑:如何使更多的读者毫不犹豫地订刊?10月,听到上海老年大学学员说“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中外书摘》页页都有美文”,不知百家讲坛如何,但我们会一直以此为目标。
  
  姚垂云 湖北恩施
  我是贵刊老读者,订阅贵刊已长达十余年,我由衷地感受到阅读贵刊确是一种享受。特别是“人物”、“纪实”、“往事”等栏目,几乎是篇篇细读品味。对我而言,阅读已经成为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编辑:阅读已是姚垂云读者人生的一项内容,其实也是本刊书友会众多会员的人生选择。
  
  余励奋 上海
  2008年12期上,仔细拜读了《上山下乡运动和知青经历:一代人命运的大转折》一文,文章把这场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阐述得非常到位深刻,是这些年来剖析上山下乡运动及知青经历文章的较为深刻的一篇。我作为当年奔赴东北边陲的知青,是这场运动的亲历者,这篇文章帮助我们这一代人回忆过去、反思种种噩梦,祈祷伟大中华繁荣昌盛!
  编辑:余励奋读者的因文而思,实在是编辑的一种补剂。
  编书摘,就是要在茫茫书海中找出估计会有看点的书,从书中发现可以浓缩的几页,再行加工、比对和校勘,希望刊出的每一篇书摘都是有读者看得下去的,如果有余励奋读者这样还能产生反思的,那就是书摘的高境界。
  
  交流
  
  望春之际,继续着本刊的编辑工作。
  本刊自此开始从月刊改为半月刊。每月1日出版的刊物为“经典版”,每月16日出版的刊物为“新睿版”,经典版系在往年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为中老年读者提供阅读享受的内容;新睿版则是为二十岁左右新生代读者提供的一本新刊(邮发代号:4-829)。
  过去的一年,经过所有工作人员的努力和本社出版科、校对科、财务科等部门的支持,本刊在广告、印数、销售、利润及税金等财务指标上都出现了增量。
  同样,书友会会员在增加,摘录本刊文章的媒体也在增加,本刊推出的“书香回归”系列活动更是获得了各界的好评,建成了官方网站和博客。
  于是,感觉这一年没有虚度。
  今年,我们还将努力。延续“书香回归”系列活动,推出下半月新睿版,充实网站内容,筹建中外书摘研究会等等,期望更多的读者与我们一起发现有一种阅读是享受。
  照惯例,记录2008年第11期被认为好文章的是:《抗战后,蒋介石曾密令研制原子弹》、《悲情农民工》、《农业学大寨,给亿万农民指出一条道》等;被认为不喜欢的文章有:《贝聿铭破解中银大楼风水难题》、《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等;受读者喜欢的栏目依次为:人物、往事、知识、纪实、社会、品味、视点;被认为不喜欢的栏目则是:资讯、小说。(汪耀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