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




  [原文]

  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天地》

  [要义]

  天下有道,则与万物共同兴隆昌盛;天下无道,就赋闲隐居,修德养性。这是明哲的处世之道。孟子也说过:“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子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邦有道则显,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隐士是有才能有学问但拒绝参政做官的高尚人物,中国有源源流长的隐士文化。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处士跟处女一样,国君聘用处士为臣,跟男子聘用处女为妻是一个道理,一旦受聘则臣忠于君,妇贞于夫。“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嫁二夫。”处士处女都待价而贾。隐士就等于洁身自好而不嫁的老处女。

  《易经·蛊》上六:“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便是隐士也。《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也是隐士。舜耕历山,三十岁被尧起用,是最出名的隐士。孤竹君的儿子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姜太公垂钓渭滨,隐居大半生,晚年被文王请出来作军师,是这位足智多谋的“尚父”辅助武王灭了殷纣。《论语》中记载了十几个隐士。据说老子晚年也出函谷关隐居去了。道家多隐士,他们追求个人自由和自然山水之趣致。庄子是个大隐士,是《庄子》一书才使隐士文化宏富起来。范蠡在帮助勾践灭亡吴国之后也功成身退,隐居定陶,号称“陶朱公”。战国时大隐士鬼谷子先生教了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四个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