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系列——

 

 政治家卷——拉宾

 刘晓平   编著

第三章  走上军旅生涯








  1. 初露锋芒


  自参加帕尔马契以后,拉宾便正式走上了他27年的军旅生涯。

  炮弹事件

  1943年,21岁的拉宾已被任命为排长。有一天,上级安排他带他的排去给“哈加纳”的首长们做军事表演,因为他的排是力量最强的一个排。拉宾信心十足地把他的排带到演练场进行表演,观看表演的首长对表演很满意,拉宾自己也很高兴。

  在他准备返回的时候,他发现路边有一发没打响的迫击炮弹。想到自己排里有门迫击炮却没有炮弹,他便趁管弹药的人没注意,偷偷地把炮弹用背包带回了海法市营地。他当时想得很简单:如果英军查出来,他就一个人承担责任。还好,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他带着那发打不响的炮弹安全回到“家”。

  他满以为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是值得自豪的,但怎么也没想到,几天后连长怒气冲冲地找到他,横眉立目地说:“丢了一发炮弹,是不是你偷的。”拉宾承认了,结果遭到连长的一顿痛骂,还在军事法庭受审,被判一年之内不得提升。这样的判决是较轻的,因为军事法官是帕尔马契的司令伊扎克·萨德和另一个叫约瑟夫·阿维达尔的军官。而对一发炮弹的严肃性也是有原因的,它是当时帕尔马契的最后一发炮弹。

  连接战役

  1947年10月,拉宾所在的一营接到上级的命令,去执行代号为“连接战役”的行动,把关在海法市以南的阿色里特集中营里大约200名犹太移民解救出来。在移民问题上,伊休夫与英国委托当局的矛盾已经很激化。英国当局开始动用武力阻止犹太移民涌向巴勒斯坦,将大批被截获的犹太移民送进了集中营。伊休夫领导层认为:这是不能允许的敌对行为,必须动用一切力量来保证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但这次行动的难度较大。第一,行动不能硬打强攻,因为移民中有不少老弱病残的人,在激烈的交火中将遭受伤亡;同时,伊休夫也不想与英国当局进行公开全面对抗。第二,集中营的主要守备力量是阿拉伯的辅助警察,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开枪的。为此,拉宾从营里挑出200名最优秀的战士组成突击队,另派一些伪装成教师的帕尔马契战士混入集中营接应。

  为了确保这次行动的绝对成功,拉宾和营长事先做了周密的部署。这是拉宾担任营训导主任后,参与指挥的第一次大的行动,他决心势在必胜。行动的队伍,趁着夜色的掩护很快逼近了集中营。但集中营却被聚光灯照得如同白天一样,却又静得出奇,秋虫在微风中欢叫着,一幅宁静的意境。拉宾手一挥,队员们便疾速地扑了上去,剪断了电网,通过了第一道防护栅栏。在第二道防护栅栏处,事先派去伪装成教师的队员等在那里,他们已偷偷地敲断了阿拉伯卫兵的枪支撞针……正在交接时,阿拉伯卫兵听到了动静,纷纷开枪,但只听到枪机响,却听不到枪声。这时,早有突击队员奔扑上去,用枪口逼住了阿拉伯卫兵的胸口。与此同时,拉宾带领的另一批人也已飞速奔向英军的营房,英军却依然在睡梦中。营长马上带人转移,拉宾带人掩护。行动紧张有序:在雪亮的灯光下,黑压压的人群悄声静息地转移着,秋虫为他们鸣奏行进曲!

  拉宾率领后卫队撤离集中营时,是抄近路一路小跑赶到接运移民的卡车前的。这时,拉宾吃惊地发现:还有一半移民正在半道上慢慢移动。时间紧迫,已赶到的移民由营长快速拉走,剩下的移民由拉宾带人设法转移到附近的拜特·奥兰基布兹。这时,一个英国军士开车路过,他“砰”地向突击队员开了一枪,一名突击队员迅速地还了一枪,把这位军士打死在方向盘上。就是这两声枪响,引来了追赶的英军。

  拉在后面的这群移民,应该说是一群难民,老弱病残、拖儿带女不说,每人还提着些大包,加上惊吓和折磨,已疲惫得不成样子。拉宾带人接应的时候,一直埋怨自己太粗心,心里一阵阵发酸。他命令所有的战士都要帮助移民们提东西带孩子,他自己则抱过一个孩子,让他骑在自己的脖子上。后面追赶的英军越追越紧,而前面的道路则越来越不好走,到处是裸露的石头,一脚踩上去稍不小心就会跌倒。沿途连一棵遮蔽的树也没有,移民中有些人实在无力再跑了,拉宾就下令战士们背着孩子拉着大人们往前跑。这时,一种强烈的犹太民族未来的责任感涌上心头,使他显得无比刚毅。

  天亮后,拉宾他们带着移民终于到达目的地。这时,激怒了的英军也追了上来。拉宾指挥人们从缺口进入了基布兹,把大家疏散开并藏好了武器。这时英军的援军也赶来了,并不断地撞击基布兹的大门。与此同时,数以千计的犹太人也从海法赶了来,双方剑拔弩张,各不相让。到了下午,不断赶来的犹太人挤满了四周,移民们趁机消失在人海中。

  最后,英军只好悻悻地撤退了,他们始终没有敢开第一枪,“连接战役”就这样取得了胜利。拉宾和他的帕尔马契战士们,可以说是初露锋芒。一营的官兵们一个个喜气洋洋,士气高昂,纷纷要求下达新的任务。也就是这一系列活动,激怒了英国委任当局,他们决定给伊休夫和

  “哈加纳”一次沉重的打击,时间就定在犹太人安息日那一天。


  2. 黑色周末


  不久,一营又接到了一个袭击英国当局“机动警察部队”的新任务。这支部队自恃火力猛、机动性强,经常对“哈加纳”进行心毒手狠的打击,许多破获“哈加纳”军火库及逮捕持枪犹太人的事情均系它干的,帕尔马契司令部决定打击它的嚣张气焰。为了摸清敌情和充分做好准备,拉宾不知从哪弄来一辆摩托车。拉宾跟许多年轻人一样喜欢开快车,有一天,他在工厂区高速行驶,突然,一辆卡车从奈希尔水泥厂拐了出来,刹车已来不及了,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拉宾就失去了知觉。

  当拉宾醒来时,自己已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左腿已被石膏夹板固定,他的左膝盖骨被严重撞伤。营长及战友们均赶来医院看他,劝他安心养伤,但怎么也解除不了他心中的懊恼。因为行动马上就要开始,而自己却只能躺在床上养伤。三个星期后,人们把他从医院送回了家,他只能关注着行动的进展而咒骂自己的命运。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1946年6月29日是周末,正是犹太教的安息日。犹太教要求它的所有教民,一定要在这一天保持肃穆安静,就连公共汽车也要停驶,时间从星期五的日落直到星期六的日落。拉宾也和大家一样,呆在家中默默祈祷。但上帝并没有给他赐予保佑,就在这一天,拉宾被捕了。

  这一天的夜里,拉宾被一阵马达声和嘈杂声惊醒,接着就是一阵粗暴的敲门声。拉宾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父亲鲁比佐夫开了门。闯进来的是一群英国伞兵,他们在弄清了拉宾的身份后,就不由分说地粗暴地把他从床上拉下来,押上了一辆大卡车,同时还一块带走了他父亲和一名在他家过夜的客人。他们一块被关押在一所被暂时充作拘留所的学校里。被捕的人不断送来,就连犹太代办处的政治部负责人摩西·夏里特也被抓来了。因此拉宾明白:英国人不是针对个别暴露了的帕尔马契,而是针对伊休夫的行动。整个镇压行动规模空前,英军共出动了10万人,还有2000名警察,他们从几十个“基布兹”和犹太代办处搜查,逮捕了绝大多数领导人在内的约3000名犹太人。当时只有两个领导人没有被捕,一个是在国外的本·古里安,另一个是不便抓的梅厄夫人。在以色列建国史上,这一天被称为“黑色周末”。

  拉宾他们很快从拉特隆转移到了加沙地区的拉特鲁恩集中营。他父亲鲁比佐夫被带走时没戴上假牙,在集中营里吃东西都困难。而那位客人则更倒霉,整整关了近两个月。

  在遭到沉重打击后的伊休夫,很快便缓过劲来。犹太代办处严厉地谴责当局的敌对行动,并告诉英国人,他的官员现在被关在监狱里,有事可以到那里与他们谈。这一着使得当局很被动,因为犹太代办处是国联认可的机构。与此同时,集中营中的犹太人也组织起来,与外面取得了联系。犹太代办处指派哈依姆·舍巴来照看囚犯,他仔细地检查了拉宾的腿伤并设法让他住进了集中营医院。但英国情报部门就是不释放他,他们知道拉宾是干什么的,每次拉宾到X光室透视时,窗外都设双岗加以防范。由于治疗条件及营养条件较差,拉宾的腿伤好得极慢,直到七月底才拆掉石膏。他看到已变得有些畸形和僵硬的腿,十分伤心。他一方面拼命锻炼以恢复功能;另一方面又找了些专业书复习,准备重新务农。因为,也许腿伤容不得他再从事军旅生涯。他的心情很难平静,当他听到“帕尔马契”准备用武力营救他们出去的时候,他更是担心,因为那将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好在这消息仅是传闻,而英国当局在11月份却突然释放了他们。

  出狱后,拉宾的行动还是不方便,郁闷中他又萌发了去伯克利深造的念头,但遭到好友阿隆的坚决反对:“这决不行!世界大战结束了,可我们自己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拉宾明白阿隆是对的,于是打消了读书的念头。不久,他就被任命为帕尔马契第二营营长,年仅24岁。当时为了应付英军的突击检查,拉宾身上常带着两个假身份证,一个名叫罗森伯格,一个名叫罗林堡。

  到1947年初,伊休夫加快了建立犹太国的步伐,阿、犹冲突愈演愈烈,对此颇感棘手的英国政府遂把巴勒斯坦问题交给联合国讨论解决。一场大决战已不可避免,身为“犹太建国协会执行机构”主席的本·古里安接管犹太代办处,出任防务委员一职,以加强军事领导。上任以后,他立即召开了营以上的“哈加纳”军官会议,他在会上明确要求大家要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好准备,因为犹太民族已经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决战前夕。

  拉宾以前的预想也从而得以证明。


  3. 战争在建国前开始


  形势的变化,迫使英国政府撇开美国,于1946年9月10日邀请阿犹双方代表在伦敦举行圆桌会议。出席会议的只有阿拉伯国家的代表,主要当事者巴勒斯坦阿拉伯高级委员会和犹太复国协会都拒绝参加。阿拉伯国家代表在会上提出,应在1948年底废除英国的委任统治,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然而,英国却另有打算,它想通过同阿拉伯国家订立新条约来继续保持自己的殖民统治。

  针对这种情况,10月4日,杜鲁门发表关于巴勒斯坦局势的声明,公开支持犹太复国协会的分治计划,随时准备帮助10万名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英国看到巴勒斯坦问题无法解决,犹太复国主义者又在美国的支持怂恿下,肆无忌惮地开展活动,于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于1947年2月,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英国以为联合国讨论的结果,要么同意延长英国委任统治期限;要么达成协议,交英国处理。4月28日到5月15日,联合国根据英国要求召开专题特别讨论会。会议期间,美国国务院动用了全部力量,不择手段地拉选票,特别是拉美20多个成员国。11月29日,美国预计已稳操胜券,就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迫不及待地开动联大表决机器。结果,美苏等33票赞成,阿拉伯国家等13票反对,英国等10票弃权,分治方案通过。犹太复国主义者终于使自己建立国家的梦想开始变成现实。

  随着美国在犹太复国运动中地位的提高,复国组织的领导人也进行了调整,亲美的本·古里安取代了亲英的魏茨曼。

  一天,阿隆从一个情况汇报会回来,他兴冲冲地告诉拉宾,本·古里安问犹太武装是否能抵挡住阿拉伯正规军的进攻,他回答是有可能,但要大大补充人员和装备。拉宾听了默不作声,他认为没有什么值得高兴的,本·古里安关心军队的时间太晚了,为什么不早一些呢?1947年4月,本·古里安在一次防务会上列举了“哈加纳”拥有武器的数量:10073支步枪,1900支半自动步枪,186挺重机枪,444挺轻机枪,672门两英寸口径迫击炮,96门三英寸口径迫击炮……飞机、大炮、坦克和装甲车均没有。从部队规模来说,当时组建的“野战军”约有1.2万人,实际上是“哈加纳”的扩编,而其中真正能作战的就只有“帕尔马契”的几千人。用这样一支武装去对付数以万计的阿拉伯正规军,这无异一个天方夜谭的玩笑。

  对于本·古里安,拉宾的看法是双重性的。他很敬佩古里安的政治远见和那种为犹太民族的献身精神,古里安远见的政治才能使他往往与大多数领导层人物的意见不一样,但事实却证明了古里安的正确性。因此,他成为无可争议的领袖。但拉宾对他对于武装建设的轻描淡写和对于帕尔马契的一些做法是很不满的。

  拉宾认为:古里安对决战前夕犹太武装的弱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是1936年至1946年这10年间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二是犹太代办处号召犹太人去参加英国军队,差一点使帕尔马契散了架。而古里安对帕尔马契的态度,是拉宾极为愤慨的。“帕尔马契”是“哈加纳”的精华,古里安应极力爱护,但事实相反,他对这支武装采取极力排斥和压制的态度,因为这支武装的官兵大多来自与他政见相反的“巴勒斯坦统一工人党”。他曾对它进行“外科手术”,采取重用从英军回来的犹太军官和排挤原帕尔马契指挥官等办法,使帕尔马契的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对此,拉宾认为古里安表现得极为短视和狭隘,导致了当前的被动局面。

  1947年10月,联大就巴勒斯坦分治问题表决并通过决议。这时,25岁的拉宾被提升为帕尔马契的副司令兼作战部长。拉宾在特拉维夫参加欢庆,看着欢呼雀跃的人群,拉宾心中掠过一阵阴影,他确信犹太人取得的只是外交上的胜利,阿拉伯人不会对犹太人的建国梦坐视不管的,犹太人急需的是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捍卫它的成果,可是这支军队在哪里呢?拉宾为此忧虑不已。随后,一场以巴之间的战争便拉开了。许多著作说,以色列的“独立战争”是1948年5月15日打响的,说是在这个国家成立几小时之后五个阿拉伯国家便对它发动了全面进攻。其实不然,拉宾认为,战争早在建国前的6个月便开始了。

  也就是在1947年11月底联大通过了分治决议之后,随即阿拉伯武装人员便开始了围困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一场阿以战争便开始了。当时的情况很危急,60万犹太人中有10万人聚集在耶路撒冷,丢掉这座圣城,无疑对犹太人是一种心理上的打击。耶市10万犹太人中大都在新城,老城只有25000人左右,阿拉伯人选取弱点,想先攻下老城,进而占领全城。

  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以方又没有其他优越的因素,仗是很难打的。更何况联大决议规定了耶市的国际飞地特性,犹太人急于立国首先接受了决议,阿拉伯人不接受决议;这样,犹太人束缚了自己的手脚,阿拉伯却可以先声夺人。第二,亲阿仇犹的英军根据决议可以拖到1948年5月14日才撤走,也成为犹太人的障碍。第三,犹太人所处的位置是阿拉伯人大海中的孤岛,阿拉伯人占有围点打援的战术优势。10万犹太人所需的一切物品,全靠长约70公里的特耶公路运输,这条“生命线”一旦被卡断,犹太人就陷入了绝境。而在1947年11月,这条“生命线”就被阿拉伯人切断了,要重新打通它,真是比登天还难。然而,又非打通不可。“哈加纳”司令部把这一艰难的任务交给了拉宾去完成,可以不惜任何代价。


  4. 打通生命线


  耶路撒冷在500年的历史中,总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征战和厮杀;世界上没有一座城市能像它一样吸引着众多的信徒来维系着民族的命运,也没有一个城市像它一样遭受那样多的劫难和痛苦,更没有一个城市像它一样引起那么多国家和人们的关注;它是世界上在联合国和各种报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城市。历史演绎到今天,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信徒们依然为它在进行着你争我夺的斗争。

  当以色列独立战争的序幕一拉开,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便围绕着特拉维夫—耶路撒冷这条“生命线”展开了生死战斗。公路要从两个山谷间通过,对于犹太人来说无疑增加难度,对于阿拉伯人来说无疑又是极好守卫的天然屏障。拉特隆是阿雅隆峡谷的中心,汽车到此,只能绕着山坡蜿蜒而行。早在中世纪时,十字军就在这里设据点;在委任统治期间,英国人也在此建起台戈特警备站。第二个险要处就是阿雅隆山谷的“门户”,车辆到此只能擦着山涯行驶,这无疑帮了阿拉伯人的大忙。

  拉宾接到任务命令后,他首先考虑保护好司机的安全,他命令所有车辆驾驶室两侧都焊上钢板。这样,司机的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押车的战士却变得绝望了。拉宾面对这样的现实,只好亲自参加行动,用以提高士气;另外又找来一些钢板,焊制土造的“装甲汽车”。这样运行了一段,阿拉伯又制造了穿甲弹,伤亡一天天增加,随着阿方伏击水平的提高,整个运输几乎中断。

  面对严峻的现实,哈加纳司令部十分焦急,只好发起“纳契松”行动。行动在4月5日开始,拉宾指挥着自己的部队,配合着“哈加纳”派来的援军,向阿拉伯人展开了强大的攻势,阿拉伯人只好退守山谷的两侧,犹太人趁机组织起庞大的运输队,使问题得到了缓解。但当援军一撤走,退缩的阿拉伯人又杀了出来,并且向犹太人的据点发动了强大的反攻,“哈加纳”部队陷入了险境,一个叫斯科普斯山地的哈达萨医院遭到洗劫,77名犹太人被杀。古里安十分焦急,他命令萨德率部增援拉宾,想在4月19日搞一次大规模的运输行动。拉宾怕阿拉伯人先有准备,建议推迟一天以打乱敌人的部署。恰在此时,拉宾又接到了带兵随古里安前往耶路撒冷的命令,想在英国人撤出之前抢占地盘。拉宾对此提出了反对意见,但遭到上司粗暴的拒绝,他只好在20日凌晨和萨德一道带部队随古里安去耶路撒冷。

  拉宾始终担心阿拉伯人的伏击,命令战士们做好战斗准备。开始,四周安静得死一般地可怕。就在部队过去了一部分以后,阿拉伯人精心策划的伏击开始了,漫山遍野涌出了阿拉伯军人。战斗十分激烈,炮火异常凶猛,许多车辆被击中,整个车队无法前进。好在城内的居民听说古里安赶来的消息,冲出城门赶来迎接。战斗很快开展到耶路撒冷城下,古里安命令萨德和拉宾向城北和城南的阿军发起进攻。这场代号叫“杰布西行动”的战斗尽管激烈,但还是被哈加纳的战士们占领了大半个城。但是,毫无撤走之意的英军,26日又把他们赶回了原地。争夺战陷入了僵局,生命线被切断了,部队也陷入了危机。

  恰在这时,司令部发来了电报,要他速回特拉维夫,商议战事。拉宾坐一架旧的轻型飞机回到了特拉维夫,作战部长雅丁在询问了情况以后,仍然要求拉宾努力去打通生命线。拉宾率领部队苦战一个星期,肃清了沿途除拉特隆以外的敌人,但拉特隆的敌人却十分顽强。拉宾旅伤亡惨重,有些连队成了空架子。拉宾看着补充来的一些士兵,大多只有十五六岁,脸色惨白,但他只能咒骂那些忽视军队建设的人。

  1948年5月14日,根据联合国决议,英国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犹太复国主义全国委员会在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宣布成立以色列国。

  世界上无奇不有,以色列是惟一根据联合国决议成立的国家。历史上流散多于独立的犹太人,从此有了自己统一的民族特征。


  5. 血战拉特隆


  1948年5月14日,英军一撤走,以军未放一枪就占领了市中心地区,随后又攻占了城外北部和西部地区,但东部的很大一块仍在阿拉伯人手中。15日阿军发动攻势,从以军手中夺回了城北阵地。17日,整个战局发生逆转,约旦军队攻入市区并直抵老城。城中犹太人又陷入危机,拉宾旅只得又担任掩护运输队的任务。拉宾为确保交通无阻,他带兵夺取了拉特隆和雅鲁村,并彻底肃清了公路交通障碍。他们等着护送运输队入城,结果,等了一天才等来“孤儿”似的一辆装甲侦察车,特拉维夫方面不相信他们能这么快打通道路。

  17日,正当拉宾部署当天的护送任务,耶路撒冷旅旅长大卫·沙梯尔来找他,请求借两连人去攻城。拉宾看不起沙梯尔,提出得派两名手下军官共同制定作战计划。沙梯尔只得同意。在整个战斗中,沙梯尔把拉宾的两连人当主力使,整个作战计划也一团糟,拉宾为此与沙梯尔大吵,之后,才勉强同意了计划。

  在沙梯尔的攻城计划战斗打响以后,进展缓慢,沙梯尔的兵连城边都没挨就退了回来;只有拉宾的两连人奋战夺取了安锡山,但随后就陷入了重围。在组织突围后,山上依然有15人没有冲出来,他们只有和敌人血战到底了。突围出来的战士,为了整个战场利益,没有休息就投入了战斗。整个战场,战斗十分激烈。阿拉伯军队越来越多,犹太军队却无法提供后补,且都老弱病残。27日夜间,拉宾又组织了3次突入老城的战斗,均告失败。28日凌晨,拉宾登上了锡安山,在纷飞的炮火中他看到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屈辱场面:一个打着白旗的老城犹太代表团向着趾高气扬的约旦士兵走去,其中竟有犹太教士拉比。28日夜,老城区又有150名武装人员和700名居民投降。战场的失利,犹太人投降是难免的了。但在整个耶路撒冷战役期间,拉宾多次组织力量进攻拉特隆,但这颗钉子始终拔不下来,阿拉伯人决心死守。当6月8日的又一次进攻失败以后,古里安失望极了,他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在6月9日要攻下拉特隆。可这一次大家没有听他的,阿隆和拉宾等人一致决定推迟到次日,因为部队急需休整,同时发现了一条可绕过拉特隆的便道。

  那条便道实际是拉宾他们休整那一天发现的。那辆装甲侦察车就是从便道上过来的。后来,拉宾旅的一些人就是走这条便道。走这便道安全,阿拉伯人的火力打不到,关键是能否开辟成大卡车通道。延误军令是不行的,阿隆便和名义上指挥这条战线的美国人米奇·马可斯上校派拉宾去说明情况。古里安对此大为反感,甚至可以说气急败坏。他训拉宾、训阿隆,整整训了两小时。拉宾在古里安的训斥中不时地解释几句,他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既然另有通道能确保运输生命线,就没有必要再血洒拉特隆!两小时以后,古里安终于同意了他们的方案。

  6月11日下午10点,第一次停火协议生效。但待重开战时,阿以双方的力量就已倒了过来,这是犹太人用智慧创造奇迹的历史纪录。停火期间,拉宾组织力量开辟了另一条通往耶路撒冷的“缅甸路”,基本上解决了市内的补给供应问题。另外,大批的军火和志愿人员补充上来,使以军实力大增。值得说一下的是,以军的军火主要是捷克在苏联的默许下提供的,“如果没有捷克按照苏联旨意提供武器,以色列能否打赢这场独立战争是值得怀疑的。”7月9日,战火又重新开始,但持续时间不长,仅仅10天。原因是各自为战的阿拉伯军队再也不敌以色列军队。但是,耶路撒冷老城仍在阿拉伯军队控制下。为了便于指挥战斗,以军将全国分为北方、耶路撒冷、沙隆和南方四大军区。拉宾和“帕尔马契”主力均划归在南方军区,伊加尔·阿隆为司令员。



免费E

更多好书请

书作品

登陆: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