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系列——

 

 军事家卷——蒙哥马利

 徐飞   编著

第六章  未雨绸缪








  1. 战场比官阶更令他心动


  蒙哥马利于6月1日晚返回伦敦后,稍事休整,便去拜见了新任帝国副总参谋长迪尔。

  在迪尔的办公室,神情沮丧的迪尔对蒙哥马利说:“你明白吗,我们国家一千多年来正第一次遭受入侵的危险?”

  蒙哥马利却笑了,他不无揶揄地说:“英国人民如果看到某些不中用的将军还在掌握着国内军队时,是不会相信英国正面临被入侵的危险的。”

  迪克告诉他:“我们是不会放弃法国的。我们正准备组建一支新的远征军,布鲁克将统率这支部队。刚才,布鲁克已经来过了。”

  原来,布鲁克刚刚离开。他来这是想打听一下对自己新的任命的。迪尔告诉他,已经作出决定让他领一支新的远征军回到法国去。布鲁克对这项任命并不满意,他认为法国已经完蛋了,这样做会把他匆匆组成的任何部队拖进深渊。但是,命令已经下达,他已没有选择。于是,他向迪尔要求得到第3师。迪尔同意了,答应他只要第3师重新装备完毕,即重渡海峡返回法国。当时英国仅存的军用车辆和其他必要物资刚够重新装备一个师。

  得知第3师将要重返法国战场,而且是在老朋友布鲁克指挥下,蒙哥马利一下子兴奋起来。对他来说,战场比官阶更使他心动。

  “迪克,我请求你免去我的军长职务,我要回第3师去。”

  “你疯了吗?”迪克很是不解。

  “绝对清醒。”蒙哥马利答道。

  迪克被说服了。这样,蒙哥马利军长又变成了蒙哥马利师长——他的第3师师长。

  在萨默塞特,第3师领到了新装备,并作好了重渡海峡的准备。对即将到来的行动,蒙哥马利并没抱什么幻想,但他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自贝蒂去世以来,荣誉感成了他惟一的精神支柱。

  重返法国作战的计划最终未能付诸行动。6月17日,法国向德国投降了。

  英国孤立了,德军对英国的入侵看来已迫在眉睫。第3师奉命向南海岸转移,驻守被认为是最容易遭到入侵的地区——布赖顿及其西面乡村的滨海地区,并在那里构筑必要的防御阵地。

  蒙哥马利对这一任务感到并不满意。他的师是英国本土当时惟一的一个齐装满员师,是个擅长打运动战的师,而现在却要执行一种静止的任务,挖壕据守。蒙哥马利认为:马奇诺防线的被突破证明,在现代战争中,战壕和掩体起不到永久的防线作用,要防御进攻之敌,必须保持机动灵活的兵力,否则防线一旦被敌人突破,后方又无援军进行阻遏,则防守一方就要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为此,他自作主张地在自己的防区内停止了挖掘壕沟的活动,把他的部队由海边向内陆后撤了一段距离,并要求提供更多的车辆,以便使他的师能够作为一支强大的机动预备队,趁登陆之敌立足未稳之际,将其消灭在滩头,阻止其建立桥头堡。

  有趣的是,他在北非的对手隆美尔1944年制订西欧防御计划时,采用的是和蒙哥马利相同的作法。这也许就是英雄所见略同吧。

  蒙哥马利的这种机动灵活的防御战术,在当时很少有人表示赞同。一般英国民众的心理是一旦敌人来犯,就得寸土必争。而在军界,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单纯固守要点的线式防御。这使得蒙哥马利一下子成为众人注意和议论的目标。只有布鲁克站在他这一边。因为这一机动防御的理论,实际上是布鲁克和他共同研究得出的。

  丘吉尔也注意到了蒙哥马利。他决定去见一见这位据说很固执的将军。7月2日,他来到了第3师。蒙哥马利很好地安排了丘吉尔的这次视察。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朋友。

  那天晚餐之前,丘吉尔与蒙哥马利之间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

  丘吉尔:“蒙蒂,喝点什么?”

  蒙哥马利:“水。”

  丘吉尔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不喝酒?”

  “是的,我不喝酒,而且也不抽烟,百分之一百的健康。”蒙哥马利幽了一默。

  “哦,我既喝酒又抽烟,百分之二百的健康。”丘吉尔不假思索地应道。

  两人都笑了起来。

  趁此机会,蒙哥马利向丘吉尔宣传他的机动防御理论。丘吉尔在这些黑暗的日子里,一直在到处寻找有进取精神的人与他共事,蒙哥马利的话显然很对他的胃口。他对蒙哥马利的做法表示赞许,并允诺帮助第3师得到所需的车辆。蒙哥马利终于如愿以偿,第3师正式退为预备队,机动性百分之百。


  2. 与奥金莱克之争


  1940年7月,蒙哥马利获得提升,再次担任军长,从奥金莱克手里接管了第5军,并晋升为中将。奥金莱克则担任南方军区司令,成了蒙哥马利的直接上司。蒙哥马利与奥金莱克间的冲突就此开始,两人一生都未和解。

  这场冲突最早源于两人在防御观念上的差异。促成蒙哥马利出任第5军军长的是艾伦·布鲁克(此时已升任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他的想法是通过蒙哥马利来改变第5军防区的防御状况。

  奥金莱克在掌管第5军时,采取的是传统的防御方针,此方针正好与布鲁克、蒙哥马利的主张相悖。蒙哥马利接管第5军后,立刻按照自己的战术思想对第5军的防御部署进行了调整,命令海滩上的防御工事全部停工,第5军大部后撤,组成机动预备队,海滩上只设置一条力量薄弱的防线。这一做法使两人从共事之初就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

  7月底,陆军部下令征召第5军内一些训练有素的下级军官和士兵,补充进一些新组建的部队。蒙哥马利对这一做法坚决反对,故意顶着不办。奥金莱克虽然也认为这么做不对,但他是个以服从为天职的军人,为此,他写信给蒙哥马利,对他说:“命令就是命令,当然要服从。”

  蒙哥马利没有理睬他的司令。8月6日,他趁去白金汉宫参加授勋典礼时,直接找到了陆军部副官长,向他表示,如果把他的军中具有作战经验的人调走,他将无法把所属各师训练成第一流的劲旅。

  奥金莱克得知此事后,大为恼火。8月15日,他给蒙哥马利写了一封措辞极为严厉的信。他在信中指出,蒙哥马利直接到陆军部那里商谈从他军中抽调有作战经验人员一事,严重地逾越了权限。奥金莱克说:

  “我十分清楚,陆军中各级军官通常是可以上访陆军部的,但是这次你会见副官长谈的是与我的司令部直接有关的问题,而他们已发出了一些调令,我认为这不是处理这一问题或其他这类问题的正当方式。”

  看样子,蒙哥马利并不买账。他再次到陆军部直接与副官长交谈,反过来要求从南方军区调一些军官到他的军来。

  对此,奥金莱克不得不在10月19日又给蒙哥马利写了一封信:“我要你明白,不管你认为这种做法多么正确,但它可能使有关部队和单位的指挥官十分烦恼。特别是,在他们看来,你选中的人并非他们心目中的最佳人选。”这一次,奥金莱克还给副官长发去一封充满外交辞令的控诉书。这就把两人之间的矛盾完全公开化了。奥金莱克毫不讳言他对蒙哥马利的反感,他说:“我完全不喜欢蒙哥马利。”蒙哥马利则说:

  “对于奥金莱克,我不记得,我们在任何问题上有过一致的意见。”

  1940年10月,希特勒下令将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事实上取消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英国被入侵的威胁解除了。第5军军长蒙哥马利也把他的工作重点由布置防御转向训练,他要把第5军训练成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下作战的部队。用他的话讲:“无论雨、雪、冰、泥,无论好天气还是坏天气,白天还是黑夜,我军都必须比德军善战。”

  他所抓的第一点是军队的健全的问题,即精神与体力的健全。他认为:这一场大战所需要的是从上到下都处于完全健全状态的军队。健全的精神需要有健全的体魄作基础。为此,他首先抓了部队的体能训练,尤其是机关参谋这帮平时的老爷们的训练。他规定,全体参谋人员每周必须抽一个下午进行7英里长跑锻炼。此一规定适用于所有40岁以下者,无一例外。如不能跑完全程,允许步行,但必须完成全程。此一规定,遭到了很多军官的反对,背地里都在骂蒙哥马利是疯子,但最后他们还是不得不照办了。后来,甚至有些超过40岁的人自愿参加进来。当然,也有想耍花招不去参加跑步的。

  司令部里有位资历较老的上校,去见医生,说如果要他跑步的话,可能会要了他的命。于是,医生便带着他去见蒙哥马利,建议让他免了。蒙哥马利问他是否真的认为参加跑步就会让他送命,该上校回答:“是的。”蒙哥马利对他的想法很清楚,于是对他说,如果他现在就想到跑步会死,不如现在就去跑步,以便他的职务能够顺利地被人接替,免得在战斗打响、一切都闹哄哄的时候死去,给人招来麻烦。结果,那位上校参加了跑步训练,不仅没死,反而活得更好了。

  对于军里的“朽木”,蒙哥马利以毫不留情的铁腕把他们清除出去。这些人多半是从后备役中召集来的老年退役军官,也有正规军中许多不称职的现役军官。他们从未参加过战斗,并且也不想参加。蒙哥马利认为他们的存在,压抑了那些精明能干、年轻有为的军官们的主动性,这些人必须清除。蒙哥马利决定亲自抓这件事。他视察了所属的每一个部队,对所有各级军官逐一加以了解,凡是他认为不能胜任的,都被他一一请出了第5军。

  随军家属也被他一一请出了驻地。他认为,在战争期间,随军家属的存在会使军人分心,因为战斗一旦打响,军人会情不自禁地首先考虑家属的安全,从而忽视自己的战斗任务。尽管这样,并不说明蒙哥马利是个不通人情的领导。他鼓励军官以正常方式请假,经常去探望家属,当然,有比例限制,他得保证军官在位率。

  经过几个月训练后,蒙哥马利决定于12月初举行全军规模的大演习。对蒙哥马利来说,搞演习是他的拿手好戏,这次当然也不例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这次演习中,所体现的一种新的战术思想,即强调诸军兵种在进攻作战中的协同,尤其是使用轰炸机对地面部队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以后在非洲、意大利和法国的作战中,他的这一战术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1940年12月2日,奥金莱克调离了南方军区,担任驻印英军总司令。这使他与蒙哥马利的冲突终于告一段落。两人之争,起于学术,终于感情,在以后也未能弥合。在防御方针和部队的训练主张上,奥金莱克确有不当之处,但蒙哥马利对他的态度也确实说不过去,不能说他是有意识地公开藐视奥金莱克,但他确实蔑视了奥金莱克。

  蒙哥马利与奥金莱克的冲突,给自己招来一些不好的名声。奥金莱克离任后,第1军军长亚历山大接替他成了南方军区司令,成了蒙哥马利的上级。亚历山大本人十分赞同蒙哥马利的防御主张,两人一向私交甚笃。因此,对于曾经军衔比自己低的亚历山大担任了自己的上级,蒙哥马利并不介意。他这个人,喜憎非常强烈,只要他认为是朋友的,他就总是热情、体贴。这使得第5军同南方军区司令部的关系融洽起来。蒙哥马利曾这样说:“亚历山大是我的挚友,他无论作为平民还是军人,我都是非常尊敬的。他是惟一一个能使陆海空军的将领都乐于在其属下服务的人。”


  3. 第12军“爆炸了一颗原子弹”


  1941年4月,蒙哥马利离开了第5军,改任第12军军长,负责防卫东海岸,保卫肯特和苏塞克斯地区的安全。

  当他离开第5军时,把他的参谋长富兰克·辛普森也带走了。以前,在他任第9旅旅长时,辛普森就是他的旅参谋长。在贝蒂刚刚去世的那段日子里,辛普森给了他许多无私的帮助,两人私交甚好,工作上也配合默契。

  蒙哥马利一到12军,立刻按照他的思想对12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第44师师长霍罗克斯说:“蒙哥马利的到来,就像在12军里爆炸了一颗原子弹。”同在第5军一样,参谋们被赶出办公室进行长跑,军官太太被送上火车。最具地震效应的是,在一周之内,蒙哥马利一下子撤换了3位旅长和其他6位“长”字号人物,使得其他一些平素懒散惯了的军官一下子被这位新军长的铁腕震慑住了。也有一些不服的,写信告蒙哥马利的状。蒙哥马利不吃这套,照样我行我素。

  12军原来的防御部署也是蒙哥马利极力反对的线式防御。5月2日,蒙哥马利在12军发布了他的第一号训令,对其前任的防御原则大加批评,认为原来的防御配置,一无纵深,二无组织反击的必要兵力。同时,他提出了自己的“机动防御”原则,要求全军从即日起贯彻执行,并彻底铲除前任军长的“海滩防御”思想。

  为提高12军机动防御作战能力,蒙哥马利决定以演习来带动训练。为此,他在6月份精心组织实施了名为“醉汉”的全军大演习。接着,又于8月4日进行了名为“大醉汉”的第二次大规模演习。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提高部队的抗登陆和反空降作战能力。这两次演习,取得了圆满成功。

  为检验部队自敦刻尔克撤退以来训练的效果,国内武装部队总司令艾伦·布鲁克决定在这年夏天举行一次代号为“保险杠”的大规模演习。在英国本土的4个装甲师和9个步兵师将全部参加演习。演习基本上采用蒙哥马利在第5军和第12军所举行的各次演习的模式。这表明蒙哥马利对英国陆军的训练施加了个人影响,这当然使他异常得意。

  演习从1941年9月29日开始,至10月3日顺利结束。艾伦·布鲁克主持了这次演习,蒙哥马利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裁判长。10月10日,蒙哥马利对270名高级军官作演习讲评,对演习的成功之处及所暴露出来的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令人叹服。不过,多少有一点好为人师的味道。所以,有些将领事后说:“蒙哥马利是个令人生厌的家伙,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说得都对。”

  “保险杠”演习,使蒙哥马利出尽了风头。回到第12军后,意犹未尽的他准备再举行一次军事演习,着力解决“保险杠”演习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就在这时,陆军的人事有了变动:蒙哥马利被提升为东南军区司令,原东南军区司令佩吉特接替布鲁克任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布鲁克则去接迪尔的班,担任帝国参谋总长。


  4. 改正错误的代价是一位优秀军人的生命


  到1942年8月,蒙哥马利离开战场已经两年多了。尽管在北非和缅甸,他的许多同事仍在浴血奋战,而他却始终没有被派回战场的征兆。这一场牵动了世界的战争,离他似乎非常遥远。

  月初的时候,苏格兰将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国内武装力量总司令佩吉特将军邀请蒙哥马利和他一起前往视察。蒙哥马利一直希望有机会去看看其他部队的情况,于是欣然受命,同佩吉特一起乘坐他的

  “轻剑”号专列(1944年这辆列车成为蒙哥马利的专列)北上。演习第二天,蒙哥马利突然接到陆军部打来的电话,让他立刻返回伦敦,去接替亚历山大任第1集团军司令,在艾森豪威尔领导下着手制定在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艾森豪威尔此时已是美国欧洲战区总司令,一夜之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参谋成为国际风云人物。至于亚历山大,原定派他去缅甸,但由于北非战局吃紧,已被改派任中东总司令。

  第1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令蒙哥马利非常高兴,他不再是那个自封的“东南集团军”司令,而是一个堂堂正正、名正言顺的集团军司令了。用他的话讲,“我已在英格兰呆了两年——该是开拔的时候了”。他终于可以有机会去实践他的军事思想和方法,他深信,凭他的军事信条完全可以使他的部队在抗击德军的战斗中取得胜利。

  第二天早晨7点,蒙哥马利正在修面,突然又接到陆军部的电话说,前一天有关接任第1集团军司令以及制订“火炬”计划的命令撤销了,让他立即到埃及去指挥在沙漠的第8集团军。

  这一连串的变化,搞得蒙哥马利有些摸不着头脑。他并不知道他的后台老板的活动。

  地中海北非地区是英国传统战略利益之所在,在那个地区指挥作战的都是英国军队中最出色的将领。北非战端初开时,是韦维尔坐镇该处。他领着为数不多的军队,迎战意大利一支人数众多的大军,大获全胜,差一点把意大利完全逐出北非;接着,有“沙漠之狐”美誉的隆美尔进行反击,又把英军赶了回来。奥金莱克接替韦维尔担任中东总司令以后,英国政府给他提供了大量物资和装备,使他在坦克、大炮、飞机、补给品等方面对德意非洲军团构成了优势。依靠这些装备,奥金莱克把在这一地区作战的部队改编成了第8集团军,使之成为一支沙漠劲旅,但在取得了一些小的战术胜利后,终于还是不敌“沙漠之狐”的进攻,节节败退。

  1942年夏季,北非英军的处境已岌岌可危。5月26日,隆美尔发动了代号为“泰西”的进攻战役。至6月中旬,英军据守的贾扎拉防线被突破,接着,托卜鲁克要塞也在一天之内被德军攻占。第8集团军在隆美尔的打击下,损兵折将,一败涂地,几乎溃不成军。

  奥金莱克一见大势不妙,立即飞赴战场亲自指挥,自兼第8集团军司令,并把精锐的新西兰师投入战场,暂时挡住了非洲兵团的前进,在阿拉曼组成了一道新的防线。针对非洲兵团推进过快、战线过长的弱点,奥金莱克还成功地组织了一次反击,这后来被称为“第一次阿拉曼战役”。此战役虽取得了胜利,但并未扭转英军在北非的严重不利局势。

  在这种情况下,布鲁克决定亲自到北非来了解情况。他认为,“很明显,在那里有些事情从根本上搞错了,但不容易判明这些事是什么,以及错到什么程度。……危机已经来临,我必须去看看错误究竟在哪里。为此,我单独去”。7月15日,他说服了丘吉尔让他进行这次旅行。然而,7月30日,当他动身前一天,接到通知说,丘吉尔首相也去,一个代号为“手镯”的丘吉尔调查组的人员此时已在开罗集中,他们将要决定第8集团军的命运。

  8月3日,丘吉尔来到开罗。当晚,即召见了布鲁克,两人一直谈到次日凌晨1点30分。在奥金莱克能否同时担任中东总司令和第8集团军司令这两个职务的问题上,两人是有共识的,即不可以。但由谁来指挥第8集团军却有分歧。丘吉尔建议由戈特来任此职,因为戈特是个沙漠战老手,有“沙漠之鼠”的美誉,他和隆美尔可能会有一场旗鼓相当的较量。但布鲁克不同意,他争辩说:“戈特老了,老得已失去了判断力。”丘吉尔不高兴地回击道:“那么,你来干好啦。”

  布鲁克心目中的人选是蒙哥马利。为此,他第二天一早便去见奥金莱克,做他的工作。没想到奥金莱克很痛快地就答应了,同意派蒙哥马利来接管第8集团军,尽管他不喜欢蒙哥马利。稍后,丘吉尔及其随从也到了这里,并和奥金莱克进行了一次不愉快的谈话。迫切需要一次胜利的丘吉尔要求奥金莱克“进攻,进攻”,而奥金莱克则提出大量推迟进攻的理由,丘吉尔只好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当天下午,布鲁克又去了戈特的指挥部与戈特交谈。戈特向他表示,自己确实已经老了,已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建议补充新的人员。

  第二天,8月6日,终于作出了对前线负责人变动的决定。早晨,布鲁克刚刚起床,“几乎是光着身子”的丘吉尔闯了进来,说他的主意已经定了。早餐后,丘吉尔说他打算把中东司令部一分为二,即波斯—伊拉克司令部,奥金莱克负责;近东司令部,布鲁克负责。蒙哥马利则去指挥第8集团军。布鲁克反对变动自己的职务,对此加以拒绝。中午的时候,情况又变了,布鲁克被告知中东司令部仍将划成两部分,亚历山大出任中东司令部总司令,戈特任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则去接管第1集团军,负责“火炬”行动。布鲁克虽然对戈特有疑虑,但还是同意了这一方案。

  然而,这一决定作出还不到24个小时,命运之神插手了。这项可能是个错误的任命不得不作了改正,代价是一位优秀军人的生命。

  8月7日这一天,当戈特乘飞机沿阿拉伯堡航线至赫利奥波利斯航线飞行时,不幸罹难。这条航线一般被认为是百分之一百安全的,就连丘吉尔使用该航线时,也不提供护航。可命运之神这一天让一架被盟军飞机赶得走投无路的德国战斗机闯入了这条航线,而且恰恰遇着戈特的飞机,戈特因而丧命。当晚,丘吉尔和布鲁克得知此讯后,与史末资一起紧急商议,最后决定由蒙哥马利接替戈特。就这样,一波三折,蒙哥马利终于出场了。

  8月10日晚,蒙哥马利乘机飞离英国。为了这一天,他已磨剑两载,该是他试试剑锋的时候了。



免费E

更多好书请

书作品

登陆: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