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哥马利险些成了隆美尔的俘虏
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使55岁的蒙哥马利的肩章上,又多了一颗星,他被晋升为英国陆军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思骑士勋章。
这时,隆美尔已撤至富凯。他本打算在这儿停留一段时间,以便让正在行军的步兵(尤其是在战线南面的意大利步兵)摆脱困境,但他很快认识到这是没有希望的。11月5日,第8集团军在阿拉曼战役结束后,马不解鞍,向非洲军团发起了追击。当夜,隆美尔下了决心,必须抛弃步兵,让他们听天由命。而后,就亲率机动部队继续向马特鲁港撤退。
第10装甲师师长盖特豪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让第10装甲师去袭取位于隆美尔后方的塞卢姆和托卜鲁克,把德军围歼在海边。这个建议是合情合理的,但需要冒一点险。因为,在狭窄的战场上,尚未完全后撤的敌军和英军的先头部队时常相互交错在一起,情况相当混乱,这使蒙哥马利及其参谋班子不容易及时了解到战场上的情况。蒙哥马利认为在这种混乱状态下组织快速追击,绝非明智之举。因为隆美尔这个“沙漠之狐”,惯于在后撤时使出回马枪,反败为胜,英军在这一点上以前曾吃过不少苦头。正像一位军官告诉蒙哥马利的,“我们过去常到班加西度圣诞节,然后回埃及过新年”。所以,深怀戒心的蒙哥马利宁愿谨慎从事,也不愿冒被隆美尔一脚踢回的危险。
奉命追击的先头部队是拉姆斯登的第10军。利斯的第30军留在出击地带以西进行整编,霍罗克斯的第13军则负责继续打扫战场,收集敌我双方遗留下来的所有军用物资。此外,第13军还负责收容被隆美尔抛弃的意大利步兵,他们人数众多,成群结队地前来投降。
追击的第一天,蒙哥马利部队的推进速度非常快,但从11月6日起,部队行动迟缓起来了,这主要是由于天灾和人为计算失误造成的。
一年以前,大雨曾经在“十字军”行动中,拯救过隆美尔,现在大雨又来营救他了。隆美尔此时已撤至马特鲁港。在他的正面,新西兰师正迎面冲来,而在他的两翼,第1和第7装甲师正在向他分进合击。就在这时,一场倾盆暴雨阻住了英装甲部队的去处。在给艾伦·布鲁克的信中,蒙哥马利这样抱怨道:“一场大雨救了他(隆美尔——作者)。当我差不多已到达马特鲁港并且很快就要攻击他的运输车辆时,滂沱大雨把沙漠变成了一个大沼泽。”蒙哥马利说的是事实。但妨碍他们的不仅是大雨,因为这种天灾给双方都带来了困难,还有一个原因是汽油不够了,这与蒙哥马利的失误是分不开的。
在部队发起追击时,蒙哥马利要求他们多带弹药。而追击部队则认为他们应该卸掉一些弹药,多带一些汽油。蒙哥马利拒绝了,认为他们的忧虑是多余的。他说将会有运输车跟在他们后面,随时给他们加油。而实际情况是,第一线的运输车因夜暗同先头部队跑散了,而第二线运输车还在后面很远的地方,一场暴雨又使它们基本上走不动了。到11月7日,它们离供应第一辆卡车的加油点还有4O英里。没办法,三个装甲师只好停止追击,在沙漠的泥滩中静静地等待着汽油。结果他们等了一整天。而隆美尔却利用这24小时的喘息之机,把他的大部分残余部队沿海岸公路撤走了。
第二天清晨,当英军进入马特鲁港时,港内已无人影。
在马特鲁港,蒙哥马利险些让自己作了隆美尔的俘虏。11月8日那天,蒙哥马利派了一个侦察组为他在马特鲁港一带选择司令部的地址。成员里有蒙哥马利的继子迪克·卡弗。当他们就要接近马特鲁港时,侦察组取道前往市镇之东的“走私湾”海岸,不料,那儿还有一支德军后卫部队,结果,侦察组被俘了。蒙哥马利本人与一支人数不多的警卫队紧跟在侦察组后面不远的地方,半道上,遇着一股德国散兵,双方发生了一场激烈的遭遇战,这使蒙哥马利没能跟着他的侦察组走进“走私湾”,不然的话,他很可能和他的继子一起,成为德军的俘虏。那样的话,历史可能会改写这一章。
当第8集团军还在肃清马特鲁港的残敌时,由艾森豪威尔将军率领的盟军在北非开始登陆了。这个消息对隆美尔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打击。这意味着,在他的后方,将要出现一支强大的英美军队,他认为这“宣告了非洲德军的灭亡”,必须尽快向西继续撤退。为此,他打算不惜一切代价地避免一场激战,放弃极其重要的阵地昔兰尼加。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为盟军彻底歼灭非洲军团再次创造了机会。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他们要求隆美尔必须在非洲保留一块阵地,不允许他继续后撤。这对蒙哥马利非常有利,使他本来有些缺陷的追击变得非常完美。
原来,11月8日以后,蒙哥马利变得更加谨小慎微,追击隆美尔的部队实际上是在追追停停,看起来与其说是追击倒不如说是在列队行进。蒙哥马利的想法是不愿在胜利的情况下遭到任何可能的失败,他要确保百分之百。结果,由于他的迟缓,隆美尔差一点从他手里溜掉。幸好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关照他,阻止了隆美尔的行动。
11月12日,第8集团军进入了埃及。三天后,他们又夺占了迈尔图拜附近的几个机场,接着又夺取了德尔纳附近的机场。这使得丘吉尔在伦敦又不断地唠叨:“我的蒙蒂真是让人高兴呀!”现在英军已经能够对马耳他提供援助了,尽管迈尔图拜的机场因大雨暂时不能使用,但护航船队已能开入该岛,马耳他又活了。11月19日,第8集团军开进了班加西。两星期后,又一支护航队开进马耳他。从此,该岛再也没有出现过危险。
隆美尔继续向他的后台老板请求后撤。11月22日,希特勒告诉他:
“必须坚守阿盖拉隘道,不许后撤。”这是最后命令。无奈,他只好一边着手把阿盖拉附近的阵地尽可能修得坚固,一边继续同他的上级交涉后撤。
11月23日,第8集团军的追击部队迫近了阿盖拉。蒙哥马利下令以少量部队对隆美尔进行骚扰,其余部队就地休整。这样,双方在阿盖拉再次出现对峙。这是自10月23日发起阿拉曼战役以来,首次出现的大的战斗间歇。现在,蒙哥马利要做的是静下心来检查一下形势,并考虑追歼“沙漠之狐”的第二步计划。
2. 隆美尔的“期待”
蒙哥马利第二步的追击目标是的黎波里,这也是第8集团军自战争开始以来一直在考虑的目标。不过,眼下的当务之急是把隆美尔从阿盖拉的阵地上赶走。
隆美尔并不想留在阿盖拉的阵地同蒙哥马利交战。他很清楚自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尽管他已经把溃散的部队奇迹般地重新集合起来了。如果他这时能享受到蒙哥马利那种自由的话,他会立即放弃阿盖拉后撤至加贝斯隘口,在那里组建一个坚固防御阵地。该地距突尼斯和德军阿尼姆的部队只有120英里,便于互相呼应。更重要的是此地易守难攻,车辆只能在大海与杰里德盐沼之间仅12英里的地带行进。可惜的是,隆美尔并没有这种自由。他的元首不允许他撤退,而墨索里尼也在掣肘,设立了由巴斯蒂柯元帅领导的“超利比亚”的司令部,隆美尔变成了巴斯蒂柯的部属。墨索里尼同希特勒一样,也要求他不惜代价守住这条防线。11月24日,甚至让隆美尔向英军发起进攻。这简直是发疯。百般无奈的隆美尔只好飞回德国向希特勒求救,而得到的仅是希特勒极不友善的接待。
尽管隆美尔已经认为自己输了,蒙哥马利却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赢了。因为第8集团军此前也有两次攻到了阿盖拉,都因隆美尔作好了准备,最后把他们又赶了回去。因此,他决定“必须很快攻下阿盖拉,以免拖久了士气低落”。
第30军此时已接管了第10军的先锋任务。蒙哥马利同利斯一起侦察了阵地,并向他布置了战役计划,具体细节全交由他去办。高地师和第7装甲师负责正面进攻,新西兰师则迂回到南侧去进攻。行动初步订于12月15日发起。这以前,蒙哥马利忙里偷闲去开罗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在那儿,他才发现自己已经是个著名人士了。当他去圣乔治教堂做晚礼拜时,引起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地震”。
当他返回班加西的司令部后,发现战役有提前的必要。原来,隆美尔已经从12月6日起,把机动性较差的意大利步兵悄悄地后撤了。蒙哥马利担心隆美尔不打一仗就溜掉,于是下令第51高地师从11日晚上起,就对主阵地发起猛烈攻击,而全面攻击则于14日开始。
在蒙哥马利眼里,隆美尔的防御阵地是非常坚固的。但隆美尔自己心里很清楚,他的南翼其实非常脆弱,英军很容易在这里突破。更可悲的是,由于缺乏汽油,他无法使用坦克去把突入的英军赶出去。他这样写道:“我一到达这地区就发现,无论怎样坚固的工事都无济于事,因为敌人尽管会遇到一些困难,还是能够迂回整条防线。”出于这个原因,不管他的太上皇有什么样的坚决指示,他已经在心理上作好了一有借口就放弃阵地的准备。蒙哥马利的进攻就是他所需要的借口。隆美尔的这一心理,使他在蒙哥马利精心发起的进攻面前,竟恨不得说声:“谢谢!”这其实并不奇怪。
12月13日,阿盖拉战役打响了。隆美尔一面组织抵抗,一面组织队伍向后撤。这一战非常顺利,就像蒙哥马利自己说的那样:“我们正面一攻,敌人就开始撤退。”蒙哥马利当然不愿意看着隆美尔溜掉,对此他已预作了准备,命令新西兰师迂回200英里至隆美尔身后,与正面进攻形成夹击之势。可惜的是,新西兰师推进速度不够快,致使德军从他们的阵地的缺口不断地突围出去。双方在此展开了激战。非洲军团虽然遭受了重创,但最后还是突围到布拉埃特阵地。于是,蒙哥马利命令新西兰师收兵,在努菲利阿进行休整,轻装甲部队继续跟踪隆美尔军,在布拉埃特阵地进行骚扰性攻击。
至此,阿盖拉战役胜利结束。现在,蒙哥马利和他的第8装甲军已深入到的黎波里塔尼亚,距出发点阿拉曼已超过1200公里。隆美尔已被决定性地打败了。结束非洲战争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蒙哥马利决定让他的第8集团军好好休息一下,以便振作精神为最后跃进到的黎波里作准备。于是,他命令转入就地休息,在圣诞节之后再发动攻势。同时,他还决心要在沙漠条件许可下,以最愉快的方式度过圣诞节,为此,他把参谋人员全部派出去采购,及时弄来了大量的火鸡、葡萄干、布丁、啤酒等东西。
蒙哥马利向第8集团军发布了圣诞文告,祝他英勇的属下圣诞快乐。文告充满了温情,他特地把一位约克郡名叫赫尔的姑娘给他写的圣诞信附进了文告。信件内容如下:
亲爱的先生:
祝您和第8集团军中我们的小伙子们过一个非常愉快的圣诞节。祝你们身体好,运气好,并感谢上帝,将给我们带来1943年的胜利。
蒙蒂,再接再厉。向你们致以最好的祝愿的是一位有男朋友在第8集团军的约克郡的姑娘。
蒙哥马利相信这封信会给他的小伙子们带来好运,并在他们心里燃起一把火。
3. 把隆美尔装进瓶子
12月29日,蒙哥马利的先头突击部队逼近了德意军在布拉埃特设置的阻击线。蒙哥马利开始考虑怎么对付眼前这支残军。他决定,对布拉埃特的进攻要在坚持以下两点的情况下进行:一是“不要敌人撤退,要敌人坚持在原地打”;二是必须能够保证第8集团军“长驱直入的黎波里,不能让敌人延迟或阻止”。
德意部队虽然撤至了布拉埃特,但无论是隆美尔还是巴斯蒂柯元帅,都不认为这个阵地能够长期坚守,隆美尔甚至已经在考虑撤往突尼斯,以防从另一方向进攻的英美军队夺取加贝斯隘口断他的退路。这时,他听到英军在开罗的广播电台说,他和他的部队已经被装入蒙哥马利的瓶子,瓶盖即将旋上。隆美尔对此报以苦笑,他对参谋们说:“只要我的坦克能够加满油,瓶子是装不住我的。”然而,墨索里尼依然拒绝撤退。在发给巴斯蒂柯和隆美尔的电报中,他说:“要尽力抵抗。我再重复一遍,要用布拉埃特阵地上的全体德意军队尽力抵抗。”这正是蒙哥马利所希望的。
不过,隆美尔毕竟是一个雄辩者,他终于迫使意军最高统帅部在12月31日授予巴斯蒂柯这样的权力:如果他受到严重威胁,可自行决断。而实际上,隆美尔已经在开始撤退他所指挥的意大利军队。
蒙哥马利把他的进攻时间安排在1月15日,由第30军负责。该行动的要点在于速度,必须保证在10天之内到达的黎波里,否则将会因后方勤务跟不上而被迫撤退。
进攻开始之前,大自然的力量几乎再次挽救了隆美尔而挫败了蒙哥马利。1943年1月4日,地中海狂风大作,班加西港的防波堤被冲毁了,船只脱缆在港内冲撞,锚位、仓库都被毁了。港口的吞吐量从每天3000吨一下子就降至1000吨,班加西实际上已失去了一个据点港口的作用。蒙哥马利不得不把第10军调去执行运输任务,从千里以外的托卜鲁克向这里运输物资,才算勉强捱过了这一“十分尴尬的局面”。
1月15日,战斗打响了。隆美尔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再次领着部队后撤至突尼斯山区。英军通往的黎波里的道路被完全打开了。第8集团军顺利地向前推进,一路只遇到力量微小的抵抗。1月23日早晨,第8集团军如愿以偿,进入了的黎波里。
蒙哥马利从1942年10月23日发起阿拉曼战役到1943年1月23日进入的黎波里,正好花了3个月时间。这个时期,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1942年11月“火炬”行动取得成功,1943年1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美军攻占了太平洋上的瓜达尔卡纳尔岛,加上蒙哥马利在北非的空前胜利,这些加起来构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
2月3日到4日,丘吉尔和布鲁克来到了第8集团军视察,并检阅了战功卓著的苏格兰师、新西兰师、装甲及后勤部队。这些胜利之师军容整齐,十分威武,给丘吉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时候,卡萨布兰卡会议已经结束,艾森豪威尔成为盟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的职权也扩大了。2月17日,他被任命为在法属非洲作战的盟国部队副总司令。他所要做的就是把安德森的第1集团军和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由各自为战转向统一,在他们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轴心国方面的情形也是这样。隆美尔从的黎波里脱身后,在马雷特防线站稳了脚跟。他与突尼斯德军指挥官冯·阿尼姆之间的责任界限正好定在加贝斯隘口的北面。他的第21装甲师已经进入冯·阿尼姆的辖区内。这样,德军的两条战线也联系起来了。但是,隆美尔从的黎波里撤得过于突然,以至于意大利人凯塞林(南线德军总司令)和希特勒的参谋机构全都反对他。1月26日,意军最高统帅部发出一份电报指示隆美尔,鉴于他的健康状况不佳,将由梅塞将军来替换他。
隆美尔的健康状况确实不佳,但他一点也不气馁。2月8日,在给妻子的信中,他说:“我决定,不管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只有在接到命令时才放弃对部队的指挥。”实际上,他已经在准备进攻了。这一次的进攻目标是在突尼斯西南部的英美军队,而不是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隆美尔要向世人显示,“沙漠之狐”可不是浪得虚名。
4. “沙漠之狐”的情人节礼物
隆美尔注意到,由于美军刚刚参加这次战争,作战经验十分缺乏,相对于英军来说,战斗力要弱一些。所以,他决定以美国第2军为打击对象,以一次决定性胜利迫使盟军退出北非。
美第2军当时驻守在费德山口,该地是英美盟军供应点的最南端。隆美尔首先以一支不大的力量袭击了该军防守部队,并全歼了一支配合美军作战的法军小部队。得知此讯后,艾森豪威尔和安德森判断隆美尔要酝酿一次大的攻势。但他们错误地认为,对费德山口的进攻只是一次佯攻,其主攻方向将在本杜克一带。于是,他们将战斗力较强的B战斗群和一半的美军装甲部队留在本杜克后面,以防守这个预期的进攻线。
2月14日,德军真正的攻势开始,目标仍是费德山口。隆美尔的坦克部队分成四个战斗群向远距离迂回,在黑暗中从翼侧包围了美军A战斗群。艾森豪威尔明知上当,可改变部署也来不及了,只好一面命被包围的美军突围,一面让安德森的一个坦克营去攻击隆美尔的侧翼。结果,突围部队虽然冲出包围圈,但一个营的坦克、大炮全部被拱手让人,而攻击隆美尔侧翼的那个坦克营,只有四辆坦克侥幸生还,其余则化作了隆美尔的盘中餐。
这就是隆美尔献给盟军的情人节(2月14日)礼物:把他们从费德山口赶了出去。
隆美尔在继续进攻。2月20日,他向盟军的卡塞林山口发起了进攻。21日,在阿尼姆的第10装甲师的增援下,隆美尔突破了盟军在卡塞林山口的防线,并冲上通往塔拉的公路。守军抵挡不了猛烈的攻势,被迫退入预先构筑的塔拉阵地。隆美尔狡猾地用一辆俘获的英国坦克打头阵,其余坦克随后紧跟。这一招奏效了,守军把德国坦克当做了掉队的英国坦克。德军冲入阵地,歼灭了部分步兵,击毁许多车辆。
2月22日,鉴于盟军的抵抗越来越强烈,而德意军队的后勤补给日益困难,隆美尔决定结束这次攻势。当天,德第10装甲师及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他们挺进的最远点陆续后撤了。
卡塞林之战,是隆美尔的一大杰作,他领着一支看起来已兵败如山倒的残兵剩卒,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虽然,他没有达成把英美盟军赶出北非的战略目的,但他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伤亡美军5000余人,毁伤盟军坦克近200辆的战果,使本来看上去已明朗的非洲战局再次变得模糊起来。
在这种时候,亚历山大当然不会忘记蒙哥马利。2月20日,蒙哥马利收到了他的电报,电报要求第8集团军尽一切可能对敌人施加压力,以减轻美国盟友的负担。
不过,蒙哥马利认为还是谨慎为妙,一方面依然不紧不慢地为进攻马雷特防线做准备工作,另一方面提防隆美尔像对付美第2军一样,对他也来一次“外科手术”。
5. 把敌人赶进大海去
隆美尔果然想在蒙哥马利身上再演一次卡塞林之战。他决定选择梅德宁为作战地点。可是,一直在提防他这一手的蒙哥马利获知了他的这一情况,率第8集团军在梅德宁埋下重兵,严阵以待,准备再打一场阿拉姆哈勒法之战。
3月6日,隆美尔如期发起了代号为“卡普里”的进攻。开始进攻不久,便被盟军强大密集的炮火打得七零八落。傍晚时,隆美尔感到继续进攻将会陷入包围,便下令放弃了进攻,留给盟军40多辆坦克。
梅德宁的失败,打碎了隆美尔的如意算盘,惟一能拯救在非洲德意军队的转机没了。隆美尔已不可能赶在亚历山大与蒙哥马利会师之前,打垮其中一部。
到了这一刻,隆美尔彻底地绝望了。这盘棋的残局他已无法再下了。3月9日,这位“沙漠之狐”挥泪告别了追随他出生入死的非洲军团,告别了给他带来荣耀也带来耻辱的撒哈拉大地,登上了飞往罗马的飞机。
3月20日,蒙哥马利率军向德军的主要阵地——马雷特防线发动了进攻。在发给第8集团军的文告中,他号召全体将士:“向突尼斯前进!把敌人赶到大海去!”
马雷特防线原先是由法国人在战前为了抵御意大利军队从的黎波里塔尼亚入侵突尼斯而修筑的一条长达20公里的防御系统。那儿地形险要,工事又先后几次经过改进,有“小马奇诺防线”之称,能否顺利突破这道防线,对蒙哥马利的指挥艺术是个考验。
蒙哥马利认为,对马雷特防线要从正面突破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迈特马泰山到大海之间的回旋余地不大。经过侦察,他找到了一个可以实施翼侧包围运动的隘口——怀尔德隘口,通过它可以到达哈迈平原、加贝斯和大海。据此,他决定采取在海岸进行大规模进攻和正面佯攻相结合的战法,并计划在右翼猛攻不能奏效时,迅速转移兵力至左翼,在左翼实施猛烈的、决定性打击。
一切准备就绪后,蒙哥马利派出第30军攻打马雷特防线的主阵地,新西兰军实施左翼的包抄。3月20日,战斗打响了。30军在马雷特防线主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并很快在德军强大的防御火力下夺取了两个据点,但由于坦克在强渡干河时破坏了道路,后续的其他车辆和反坦克炮无法随同过河。22日,德军第15装甲师进行了凶猛的反击,迫使他们回到了干河边。在左翼实施迂回包抄的新西兰军队进展也不顺利,他们遇到了德第21装甲师及意大利部队的狙击。蒙哥马利当机立断,命霍罗克斯亲率第10军军部和第10装甲师加强新西兰战线,以便在左翼实行闪电式的攻击,同时,还派印度第4师在中部开辟一条新的进攻线,向马特马塔山进攻。
3月26日,第10军和新西兰部队在左翼发动闪电攻击。蒙哥马利忘不了给他带来荣耀的阿拉曼之战,所以他把这次进攻也取名为“增压作战”。那天下午4时,太阳在英军的背后,直射敌人的眼睛。风向也对英军有利,当时风沙飞舞,英军处于上风头,风卷沙土直扑敌阵。德军没料到英军一反常规,在白天对他们发起了突然袭击,被打得措手不及。
沙漠空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采用低空轰炸的战术,与陆军形成了较好的协同,因此被陆军赞誉为“真正的低空闪电攻击”。作战中,他们一共出动了22个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猫”式轰炸机和“飓风”式反坦克飞机,在地面炮火射程以外进行轰炸,把这些地区内敌人阵地上所有可见或移动目标炸了个粉碎。德军的抵抗很快就被粉碎了。3月28日,英军占领了马雷特防线。
蒙哥马利再接再厉,继续向前挺进。4月6日4时,他对据守在加贝斯隘口的德军再次发起攻击。英军遭到敌人顽强的反抗,双方在此鏖战了一天。第51高地师在情况总结中这样报告:“毫无疑问,本师在这一天经历了这次战役以来最为惨烈的战斗。”尽管第8集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4月6日这一天,他们并没有取得进展。
非洲军团虽然遏制了第8集团军的进攻势头,但他们的主要指挥官已丧失了战斗意志。4月7日,他们的战线突然崩溃,梅塞命令他的部队向西撤退。
蒙哥马利紧追不舍。4月8日,第8集团军与从加夫萨赶来的美国第2军会师,4月10日,他们占领了斯法克斯。至此,英第1集团军和第8集团军以及美国第2军,对德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第8集团军的快速推进,为蒙哥马利从美国人那里赢来了一架专机。原来,2月份的时候,蒙哥马利曾对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夸口要在4月15日前占领斯法克斯。史密斯参谋长说,如果那样,艾克(艾森豪威尔爱称——作者)将满足他任何要求。蒙哥马利可不会为美国人省钱,他说,如果那样,他将要一架飞机。4月10日当他到达斯法克斯后,他真的向艾森豪威尔打电报,要一架“空中堡垒”(美制B—17型飞机),艾森豪威尔只好允诺。得意之极的蒙哥马利对艾森豪威尔大加赞赏,称:
“作为一个伟大而又慷慨的人物,他决定提供一架美国飞机,备我在战争结束之前乘用。”
此时第8集团军已推进到突尼斯的大山脚下,在军事上已无法担任主要角色。蒙哥马利当面之敌,此刻正据守着昂菲达维尔和塔克鲁纳的复杂山区。该地易守难攻,对它的任何攻击都必然要付出极大代价,而只能夺取极小的地盘。想突破该处的防线是不可能的,除非在人员和弹药上付出惨重代价,打一个像一战中索姆河那样臭名远扬的战役。因此,亚历山大和蒙哥马利一致认为第8集团军不应担负主攻任务,它的任务是向敌人不断地施加压力,使敌人误认为第8集团军将担任主攻,从而把德军牢牢吸在当面阵地上。第1集团军将承担主攻任务,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在突尼斯西部平原上,那儿适合装甲部队活动。
4月19日至20日,蒙哥马利发起了大规模进攻,以增加对当面之敌的压力。4月23日,第1集团军在西部发起了总攻,但是进展并不顺利。
4月26日,蒙哥马利患了重感冒和扁桃腺炎,卧病不起。为尽快结束突尼斯战役,他请求亚历山大赶来见他。4月30日,亚历山大来了。蒙哥马利向他建议整编第1和第8集团军,以便在合适的地带使用最大的力量进攻突尼斯。具体做法是由霍罗克斯率他的第7装甲师、印度第4师、第201近卫步兵旅和若干炮兵部队去第1集团军方向,参加进攻。亚历山大对此表示完全同意。
于是,霍罗克斯便前往第1集团军。5月6日,他亲率部队向突尼斯守敌发起猛攻,当日即突破了敌军防线。5月7日,美国第2军攻占了比塞大港。5月12日,敌军有组织的抵抗结束。第2天,接替隆美尔负责整个指挥的意军总司令梅塞宣布向第8集团军投降。至此,非洲战争全部结束。蒙哥马利把隆美尔赶出了北非,并把他的军队全部歼灭在突尼斯,立下了赫赫战功;第8集团军也以辉煌的战绩向世人表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流军队。
北非大漠的烟尘散了,另一幅蔚蓝的画面展现在蒙哥马利面前,那是地中海,他要在那儿掀起一阵狂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