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系列——

 

 军事家卷——蒙哥马利

 徐飞   编著

第十章  地中海狂飙








  1. 制订计划比打败德国人还难


  进攻西西里岛的想法,早已有之。早在1941年,英军就在研究能否利用强大的“十字军”在进攻作战时扩大战果并同时进攻西西里。1942年11月,英国参谋长委员会还提出过一个叫做“港口—机场”的进攻西西里的计划。1943年1月,盟国方面正式决定在非洲战争结束后,首先把意大利解决掉,而其中第一步是攻占西西里,行动代号为“赫斯基”(亦称为“大个子”)。

  “赫斯基”行动的总司令为艾森豪威尔,他的三个副手分别为亚历山大、坎宁安和特德。亚历山大为地面部队总指挥官,坎宁安为海军部队指挥官,特德为空军部队指挥官。2月份,艾森豪威尔又任命了他属下的几个指挥官:蒙哥马利领导东部特遣部队,最初称为545特遣部队,实际上是第8集团军;巴顿领导西部特遣部队,即343特遣部队,即美国第2军,该军最后升级为美国第7集团军。这两支特遣部队将在亚历山大的司令部指挥下作战,后来为方便起见,干脆把他们合起来称为第15集团军群。

  “赫斯基”作战行动的计划一开始就被耽误了。

  该计划虽然于1943年1月就已开始制订,但当时非洲的战争正处于最后的关键阶段,“赫斯基”行动的主要人物如亚历山大、蒙哥马利、巴顿、布莱德雷、特德等人正把他们的全部精力用于正在进行的非洲战争上。因此,下一个计划不得不委托一些代理的参谋人员去做。而这些参谋人员有职无权,没有作出决定和发布命令的权力。

  蒙哥马利的第545特遣部队的参谋部于2月22日在开罗开始工作。由于德·甘冈正忙于西部战场的事务,这项工作便由刚从伦敦调来的登普西少将负责。他的工作一直到4月中旬德·甘冈前来接替他才结束。登普西认为,蒙哥马利在“赫斯基”作战行动的最后计划的制定中起了卓越的作用。

  原来,3月13日艾森豪威尔已正式批准了一个进攻西西里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港口—机场”计划的翻版,蒙哥马利认为它万万行不通。于是,他给亚历山大发了下述电报:“我认为伦敦制定的这个计划背离了实际作战的一切常识性规则,完全是理论性的。它没有任何成功的希望,应当重新制定。”接着,他开始动手制订他的计划。从那时起到计划制订出来和最后被接受为止,蒙哥马利同他的美国盟友和英国同事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5月2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了最高会议,讨论进攻西西里计划。蒙哥马利一到阿尔及尔,便去找艾森豪威尔的参谋长比德尔·史密斯。他不在办公室里,蒙哥马利在盥洗室里找到了他,两人便在那儿讨论起来。蒙哥马利提出,美国人要放弃在战役初期登陆巴勒莫的主张,而应当去为空军夺取机场,第8集团军则仍在他原来计划的地方登陆。比尔·史密斯认为这个计划可行,决定支持蒙哥马利。当会议正式开始后,蒙哥马利又赢得了艾森豪威尔的支持。于是,这个在盥洗室里提出的计划成为被采纳的进攻西西里的最后计划。

  蒙哥马利的这一计划是正确的,但是,它把业已在战争中成熟起来的美军降低为一个次要的配角。巴顿不是个甘居其次的人,这必然伤害到他的感情。

  蒙哥马利在计划通过后,深有感触地说:“为制订作战计划的大事而斗争比打败德国人还难。我不明白德国人在制订他们的军事行动计划时是否也这样。”


  2. 登陆西西里


  非洲战争于5月13日结束以后,蒙哥马利回英国作短期休假。在那里,他同儿子戴维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6月2日,他返回第8集团军,在那儿接待了英王的来访,并接受了英王亲自授予他的骑士爵位。

  进攻西西里的准备工作在紧张地进行。

  7月8日,丘吉尔首相在发给蒙哥马利的电报中说:“对你和你的出色的军队,我们充满着信心,祝你们一切顺利。”

  7月10日凌晨,西西里登陆作战开始了。敌人弄错了盟军进攻的地点,把最精锐的部队部署在西西里岛西端。这使得英美军队顺利完成了登陆。第8集团军当天占领了锡拉库扎,美军也在杰拉海滩建立了桥头堡。但是,胜利里也包含了一些悲剧。由于空降技术在当时还不过关,英第1空降旅在实施空降作战时,有250人降落在海中被淹死,其他大部分也未降到指定作战地域,只有87人投到了目标区。在杰拉内陆空降的美第82空降师也遭遇了同样的不幸。这一教训是惨痛的,它为后来诺曼底登陆提供了经验。

  登陆后的盟军,下一个目标显而易见是直指该岛西北端的墨西拿。它与意大利本土仅隔一条狭窄的水道,西西里守敌的补给全部来自该港口,一旦攻取,则可以扼住敌人咽喉,使之陷入绝境。蒙哥马利当然不会让这拔头彩的光荣落在美国人头上,7月12日,在给亚历山大的电报中,他说:“我的作战情况非常好……我建议让我的集团军向北进攻,以便把该岛截成两半。”这样做,需要把美军降为他的掩护部队。7月13日,他又给亚历山大发去一封电报,要求为加快他的部队推进速度,他将要使用在美军作战地幅内的第124号公路。对蒙哥马利的这些要求,亚历山大非常痛快地全都答应了。

  巴顿和布莱德雷愤怒了,他们感觉像是伤口上又被揉了一把盐。由于蒙哥马利的鼓吹导致了“赫斯基”作战计划的修改,从而降低了美第7集团军的作用。现在,蒙哥马利又在亚历山大纵容下,从他们手里夺走一条宝贵的公路,以便得意洋洋地开往墨西拿。巴顿愤慨地说:“英国佬的恶作剧太过分了,他把我们当成了初出茅庐的新手。”

  但是,蒙哥马利并未取得预期的进展。敌人识破了他的企图,迅速集中兵力阻止第8集团军前进。德军的抵抗也在加强,希特勒通过凯塞林遥控这里的战斗,他决定在西西里东北部保持一个桥头堡,以掩护德军及比较忠诚的意军向意大利本土撤退。防线将由赫布控制,它是一条从东北海岸到东海岸的曲线,加上两条业已存在的“旧赫布线”和“新赫布线”,构成了一个坚固的防御体系。结果,蒙哥马利的推进在埃特纳火山前被阻住了。

  7月16日,亚历山大决定允许美军向巴勒莫推进,以便从第8集团军的正面吸引一批敌军。巴顿抓住这个机会,决定不顾一切地要抢得西西里战役的头功。他利用当面之敌较弱的有利形势,一阵狂冲猛攻,于7月22日进入了巴勒莫,7月27日占领圣斯特凡诺和尼科西亚,到达了敌军主要防线的边缘。

  而这时的蒙哥马利仍被埃特纳火山所阻,停留在卡塔尼亚平原上的部队又遭受了瘟役的袭击。巴顿对此幸灾乐祸,他对休斯说:“瞧,咱们的表兄弟被揍得鼻青脸肿。”这种情况直到7月26日才开始发生变化。由于意大利政局变化,墨索里尼被赶下了台,德军感到继续留在西西里已不明智。7月27日,凯塞林命令赫布进行撤离准备,尽可能快地、安全地撤离。这才使英军终于向前挪了窝,但作战仍然十分艰苦。8月5日,第13军推进到埃特纳火山与海之间的狭长地带,而第30军则推进到火山另一侧的丘陵地带。8月13日,第13军占领了卡塔尼亚。当第8集团军8月16日傍晚进入墨西拿时,接待他们的却是巴顿的第3师第7步兵团。原来巴顿在岛另一侧的进攻,基本上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早已先英军拿下了墨西拿,夺了这次战役的头彩。

  西西里战役胜利结束了。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占领了敌人的一个前沿要塞,更在于它是隔海抛向意大利的一块大石头,砸碎了爱吹牛皮的意大利政府。但是,胜利中隐含着失败的成分,德军安全地撤回了意大利本土,他们同时还撤回了几乎全部的重型装备,以至于丘吉尔认为这不是“合理的战利品”。

  对蒙哥马利来说,这次战役没能给他带来什么荣誉,为了能够成为夺取墨西拿的英雄,他一再地伤害了美国盟军的感情,可最后这顶荣誉之冠仍戴在了巴顿头上。但是,他的功绩是遮掩不了的。这次战役能够正确发动,应归功于他;而巴顿能够如入无人之境,是因为蒙哥马利的进攻吸引了德军的主要抵抗力量。当然,不可否认,这次战役比他在非洲所进行的几次战役要差劲得多。


  3. 再次呼吸欧洲大陆的空气


  占领西西里后,盟军的下一步行动,便是向意大利本土进军,痛击“欧洲的软下腹”。这一次战役的组织和实施,比西西里战役还要差。蒙哥马利就此曾这样抱怨:“我们曾经提出向欧陆进军,但一旦打到那里之后,战斗该怎么展开,心中无数。”

  作为战场指挥官,蒙哥马利并不了解核心层的活动。意大利战役的方针和原则之所以缺乏明确性,是由于英美两国间战略分歧所造成的。英国力图继续在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用兵,美国则急于开辟第二战场。1943年5月,华盛顿会议上就此作出的是一个模糊的决议:同意在1944年开辟第二战场,而西西里战役后在地中海的行动留请艾森豪威尔去决定。此后,丘吉尔便开始了对艾森豪威尔的折磨,几次三番造访,向艾氏宣传在意大利继续作战的意义。

  8月份,盟国魁北克会议再次讨论这一问题,美方仍坚持把横渡英吉利海峡进攻欧陆放在第一位;而英方却坚持间接战略,谋求以打垮支持者来摧毁德国,同时,英方还认为沿地中海北岸作战还可以防止苏联在那些地区扩大影响。这使得艾森豪威尔处于夹缝之中,最后只得拿出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利用西西里战役的有利时机攻入意大利。

  造成拖拉的另一个因素是盟国与意大利的秘密谈判。7月26日,墨索里尼被赶下了台,意大利新政府就投降事宜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了接触。艾森豪威尔既要保证让意大利退出战争,又得让他的上司满意,煞费苦心。这种形势下,他无法给他的下属指挥官定下一个明确的指导方针,也不足为奇。在从7月31日到9月3日这段时间里,盟军方面制订了许多作战计划,其代号分别为“酒杯”、“敲板”、“滑膛枪”、“煽动叛乱者”、“硫磺”、“支柱”、“巨人Ⅰ”、“巨人Ⅱ”、“雪崩”和“贝镇”。最后,到西西里战役结束的那一天,即8月17日,采纳了最后两个方案。马克·克拉克将军的美第5集团军实施“雪崩”计划,负责在萨勒诺地区登陆,这一方向为主攻方向;蒙哥马利的第8集团军进行“贝镇”军事行动,负责渡过墨西拿海峡,此方向为助攻方向。关于它的具体目标,亚历山大曾亲笔写在半张信纸上:“你(蒙哥马利——作者)的任务是在意大利半岛的趾部地带获得一个桥头堡,以便我海军部队通过墨西拿海峡作战。如果敌军从意大利南部即趾部地带撤退,你得全力追击。记住你愈能把意大利南端之敌拖住,那么你对‘雪崩’军事行动的贡献愈大。”

  9月3日这一天,是战争爆发的4周年纪念日。从1940年5月被德军从敦刻尔克赶到海里那时起,蒙哥马利就梦想着重返欧陆。在非洲、在西西里,他先后把德国人赶进大海,可这还难消他心头之恨。凌晨4时30分,他开始实现自己的愿望了,第30军奉命向海峡进军,“贝镇”行动拉开了序幕。此时,盟军与意大利的谈判还在继续,第30军的两个师乘着夜色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渡过了墨西拿海峡,踏上了欧洲大陆的土地。

  差不多同时,美国第5集团军也在萨勒诺登陆。登陆部队遭到了德军的猛烈反抗。原来,德国人已经感到意大利靠不住了,气势汹汹地调来了19个师的德军来加强防卫,同时准备一旦意大利倒戈,就占领整个意大利。

  蒙哥马利登陆后,按计划向前推进,以减轻美军的压力。但是,他的后勤供给出了问题,这部分是由于他所推进地区的路况极为糟糕,更主要的是他的部队作为助攻部队,对西西里运来的供应物资没有优先使用权,这使得一向用兵谨慎的蒙哥马利不敢轻兵冒进,结果再次遭到那种陈词老调的批评:“蒙哥马利的行动太慢了!”在美军部队里,甚至有人这样挖苦道:“蒙哥马利是爬行着来救我们的。”这种批评显然是不公正的。

  蒙哥马利不理会那些闲言碎语,领着他的部队有条不紊地继续向前推进。从这时起,他在意大利的作战过程就是从一条河流向另一条河流稳步推进的过程。比费尔诺河是他们遇见的第一个障碍。蒙哥马利派出一支海上登陆突击队巧妙地迂回绕过了这个障碍,并于10月2日夜间至3日黎明前完好无损地夺取一个港口——亚得里亚海上的泰尔莫利港。在离海岸远一些的内陆,第78师建立了一个桥头堡。虽然德军在凯塞林的命令下,对该桥头堡发起了疯狂反攻,但第78师的勇士却始终坚守住了这个桥头堡。

  德军只好被迫向特里尼奥河一线撤退,第8集团军则紧追不舍。到这时,第8集团军才接触到实质性的意大利战线。这一方面是由于特里尼奥河北岸就是敌伯恩哈特防线的亚得里亚海一端,而其北面20英里远的地方则是建立在桑格罗河上的以卡西诺为中心的古斯塔夫防线。在它们后面还有其他一些防线,其中以大哥特防线最为险要,它是德军在阿尔卑斯山前的最后一个防御堡垒。这些防线构成了一个纵深防御体系,极难突破。另一方面,天公也不作美。意大利南部的道路网本来就十分糟糕,此时又正值雨季,原来的道路几乎变成一片沼泽。在这种情况下,部队的行动极为困难,但蒙哥马利还是集拢了他的集团军,贮存了供应物资,在泥泞中,在阴冷浇身的雨水中向对岸的敌军发起了进攻。德军的抵抗虽然顽强,也很巧妙,第8集团军最终还是于11月19日突破了这一防线,并占领了桑格罗河南岸。

  现在,横在蒙哥马利面前的是德军的下一道防线——古斯塔夫防线,蒙哥马利打算马不停蹄地发起下一次进攻战役,一举突破桑格罗河。可是谁曾想到,这次战役竟然成为这位常胜将军不多的几次失败之一。


  4. 蒙哥马利的感叹


  第8集团军此时控制着桑格罗河的南岸斜坡,而德军则以他们惯常的方式只用少量的守备部队据守着北岸3英里左右稍为平坦的地段,主力则放在里科里山脊上,从海岸边的福萨切西亚起向内陆延伸。为了阻止蒙哥马利的前进,德军加强了该处的力量,在40英里的正面部署了4个师,并尽占地形之利。

  从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蒙哥马利,像往常一样对这次进攻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士兵们每夜都在河上来回巡逻,以弄清敌人布防的真实情况,并根据不断收集来的情况逐渐绘编成有关部队正面的大型全景地图。此外,蒙哥马利照例实施了一些欺骗活动。比如,实施了一个旨在表明蒙哥马利的作战指挥所已向西转移到了第13军地域的无线电欺骗计划;用实际已准备调回英国本土的第1空降师进行了一次旨在表明要对佩斯卡拉进行两栖攻击的搭载演习;还采用阿拉曼战役中用过的手法,将第5军战线上日益扩大的弹药堆集所隐蔽起来,而在准备用于佯攻的第13军阵地上则假扮了一些弹药堆集所和火炮阵地。此外,蒙哥马利还制定了大规模的空中支援和炮火支援计划。进攻日期定在11月20日,计划使用5个师的兵力。

  但是,这场战役实际上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首先是因为德军的战线已大大加强,以5个师的兵力进攻4个师的德军本身在兵力上就不占优势,更何况德军还占有地利这一要素。

  其次,第8集团军经过连续作战,此时已非常疲惫。步兵师更是如此。军官的人数也远远未达到定额。比如在蒙哥马利计划中将担负主要任务的第78师,在6个月的作战中,伤亡已近万人,此时还未得到补充,却不得不再次投入战斗,沿海岸发起进攻。德军以逸待劳,以养精蓄锐之师对付已成强弩之末的英军,自然是稳操胜券。

  这还不是最致命的,最可怕还是天气又恶化了。天气似乎老是跟蒙哥马利过不去。因为天气的缘故,已有好几次扩大战果的机会从蒙哥马利手里溜掉了。10月下旬的意大利,天气似乎比哪一年都糟糕。暴雨常常一下就是两三天,接着又是一两天的毛毛细雨或雾,而山里则在下雪。

  整个地区都变得湿漉漉的,泥泞不堪。第8集团军的进攻就是在这样的气象条件下进行的,其难度可想而知。11月23日,新西兰师、印度师和第78师,经过浴血奋斗,在各自正面上分别架起了一座桥梁,结果洪水把他们的努力统统化为乌有。已突进到前方的印度旅被它后面涨起来的洪水截断,成为孤军。

  尽管如此,第8集团军还是于11月30日占领了里科里。稍事休整后,蒙哥马利命令加拿大师和新西兰师向离海岸线更远一些的奥托纳和奥尔索尼亚进攻。12月20日,加拿大师向奥托纳发起进攻。该处守敌是德第1伞兵师第3伞兵团,其指挥官是一名巷战高手。因此,加拿大师用了整整一个星期同德军逐屋逐屋地争夺,才最终占领这个地方。由于所花时间太长,德军在后方又形成了新的坚固防线。进攻奥尔索尼亚的新西兰部队,尽管在坦克上对敌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仍无法突破敌人防线。德军防御部队坚守这个小镇直到战斗的声音逐渐消逝、蒙哥马利实际上承认无法达成战役目的、也就是承认失败。

  这个战役表明,在意大利,任何规模较小的行动,甚至是集团军一级的行动,都可能最后被敌人堵住,桑格罗河战役就是明证。但是,这场战役却成为第8集团军与第5集团军加强协作的助推力,使得盟军在意大利最终做到联合使用两个集团军的力量,并辅以利用良好天气、实施复杂成功的欺骗措施等因素,在第二年发动的“王冠”战役中取得了胜利,使盟军在“霸王”登陆作战之前夺取了罗马,结束了意大利战役。可惜,蒙哥马利已等不到这一天了,他在意大利的作战以桑格罗河战役的失败划上了句号,另一项更重要的任务落在了他的头上——指挥在英国的第21集团军群。


  5. 别了,第8集团军


  蒙哥马利是12月24日接到陆军部的通知的,那时他刚刚睡醒,电报命令他迅速返回英国接替佩吉特,指挥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而组建的第21集团军群。

  这个消息使蒙哥马利十分兴奋。他对此前盟军在意大利的状况感到非常不快,他曾毫不留情地这样批评:“既没有开辟新战场的宏伟设想,又没有总体计划,作战行动也未能掌握,而行政后勤工作也是地地道道的一团糟。”由于这些原因,想洗刷桑格罗河战役的耻辱的蒙哥马利,对调离意大利战场,毫不遗憾。能被挑去承担如此重大职责,这本身就是莫大的光荣。何况,他一直认为,只有横渡英吉利海峡,向欧陆大举进攻,才是真正洗雪敦刻尔克之耻。

  蒙哥马利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带往英国的新班底问题。与德·甘冈商讨之后,他选定了参谋长德·甘冈、总后勤部长格雷厄姆、情报处长威廉斯、坦克部队顾问理查兹、随军总牧师休斯等5人。陆军部很快批复,准许他带走德·甘冈、威廉斯和理查兹。

  接替蒙哥马利的是第30军军长利斯,他将于12月30日到任,蒙哥马利于12月31日离任。利斯非常熟悉第8集团军,因而移交不需要很多时间。

  12月27日,蒙哥马利飞往阿尔及尔,看望了艾森豪威尔。艾氏这时已被任命为开辟第二战场的最高统帅。他告诉蒙哥马利,他打算把最初的地面战斗全交由蒙哥马利负责,驻英格兰的几个美国军团在进攻欧陆开始日及其以后的作战中也将由他指挥。此外,他们还讨论了英美军队在参谋机构一级的合作的必要性。12月28日,蒙哥马利返回了他在意大利的作战指挥所。

  告别是件痛苦的事。在由阿尔及尔返回瓦斯托城的飞机上,蒙哥马利写了一篇情意切切的告别辞,其中这样写道:

  “我实在很难把离别之情适当地向你们表达出来。我就要离开曾经和我一起战斗的战友。在艰苦作战与赢得胜利的岁月中,你们忠于职守的勇敢与献身精神,永远令我钦佩。我觉得,在这支伟大的军队中,我有许多朋友。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会想念我,但我对你们的思念,特别是回忆起那些个人的接触,以及路上相遇时愉快致意的情景,实非言语所能表达。”

  12月30日,蒙哥马利在瓦斯托城里的歌剧院举行了盛大的告别会,向第8集团军司令部的全体官兵告别。对蒙哥马利来说,这将是一次他没有经历过的、更艰难的战斗。当他和德·甘冈赶到剧院时,登普西、奥尔弗里、弗赖伯格以及布罗德·赫斯特已经到了,大厅里济济一堂。他十分激动地向他们作了告别演讲,他说:“在这里讲话很易激动,但我当努力控制自己。如果说不下去时,请你们谅解。”听众们也都和他一样激动。最后,在欢呼声中,蒙哥马利结束他的演讲,缓慢地走向汽车。目送他的离去,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润了。

  当天夜里,奥利弗·利斯到任,蒙哥马利向他办了移交。

  12月31日上午,蒙哥马利乘机飞往马拉喀什。在随行人员中,他自作主张地把格雷厄姆带上了。用他的话讲,他要试试伦敦是否发脾气。一有机会,他还要把其他几位心腹爱将都挖过去。

  意大利蓝靴渐渐变得模糊了,蒙哥马利感觉越来越清晰的是在他心中酝酿着的“霸王”计划。因离别而略有感伤的他,胸中波澜滚动,因为彻底洗刷敦刻尔克耻辱的时刻就要到了。



免费E

更多好书请

书作品

登陆: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