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传记系列——

 

思想家卷——亚力士多德

幺大中  罗炎   编著

第二章  师生情








  亚里士多德曾是大思想家柏拉图的学生,是名师下的高徒;又是历史名帝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学与教对他的一生都起了重要作用。


  1. 从师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从亚里士多德17岁入柏拉图学园到37岁离开,前后长达20年,史称这是亚里士多德的“求学时期”。这正是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他的知识是在这个时期学到的,最初的思想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没有这一段的学习和经历,就不会有影响后世的那个大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所以无论亚里士多德后来怎样批判柏拉图,他的成人由此始,更何况两人在思想体系上并无本质区别。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盏明灯。尽管在兴趣上、方法上及观点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有许多不同点,但这三位伟大的希腊思想家创造出了一个令后人为之惊叹的智慧王朝。

  在亚里士多德来雅典求学时,雅典有两大学派,一是注重修辞学和政治学的伊苏格拉底学派,一是注重纯理论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柏拉图学派。亚里士多德仰慕柏拉图的人格与学说,就投奔了柏拉图的学园,他想在柏拉图学园受到当时希腊最高的教育,学到更多的知识。在学园,柏拉图除向学生讲授一般的学校都要学习的修辞学、辩论术及公民事务等课程外,着重讲授他的理念论,即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理念世界的哲学思想,以及等级制的社会理论。对于这些课程,亚里士多德都是认真学习的。在课外,他有自己的特殊爱好,就是钻研以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著作。学园中这方面的书籍比较多,亚里士多德对这些书籍都认真阅读,做了相当详细的笔记。在他自己写的著作中,曾列举和分析了在他以前的许多哲学家的思想。一些哲学家的著作失传了,其思想就是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流传下来的。

  刻苦的钻研,深入的学习,使亚里士多德进步极快,成为学园中成绩最好的人,备受老师的赞赏。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到后来与柏拉图有了出入,但在当初,是从于师说的,他是在柏拉图的教育下进入成年的,柏拉图把他引进了超感觉世界。他受到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牢固,以致在他的思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点在早期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故有“柏拉图的模仿”之说。当然,从一开始,亚里士多德就有独立见解,只是从总的方面看,独创的精神,批评的思索,不是很多。很久之后,他的心灵才逐步摆脱老师的影响,沿着自己的路线向前发展,并在某些方面背离了老师,批判了老师的理论,但这不影响他对老师的崇敬和热爱。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20年,师生结下了深厚情意。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很欣赏,亚里士多德衷心敬仰和爱戴自己的老师。在亚里士多德流传下来的诗作中,有一首就是表达对亡师悼念的,可见其怀念与崇敬之情:

  他来到凯克洛匹亚神①圣的土地,
  怀着一颗虔敬的心筑起庄严的祭坛,
  献给一个纯洁无瑕的人,
  献给他那崇高的友谊。
  在众人之中他是惟一的也是最初,
  在自己的生活中,
  在自己的作品里,
  清楚而又明显地指出:
  惟有善良才是幸福。
  这样的人啊,
  如今已寻觅无处②!
①雅典地区的古称。
②转引自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士多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1-142页。

  吴寿彭先生对此诗做了这样的解释,柏拉图是第一个通过自己的生活和文章清楚地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善良的,又是幸福的。柏拉图的崇高和伟大,使得人们想歌颂他都有困难。像他那样的人,如今再也无处寻觅了①。德国学者E.策勒尔说:“终其一生,他个人对待柏拉图始终是崇敬和热诚的态度,这在那首所谓祭坛挽歌中表达出来了,他在挽歌中把柏拉图称为‘坏人甚至没有权利去颂扬,以自己的一生和教导表明怎样同时既幸福又善良’的一个人。”②
①《哲学史论丛》,吉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34页。
②E.策勒尔:《古希腊哲学史纲》,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67页。

  但是,尊敬老师,不等于盲从老师;爱戴老师,不意味着完全赞同老师的观点。正如老师欣赏学生,不表明对学生的缺点不予批评一样。亚里士多德爱老师,更爱真理,“当他发现自己的观点与柏拉图不同,并坚信老师的观点不正确时,他毅然不为贤者讳,不为师长讳,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柏拉图。③”有些学者认为,学术观点的分歧,使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有了看法。按亚里士多德的才华和学问来说,做阿加德米的继承人是当之无愧的,柏拉图原来也有这种考虑。但是,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流传下去,柏拉图是不会让亚里士多德继任学园主持人的。而与柏拉图思想一致的斯彪西波成了合适的人选。这种看法,张尚仁在《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中以讲故事的形式作了叙述:
③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37页。

  “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可是,出乎柏拉图的意料,亚里士多德不仅头脑十分清楚,而且善于独立思考和钻研问题。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

  “对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系列问题,柏拉图都是无法回答的。柏拉图只想让学生原封不动地接受和传播自己的理论,他根本不容许亚里士多德对自己的理论提出任何异议。对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批判,柏拉图暴跳如雷。

  “那时,亚里士多德的同学和朋友对他的行为都不理解。他们认为,亚里士多德如果继续取得老师的欢心,就可以做老师的继承人,这是其他人求之不得的事情。他们劝亚里士多德,何苦去提什么问题,老师怎么讲就怎么接受算了,这样自己还可以得到许多好处。反对老师的观点,弄不好还会落得一个不尊敬老师的坏名声。亚里士多德却坚定地回答说:‘我是尊敬老师的,我尊敬老师并不是为了求名谋利,而是为了追求真理。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那个叫斯彪西波的学生,却和亚里士多德不同,只知道原封不动地重复柏拉图的思想,自己丝毫不去怀疑和提问。结果,柏拉图从原来比较喜欢亚里士多德转而喜欢斯彪西波,认为只有他才能将自己的一套哲学思想流传下去。柏拉图活到81岁临终时,正式将斯彪西波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要他在自己死后掌管这个学园。”①
①张尚仁:《古希腊哲学家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版,第129-131页。

  故事化的叙述,使问题过于简单化了。柏拉图确定学园继承人可能还有其他考虑。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分歧,柏拉图不会一无所知,不能到最后“考核”时才发现。谁继任学园,许多人都认为亚里士多德和斯彪西波二人有其一,由于亚里士多德未全盘接受老师的观点,被否定了;斯彪西波是把哲学与数学等同的维护者,与老师的思想相一致,理所当然地成为学园继承人。黑格尔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说:“关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关系,特别是关于柏拉图不选择亚里士多德而选择一个近亲斯彪西波为他的学园的继承人这件事,第欧根尼曾给我们留下一大堆无稽的互相矛盾的传说。②”G.罗伊德更有别论:“柏拉图死于公元前347年,谁将继承他在学园中的位置呢?当时有三位候选人,亚里士多德、克赛诺克拉提及柏拉图的外甥斯彪西波。我们不知当时是什么条件影响其结果,也不知柏拉图死前是否有决定或学园中其他人的共同决定,事实很清楚的是斯彪西波被选上,亚里士多德及克赛诺克拉提二人离开了雅典。一些学者认为,亚里士多德之未被选上是因为他的学说不是正统的。这个说法无法成立,因为斯彪西波也不同意柏拉图原创的理念理论。若以是否忠于老师教法为标准,则克赛诺克拉提应被选为继任者,因为他是柏拉图三位主要学生中最忠实的。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以斯彪西波为继任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想将柏拉图的财产保留在自己家人的手中,若将雅典公民之财产交给亚里士多德这位非公民手中在法律上有困难。但是这点困难却在克赛诺克拉提(亦非雅典公民)继斯彪西波而担任第三任学园主持人时消失了。①”看来,亚里士多德为什么未当上学园继承人,还需进一步发掘资料才好找出更合适的解释。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1页。
①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4页。

  下面,我们再回到师生的观点上来。从哲学体系上看,不管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多么尖锐,两人在哲学基础和实质上是一致的,至少到最后是一致的。黑格尔说:“事实上柏拉图却是得到亚里士多德为他的继承者,因为亚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图的意义理解哲学的,不过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更深刻、更完善的,——因之也就是同时把它推进了一步。②”乔纳逊·伯内斯从五个方面讲他们的一致性:第一,柏拉图深刻地思索过科学的统一性问题,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个系统的思想家,他全心全意地接受柏拉图的科学统一理论的幻想,只是他不同意柏拉图关于这种统一所由取得和展示的方法。中国学者叶侨健甚至认为系统思想是“贯穿亚里士多德自然哲学的一条红线③”。第二,柏拉图是一个逻辑学家,亚里士多德把逻辑变成了科学并且开创了形式逻辑这一学科,而柏拉图的辩证法训练为亚里士多德奠定了研究的基础。第三,柏拉图关心本体论问题,他的本体论包含在理念论之中,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但大量的哲学活动用来发展另一种本体论。第四,柏拉图认为科学知识是对原因的寻求或对事物的解释,科学和知识的观念与解释的观念紧密相连。亚里士多德承柏拉图的端绪而前进,也把知识与解释联系起来,他的科学研究所指向的目标首先是解释而不仅仅是观察和记录。第五,在知识论问题上,两人看法一样。柏拉图的对话中许多章节都是研究知识论问题的,在这方面,亚里士多德步了老师的后尘,这方面更多的东西是在柏拉图学园学到的。“不管在这五个方面的具体研究中他和柏拉图之间有多么深的罅隙,但在原则上他和柏拉图并无二致。①”乔氏论述是否准确,我们不必深究,他的中心意思是我们在看到两人在具体问题上的诸多分歧的同时,也要看到差异背后的一致性。亚里士多德是以柏拉图的基本思想理解哲学的,并在批判柏拉图的基础上把柏拉图哲学提到一个新高度。亚里士多德在思辨的深度上超过了柏拉图,观点有异,却不是体系的根本对立。
②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2页。
③叶侨健:《系统哲学探源》,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4期。
①(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6页。


  2. 著名大帝的老师


  上文谈到,亚里士多德曾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腓力二世之子,公元前336年至前323年在位。即位后,即开始镇压希腊各城邦的反马其顿运动,大举侵略东方。曾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只是一个不巩固的军事和行政的联合,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后,迅速瓦解。在帝国故地,相继产生若干“希腊化”国家。亚历山大连年外侵,给各地带来很大破坏,激起各地人民的英勇抵抗;但外侵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到一定的作用。

  亚历山大和亚里士多德两家是世交。亚里士多德的父亲是亚历山大的祖父马其顿王阿明塔的御医,亚里士多德小时候曾在马其顿王宫生活过,这种生活对他那种贵族气质有影响。亚里士多德从阿索斯移居到米提利尼后不久,收到当时的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信,邀请他去担任王子亚历山大的教师。于是,亚里士多德回到了他父亲曾经服务过的宫廷。在宫廷,亚里士多德很受国王腓力二世和王后奥林比娅的恩宠和尊敬。

  条件很好,但宫廷不是适于哲学思考的地方,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与宫廷的气氛格格不入。当时,腓力二世正做着征服世界的美梦,他要称霸全希腊,战胜劲敌波斯,建立一个旷古未见的世界帝国。王子亚历山大13岁,是一头未经驯化的小狮子,他好大喜功,专横霸道,性情狂暴。整个王宫就像一口沸腾的大锅,里面充斥着野蛮、野心和明争暗斗。不难想象,亚里士多德在这种环境中,其智慧是难以发挥的,学问不会有用武之地。不过,亚里士多德对亚历山大的教育还是尽心的,他用自己的全部真诚来教育和培养这个未来的国王。在老师的悉心教导下,这位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希腊文化教育。据说,亚里士多德改编了一部分荷马史诗,让亚历山大向英雄学习。在现存亚里士多德著作篇目中,《论君主》和《亚历山大或海外殖民》,一般被认为是他给未来的君主编写的教材。黑格尔认为,亚历山大的精神和事业的伟大乃是来自亚里士多德深刻的形而上学,“亚历山大的教养,有力地驳斥了关于思辨哲学对于实践无用的那种流行说法。对于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不采用近代一般的浅薄的教育王子的方法来教育他,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亚里士多德的诚恳认真,就可以很自然地意识到:亚里士多德是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真的文化教养的。①”亚历山大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他后来成为西方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帝王,这得益于亚里士多德的教育。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3页。

  亚历山大跟老师学习了三年,从16岁起,就随父亲征战去了。腓力二世陆续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各个城邦,实现了称霸全希腊的野心。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继续扩大“战果”时,遇刺身亡。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王位。这位国王,不仅具有雄才大略,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这时,希腊在雅典和斯巴达战争之后,各国之间的摩擦和冲突从未间断,它们之间的力量互相削弱,昔日的繁荣变成了一片混乱。小亚细亚那边,各国和波斯帝国的争战也连绵不断。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看准这个时机,率兵南下,一举平定了希腊半岛的争战,整个希腊臣服于马其顿。局势稳定了,亚里士多德由故乡斯塔吉拉重返雅典,办起了吕克昂学园,讲学论道,教育弟子。

  当老师在吕克昂的林荫路上向学生们宣讲中庸之道和“小国寡民”的政治思想时,他的这个弟子亚历山大正横刀跃马,驰骋在欧、亚、非的广阔大陆上。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自任马其顿希腊联军最高统帅。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征。经过10年的远征,在辽阔的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亚历山大在政治上不接受亚里士多德小国寡民的主张,但对老师还是尊敬的,在征战中,也没忘记老师,在建立他的大帝国的梦想中,一直关心着老师的教学与研究。他为老师提供了数目可观的研究费用,派了成千人员为老师服务,这些人员中有打猎的、捕鱼的、养蜂的、喂鸟的,分布在希腊和亚洲的各个地区,凡发现过去没见过的动物或植物,能取实物的取实物,不能取实物的就绘出图样,附上详细的说明,派专人送到亚里士多德那里。部队遇到珍禽异兽,奇葩异草,也收集起来送到吕克昂学园。“亚历山大当时命令人做这样的安排:凡在亚细亚发现了什么有关新的动物或植物的材料,便必须把原物或该物的绘图或详细的描述寄送给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的这种关怀使亚里士多德有了一个很好的条件,来收集他对自然研究的宝贵资料。普里尼记述说:‘亚历山大命令近一千个以打猎、捕鱼、捕鸟为生的人,波斯帝国境内动物园、禽鸟园、鱼塘的监督者,经常供给亚里士多德以每个地方值得注意的东西。’①”正是在亚历山大的帮助下,亚里士多德建立起了一座规模可观的生物实验室,进行了广泛的博物学研究。据说亚历山大还下令为亚里士多德搜集各城邦的法律政制资料,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277页。

  这种师生情后来中断了。亚里士多德的亲戚加里斯芬(由亚里士多德推荐跟随亚历山大出征)被控参与了阴谋活动,被亚历山大处死,从此二人关系恶化。英国学者铁聂尔说:“此后据书传所说,亚历山大欲使亚里士多德代他亲戚负责,密图报复,如果此话不诬,那么,亚历山大忙着远征印度以致这罪恶得以免掉,实为幸事。”①
①(英)铁聂尔:《亚里士多德》,中华书局,1929年版,第12页。

  师生关系的变化,并未影响当时人们的看法,亚历山大死后,希腊形势骤变,亚里士多德仍因与亚历山大家族关系密切而受到冲击。这在上一章已谈过,不再复述。



免费E

更多好书请

书作品

登陆:应天故事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