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暴风雨前的平静
胜利结束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苏军实施了一系列气势如虹的战略进攻,给予法西斯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以不停顿的打击。在1942年至1943年之交的冬季战役中,苏军共粉碎了德军100多个师,在各个方向上击退德军600~700公里,特别是1943年2月15日,夺回了苏联第四大城市哈尔科夫,使德军整个南部战线都面临崩溃的危险。
为了改善帝国内部困境,防止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希特勒决定于1943年在苏德战场发动大规模夏季进攻,夺回战略主动权,扭转战争进程。
这时苏军由于一路势如破竹,过于乐观,无视长途进击的消耗,一心希望造成德军更大的混乱。德军在“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指挥下,利用铁木辛哥的一次失误,于2月底发动逆袭,成功地夺回哈尔科夫,而且稳住了南部战线。这样,整条战线形成了一个以库尔斯克为中心的突出部,苏军在这个突出部内楔入很深。
库尔斯克是一座有12万人的小城。这一带的地形以草原和丘陵为主,其间散布麦田、甜菜田、果树园以及农舍。苏军在库尔斯克一带的突出部正面约长240公里,宽160公里。突出部的顶端较窄,大约是110公里左右。
对交战双方而言,库尔斯克突出部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苏军可以以此为进攻前进基地,对德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的后方实施突击;而德军统帅部也认为由于苏军在库尔斯克一带过于突出,为德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库尔斯克根部地区实施向心突击并围歼那里的苏军创造了良好条件。
双方各打各的算盘。这样在1943年春,苏德战场上出现暴风雨前的平静。苏德双方都利用这个时机休整部队,并为在此地区进行一场大规模的战役集聚力量。
为了能投入更多的力量同苏军较量,希特勒宣布在国内实行总动员,采取各种手段来加强和完善第三帝国战争机器。与此同时,德军统帅部紧锣密鼓地制定战役实施计划。
德军在拟定自己计划时是从这样的估计出发的,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命运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苏德战场目前几场交战的结局。希特勒认为,总动员已为对苏军实施积极的进攻行动提供了必需的物力和人力,可望重新掌握战略主动权,扭转战争的进程,使之对己有利。在东部战场的胜利可以重新建立在其盟国中已动摇了的德军的威信,巩固德国人民和军队的士气。经长时间的讨论,希特勒最后决定以粉碎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及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的战略预备队,作为在东方发动新的夏季战役的开端将是最适宜的。这次战役代号叫“堡垒”。
1943年4月15日,希特勒签发第6号作战指令,称:
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我决心进行今年的首次进攻——堡垒进攻。这一进攻具有决定性意义……库尔斯克的胜利应当成为全球的火炬。
希特勒的计划是:“中央”集团军群所辖的第2集团军以8个师防守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西部;第9集团军在奥廖尔以南共23个师,以15个师组成突击集团,任务是从北面向库尔斯克进攻。南方集团军群在别尔哥罗德地域共19个师,分别以8个师和6个师组成突击集团,从南面向库尔斯克进攻。以上共计50个师。此外约有20个师在突击集团翼侧行动,第4、第6航空队进行支援。
根据这一计划,德国共集结了90万名官兵,50个师(其中有16个坦克摩托化师),约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近27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2000多架飞机。用希特勒的话讲,他向库尔斯克弧形地带根部调动了“优秀的兵团、最好的武器、优秀的指挥官和大量的弹药”。
德军统帅部企图在顺利完成对库尔斯克的进攻之后,立即对苏西南方面军的后方实施代号为“金钱豹”的战役,从而把战线向东推移。希特勒认为,德军通过这两个行动,将消灭苏德战场南翼的苏军,从而导致苏德战场前线的战略形势发生利于德军的逆转。
希特勒的想法过于乐观了,也过于天真了。
1943年4月8日,朱可夫从沃罗涅日方面军向斯大林发去一份形势报告。这份报告是朱可夫同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的指挥员经过讨论后提交的,其内容反映了以朱可夫为首的总参谋部的意见。在这份报告中,朱可夫谈了他对苏军在1943年夏秋两季采取行动的几点看法,朱可夫写道:
1.……由于在1942—1943年冬季战局中遭受惨重失败和缺乏庞大的预备队,敌人于1943年春或初夏沿较窄的正面展开了进攻……我认为敌军集团是针对我中央、沃罗涅日、西南三个方面军的……
2.在第一阶段敌人将从东北和东南实施突击……敌人投入进攻我库尔斯克集团的兵力,可能达到15~16个坦克师,坦克总数约2500辆……
3.为了通过防御打败敌人,我们不但必须采取措施加强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反坦克防御,还必须在叶夫列莫夫、利夫内、卡斯托尔诺那、新奥斯科尔、瓦卢伊基、罗索什、沃罗涅日、叶列茨地域尽快部署战略预备队。预备队的主要兵力应部署在叶列茨、沃罗涅日地域……
我认为我们部队近日内先敌转入进攻是不合适的。最好是先通过我们的防御消耗敌人击毁敌坦克,然后投入新的预备队转入总攻,彻底击溃敌军主要集团。
斯大林接到朱可夫的报告,极为重视,他立即通知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同各方面军司令商量一下。
根据斯大林的指示,4月初,苏军总参谋部召开大本营会议,讨论夏秋季计划,并征求各方面军司令关于作战行动的可能样式和德军可能的突击方向等意见。
4月11日晚,朱可夫从前线返回莫斯科。一到莫斯科,朱可夫立刻同华西列夫斯基及安东诺夫等人一起商讨前线的情况。三人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德军企图吃掉孤立的库尔斯克突出部,如果他们进展顺利并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击溃苏军的部队,那么总的战略形势就将变得有利于敌人。
在统帅部大本营会议上,中央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杜丁也都表示与朱可夫等人看法相同,确信德军将在库尔斯克地域方向发动进攻。
朱可夫还进一步指出,德军夏季进攻之后,可能会在东面和东南方向发动进攻,同时不排除德军向东北方向进攻迂回莫斯科的可能性。
尽管苏军此时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并有能力进行积极的进攻行动,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还是在事实上下了进行预先防御计划,并决定在所有方向上,首先是库尔斯克突出部建立坚强的大纵深多梯次的防御。
在大本营会议上,朱可夫强调指出:“为实施这一战役,应当保证牢固掌握战略主动权,最终在重要方向上转入总进攻。必须把德军的进攻阻止在防御的战术地幅内,否则,德军坦克兵团一旦突破了库尔斯克地域,将使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处于困难境地。必须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使德军主力遭受决定性的失败,因此库尔斯克弧形地带的会战计划是全部夏秋战略战役计划的核心。”
斯大林这一次对朱可夫和总参谋部的计划没有提出一点意见,他完全赞同朱可夫等人的看法,并责成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拟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4月12日晚,朱可夫等人向斯大林提交了详细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为通过防御作战消耗德军突击集团并最终转入进攻,决定以3个实施防御。罗科索夫斯基大将指挥的中央方面军,由两个梯队组成,第一梯队编成内辖5个集团军,第二梯队编成内辖坦克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19集团军,由空军第16集团军支援战斗。瓦杜丁大将指挥的沃罗涅日方面军也由两个梯队组成,第一梯队编成内辖4个集团军,第二梯队编成内辖坦克第1集团军和坦克第69集团军,由空军第2集团军支援战斗。这两个方面军总兵力达13万人,火炮和迫击炮1.9万门,坦克和启行火炮3444辆,飞机2172架。中央方面军的任务是抗击德军从奥廖尔方向的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抗击德军由别尔哥罗德地域的进攻。此外,新组建的草原方面军作为预备队,由科涅夫上将指挥。
计划中还谈到,当苏军防御阶段作战取得成功后,将在奥廖尔和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转入反攻,这一进攻任务将由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左翼军队和中央方面军右翼军队实施;围歼粉碎德军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集团由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西南方面军的协同下实施。
朱可夫等人的计划得到了批准。与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不同,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转入防御不是被迫的,而是预先计划的,苏军并没有丧失在冬季战斗中夺得的主动权,只不过选择了对己有利的军事行动。
2. “库图佐夫”战役
为了迎接即将来临的大战,从4月份开始,苏军不断地向库尔斯克增兵,昼夜不停地修筑工事。
苏军充分地利用了库尔斯克一带略有起伏的地形,把防御的重点放在了突出部的南北根部,以高地为中心,设置反坦克掩体,在高地的两端修筑坦克和自行火炮掩体。短短的两个月时间,苏军在巨大的库尔斯克突出部挖出了近1万公里的反坦克壕、堑壕和断崖,铺设了大面积的雷场和1200公里的铁丝网。对此,美国作家凯登曾在《虎式坦克在燃烧》一书中写道:
在研究俄国人准备库尔斯克会战时,有一点很明显,德国人对战役的准备一向是有计划、讲效率的,从不忽视任何细节。这一点早就闻名于世。但现在俄国人在战役准备的细节和周密程度上却胜敌一筹……朱可夫在库尔斯克会战中的主要作战意图,是在莫斯科猛烈战斗结束后采取的,是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所拟定的那些措施的发展。防御开始了,德军在强攻中力量已经消耗殆尽……于是交战进程发生了变化。
1943年5、6月间,朱可夫几乎寸步不离沃罗涅日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他关心作战准备中的每一个微小细节,任何疏忽都休想逃过他的眼睛。朱可夫每天、有时一天几次,给斯大林发去电报,报告拟采取的各种措施。
在朱可夫的亲自过问下,苏军进行了周密的战前训练。特别是针对步兵对坦克的恐惧心理,专门开设了用T—34坦克对步兵进行的“碾压”训练。同时还对炮兵进行了快速变更发射阵地的训练,坦克兵则着重进行从掩体中进行精确射击和遭遇战的训练。
整个库尔斯克地区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无数苏联军民投身于这场大战的准备之中,很快把库尔斯克突出部变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大堡垒。
在战线的另一端,德军也在进行着最后的准备。希特勒原本打算在5月份发起进攻。可是,由于5月的融雪,以及25万轴心国军队在北非的覆灭,使希特勒不得不一再拖延攻击的发起日。而受命指挥“堡垒”战役的德军指挥官曼施坦因和莫德尔越来越感到不安。他们眼见苏军防线日渐坚固,认为德军已错失战机,硬发动进攻肯定会碰个头破血流。希特勒这时也变得信心不足,但他仍对德制的“虎”式和“豹”式坦克抱有幻想。这样,到6月底,当德军已集结起足够的新式坦克后,希特勒终于决定放手一搏。
7月4日,希特勒向突击部队下达了临战动员令,定于次日发起进攻。
而苏军统帅部已于6月确定了前线作战指挥体制。6月30日,朱可夫接到命令要他在奥廖尔方向协调中央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面军的行动,以实施击退敌人进攻的向奥廖尔突击的“库图佐夫”战役;华西列夫斯基被派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在那里用该方面军和与之毗邻的西南方面军实施“鲁缅采夫”战役计划——在库尔斯克会战防御阶段结束后,向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方向实施突击。
7月4日晚间,朱可夫来到中央集团军司令部,在那里,他从白天抓来一一名德军俘虏口中得知,德军将于次日凌晨发动进攻。凌晨2时,苏第13集团军报告发现德军正在进入阵地。
朱可夫当机立断,决定先发制人,他一面向最高统帅部通报情况,一面决定实施炮火反准备,即在德军炮兵开始进行炮火准备之前的一刻,先敌开火,打乱德军阵脚。
20分钟后,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苏军阵地上的所有火炮突然向德军阵地开火,整个库尔斯克地区顿时火光冲天,把夜晚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
根据战役结束后得知的情况,苏军开火的时间比德军预定的炮火准备时间正好提前了10分钟。正是由于朱可夫的临机决断,苏军才得到了这重要的10分钟,使德军完全丧失了战机。
由于苏军的行动极为突然,德军进攻部队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原定开始进攻中央方面军的时间推迟了两个半小时,进攻沃罗涅日方面军的时间则推迟三小时。
5时30分,在苏军炮火打击下刚缓过气来的德第9集团军在奥利霍尔特卡主突击方向上向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发起强大的坦克冲击。
德军进攻部队前面是“虎式”重型坦克和“斐迪南”强击火炮群,每群10~15辆,随后是中型坦克群,每群50~100辆,以后是摩托化步兵。
在由北向南的40公里长的战线上,近千辆德军坦克像一群狂奔的野牛,扬起冲天的烟尘,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铺天盖地向苏军压来。
苏军沉着应战,一次次地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库尔斯克北端转眼间弹片横飞、横尸遍野。
7月5日全天,德军先后发动5次进攻,但最后只突入苏军防御地带6~8公里。
第二天,德军在莫德尔的指挥下不顾一切损失继续向前冲。可是,罗科索夫斯基这时把作为预备队的坦克第2集团军拉了上来,没等德军往前再走一步,就一棍子砸将上去。
莫德尔只得迎战,一场大规模的坦克决斗爆发了。
在烟尘滚滚的平原上,苏德坦克缠在一起,在炮弹的呼啸声中,一辆辆坦克化为烟柱……
战斗结果是德军装甲兵挫败了苏联坦克的反突击,但自己的炮弹也已用尽,而且陷入了苏军预设的无边无际的雷场。莫德尔自知已无力进攻。这样,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的进攻,48小时后就告失败,被迫转入防御。
朱可夫把发生的一切都详细报告了斯大林。在报告的结束部分,朱可夫写道:
我们的步兵和炮兵,尽管有一些损失,但打得很出色,有组织地迎战敌人大量坦克的冲击,今后还会继续这样打下去。
德军并不甘心失败,他们重新部署力量,改变突击方向,投入了全部坦克预备队,再次杀向中央方面军。他们有时从波内里发起冲击,有时从奥利霍瓦特卡发起冲击,可是他们到处都碰到了坚固的防御。
尽管德军不顾一切疯狂猛攻,但是在近一周的苦战中,他们只向前推进了6~12公里。由于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高明指挥,中央方面军根本不需要草原预备队的支援,靠自己的力量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朱可夫非常满意地向最高统帅汇报了交战的初步总结,并开始着手进行转入进攻战役的准备。7月11日,朱可夫向斯大林报告:
进攻战役的准备工作已全部结束。为了查明敌人的防御前沿的情况,今天已进行了有力的侦察。据所有在这些方向上的集团军和兵团司令们报告,我们的部队已经接近敌人前沿。
在突出部的另一端,德军的运气似乎要比他们的同伴好一点。德军在这一路集中了其所谓“军中之花”、武装党卫军的3个坦克师——“帝国师”、“骷髅师”和“阿道夫·希特勒师”,其新式坦克的数量大大超过北路德军。
南路德军的进攻开始于7月5日6时,在德军发起进攻不久,天降大雨,许多小溪成了坦克无法通过的激流,待工兵架好桥后,已过了12小时。可继续前进后又进入了苏军的雷区,遭到了苏军反坦克火车的沉重打击。但是,由于苏军的反坦克炮无法击穿“虎”式和“豹”式坦克的厚装甲,因此德军尽管处境困难,到夕阳西下时还是在两处楔入了苏军第一道防线。
鉴于德军来势凶猛,为保存力量、避敌锋芒,瓦杜丁下令将部队撤至由坦克第1集团军守卫的第二道防线。
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将军见第一天没有什么成果,于是在第二天把6个装甲师聚集成密集队形,每一公里进攻正面都配有100多辆坦克,继续向苏军进攻。
7月6日天刚破晓,德军坦克、自行火炮就蜂拥而出,拖着遮天蔽日的灰尘,杀向苏军。
瓦杜丁见霍特来势汹汹,也毫不示弱,立刻出动坦克第1集团军迎战。
于是,苏德双方在奥博扬附近爆发了又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一时间,天昏地暗,在几小时内,成百辆的坦克变成一堆堆破铜烂铁。炮弹、炸弹的爆炸和坦克的吼叫使大地呻吟,数百架飞机在空中穿梭不断。坦克的奔驰以及炮弹和炸弹的爆炸掀起满天尘土……
这场坦克会战中,苏军在战术运用方面犯了一些错误。苏军战斗机飞行员只顾着同德军战斗机角逐,却忘了去攻击对坦克威胁极大的轰炸机和攻击机。结果,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和对地攻击机,不断地从高空直扑而下,向正忙于与德军坦克厮杀的苏军坦克开炮。而德国的新式坦克的火力和装甲防护也要优于苏联的T—34型和KB型坦克,结果在正面对抗中占了上风。
战斗至正午,瓦杜丁意识到苏军坦克第1集团军的损失大大超过德军,便果断命令退出战斗,依托第二道防线转入防御。
德第4装甲集团军虽然在这次战斗中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是并未能突破苏军的整个防线,只是在苏军的防线上砸进去一个坑,楔入不及10公里。
德军最高统帅部经过这两天的激烈战斗感到情况不对,开始给自己找台阶。德国电台报道说,发动进攻的不是德军而是苏军,声称:“苏军指挥部接连不断地把战斗部队投入战斗,但是在所有的地段上,我军防御的主要阵地均牢牢掌握在我军手里,在正面的任何一个地段,我军都没有把像样的装甲兵投入战斗。”
找台阶归找台阶,希特勒并不想就此了事,原先反对发动“堡垒”战役的曼施坦因也不愿草草收场,7月7日,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又运用与前一天相同的战术,在空军的密切支援下,连续猛敲昨天在苏军防线上砸出的那个坑。经过3天的苦战,终于在9日切入苏军防线35公里,到达奥博扬。
3. 坦克肉搏战
此时苏军在库尔斯克南部的情况已非常危险。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全部预备队已经投入战斗,但德军细细的楔子已经砸入苏军防御纵深,到达一个集团军的后方,德军似乎真的要砸漏苏军的防线了。如果在一年前,德军真有可能得手。但此时情况不同了,斯大林见南路德军缓缓向前推进,即根据华西列夫斯基的意见,亲自下令命草原方面军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日夜兼程,向北开进,把这支新锐部队交给瓦杜丁。
与此同时,斯大林紧急命令朱可夫转向南部战线,负责协调沃罗涅日和草原两个方面军的行动。
瓦杜丁预计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在7月11日能赶到,于是收缩兵力,死守奥博扬。挡住去库尔斯克最近的道路,把另一条通道——普罗霍罗夫卡留给赶来的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
曼施坦因见德军在奥博扬方向已经楔入苏军纵深,想乘胜长驱直入,不料遭到苏军的迎头痛击,经过连续两天的激战一无所获。于是,曼施坦因转而调头北上,直插普罗霍罗夫卡,想通过该城捅破苏军铁桶一样的防线。
曼施坦因的这一决定从战术上讲,无疑是对头的。可是,他所面对的是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这样的对手。早在7月9日,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就估计到南线德军在进攻奥博扬失败后肯定会调头冲向普罗霍罗夫卡,必定会同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5集团军遭遇,届时定会有一场大规模坦克遭遇战。因此,苏军早已做好了遭遇战的一切准备。
一切正如朱可夫所预料的那样,德国第4装甲集团军果真在奥博扬受阻后冲向普罗霍罗夫卡,恰好与赶来的苏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和近卫第5集团军遭遇。
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决战在普罗霍罗夫卡爆发了。
决战的一方是德军装甲兵老将霍特和他的400多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100辆是世界最先进的“豹式”坦克。决战的另一方是苏军坦克兵新秀罗特米斯特罗夫将军和他的750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7月12日清晨,这两股钢铁洪流在普罗霍罗夫卡相碰了。
这天清晨,坚守在普罗霍罗夫卡西南的苏军第69集团军受德军200辆坦克的攻击,形势紧迫,向瓦杜丁求援。瓦杜丁立即命令罗特米斯特罗夫向德军发动反突击。
8时30分,罗特米斯特罗夫进行了15分钟炮火准备后,向德军发起了进攻。
几乎在同一时间,德党卫军第2装甲军的3个师——“帝国师”、“骷髅师”、“阿道夫·希特勒师”也发起了进攻。这次坦克大会战中,苏德双方一共投入坦克和自行火炮1200辆(门),战斗进行得极为激烈。在双方坦克交战的同时,在普罗霍罗夫卡以西地域的上空,双方在一天时间里还进行了12次激烈的空战。
德国的新式坦克虽然在装甲方面和火力方面优于苏军坦克,但由于双方进行的是坦克大战,德军坦克的火力优势体现不出来,而其厚装甲在近战中也显得不够灵活。在激战中,苏军坦克勇敢地冲入不灵活的德军坦克的战斗队形,进行猛烈的摧毁。
德军用重型坦克投入战斗的计划破产了。
这时,霍特感到形势不太妙,决定撤出战斗,重新部署兵力。可是,由于双方坦克搅在了一起,根本无法重新组织战斗队形,只能按不情愿的方式继续打下去。
苏军在战斗中勇猛顽强,在极端情况下宁肯与敌人相撞而同归于尽,也不让敌人活着逃走。
一个德国坦克兵对这次会战胆战心惊地回忆道:
敌人无数坦克向我们猛冲,我对俄国人压倒一切的威力的印象从来没有像那一天深。团团的硝烟使航空兵无法支援我们,大量T-34坦克很快冲破我们的队形,向整个战场猛攻。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后来在他的回忆录这样写道:
我目击了两股钢铁洪流于7月12日在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行的真正规模的坦克决斗……数百门火炮和我们所拥有的全部火箭炮同时参加了战斗,结果在一小时内燃烧着的德军坦克和我方坦克遍布战场。
这场空前血腥的大战从上午一直进行到夜幕降临,整整持续了8个小时。德国人最终支撑不住,丢下熊熊燃烧的300多辆坦克,仓皇逃去。苏军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也损失过半,700多辆坦克残骸有的紧紧撞在一起,有的炮塔被掀掉,遍地都是被烧成焦炭的尸体……
尽管在这次战斗中苏军的损失超过德军,但是战场的真正胜利者是苏军。正如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所写的那样:“傍晚,俄国人成了战场的主宰。历史上最伟大的坦克会战以俄国人的胜利而告终。”
在这场历史性交战结束的7月13日早晨,朱可夫来到沃罗涅日方面军指挥所。通过研究司令部的文件和审讯战俘,朱可夫看出交战的危机已要过去了。到7月16日,德军已完全停止了进攻并逐渐开始向出发阵地退却。
现在,决不能错过时机!必须及时切断退路,不让敌人回到自己的堑壕里,恢复其火力配系。朱可夫决定立即组织部队按预定计划对德军展开全面进攻。
7月12日,就在普罗霍罗夫卡大战的同一天,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面的布良斯克主方面军,西方面军按计划发起了“库图佐夫”战役,杀向奥廖尔。
7月15日,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也开始反攻。
8月3日,南线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也转入进攻。
战斗到8月5日,苏军解放了别尔哥罗德和奥廖尔。
8月23日,苏军又乘胜解放了哈尔科夫。至此,规模宏大的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结束。
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损失了约50万官兵,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3400多架飞机。装甲部队这根德军突击力量的脊梁柱被苏军的铁拳打断了。苏军在库尔斯克发动的进攻最终发展成为战略总攻,使苏德战场扩大到2000公里。德军从此转入了全面战略防御。
战后,斯大林在谈到库尔斯克战役时,这样说道:……库尔斯克会战的胜利,这是我们给德军挖坟墓的开始……从1943年冬季开始,我军攻克了被德军占领领土的一半,在南部战线,我军逼近波兰和罗马尼亚边境……
这就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伟大意义。
如果说斯大林格勒会战预示着德国军队的没落,库尔斯克会战则使它遭到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