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饑〔一〕,乞糴於秦。丕豹曰:“晉君無禮於君,眾莫不知〔二〕。往年有難,今又薦饑〔三〕。已失人,又失天,其有殃也多矣。君其伐之,勿予糴!”公曰:“寡人其君是惡,其民何罪?天殃流行,國家代有〔四〕。補乏薦饑,道也,不可以廢道於天下〔五〕。”謂公孫枝曰:“予之乎〔六〕?”公孫枝曰:“君有施於晉君,晉君無施於其眾。今旱而聽於君,其天道也〔七〕。君若弗予,而天予之〔八〕。苟眾不說其君之不報也,則有辭矣〔九〕。不若予之,以說其眾。眾說,必咎於其君。其君不聽,然後誅焉。雖欲禦我,誰與?”是故氾舟於河,歸糴於晉〔一0〕。
〔一〕 在魯僖十三年。
〔二〕 無禮,背賂也。
〔三〕 難,謂殺里、丕之黨。仍饑曰薦。
〔四〕 代,更也。
〔五〕 薦,進也。
〔六〕 枝,子桑也。
〔七〕 聽,聽命於君。
〔八〕 予之年。
〔九〕 苟使晉眾不說惠公不報秦施。今不予糴,則晉得以為辭,故不可不予。
〔一0〕氾,浮也。歸,不反之辭。
秦饑,公令河上輸之粟〔一〕。虢射曰:“弗予賂地而予之糴,〔二〕無損於怨而厚於寇〔三〕,不若勿予。”公曰:“然。”慶鄭曰:“不可〔四〕。已賴其地,而又愛其實〔五〕,忘善而背德,雖我必擊之〔六〕。弗予,必擊我。”公曰:“非鄭之所知也。”遂不予。
〔一〕 河上,所許秦五城也。
〔二〕 虢射,晉大夫。
〔三〕 厚,猶彊也。
〔四〕 慶鄭,晉大夫。
〔五〕 賴,贏也。實,穀也。
〔六〕 我當處秦,我亦將擊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