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在秦三月〔一〕,聞秦將成,乃使郤乞告呂甥〔二〕。呂甥教之言,令國人於朝曰:“君使乞告二三子曰:‘秦將歸寡人,寡人不足以辱社稷,二三子其改置以代圉也〔三〕。’”且賞以悅眾,眾皆哭,焉作轅田〔四〕。
〔一〕 內傳:公以九月獲,十一月歸。
〔二〕 郤乞,晉大夫。呂甥,瑕呂飴甥也。
〔三〕 欲令更命立他公子以代子圉,言父子避位以感群下。
〔四〕 賈侍中云:“轅,易也,為易田之法,賞眾以田。易者,易疆界也。”或云:“轅田,以田出車賦。”昭謂:此欲賞以悅眾,而言以田出車賦,非也。唐曰:“讓肥取磽也。”
呂甥致眾而告之曰:“吾君慚焉其亡之不卹〔一〕,而群臣是憂,不亦惠乎〔二〕?君猶在外,若何?”眾曰:“何為而可〔三〕?”呂甥曰:“以韓之病,兵甲盡矣〔四〕。若征繕以輔孺子,以為君援〔五〕,雖四鄰之聞之也,喪君有君,群臣輯睦,兵甲益多,好我者勸,惡我者懼,庶有益乎?”眾皆說,焉作州兵〔六〕。
〔一〕 亡,謂在外。卹,憂也。
〔二〕 憂,謂改立君,賞群臣,作轅田。
〔三〕 何所施為可以還君。
〔四〕 病,敗也。
〔五〕 征,稅也。言當賦稅以繕甲兵,輔子圉以為君援。
〔六〕 二千五百家為州,使州長各帥其屬繕甲兵。
呂甥逆君於秦,穆公訊之〔一〕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公曰:“何故?”對曰:“其小人不念其君之罪,而悼其父兄子弟之死喪者〔二〕,不憚征繕以立孺子,曰:‘必報讎,吾寧事齊、楚,齊、楚又交輔之〔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
必事秦,有死無他。’故不和。比其和之而來,故久。”公曰:“而無來,吾固將歸君。國謂君何?”對曰:“小人曰不免,君子則否。”公曰:“何故?”對曰:“小人忌而不思〔四〕,願從其君而與報秦〔五〕,是故云〔六〕。其君子則否,曰:‘吾君之入也,君之惠也。能納之〔七〕,能執之,則能釋之。德莫厚焉,惠莫大焉。納而不遂,廢而不起,以德為怨,君其不然?’”秦君曰:“然。”乃改館晉君〔八〕,饋七牢焉〔九〕。
〔一〕 訊,問也。
〔二〕 謂韓之戰。
〔三〕 交,夾也。
〔四〕 忌,怨也。不思,不思大義。
〔五〕 君,謂子圉。
〔六〕 故言不免。
〔七〕 案:“能納之”下,公序本有“則能執之”四字。
〔八〕 改,更也。初秦伯拘晉侯於靈臺,將復之,故更舍之於客館。
〔九〕 牛羊豕為一牢,饔餼七牢,侯伯之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