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宣子與和大夫爭田,久而無成〔一〕。宣子欲攻之,問於伯華〔二〕。伯華曰:“外有軍,內有事。赤也,外事也〔三〕,不敢侵官〔四〕。且吾子之心有出焉,可徵訊也〔五〕。”問於孫林甫,〔六〕孫林甫曰:“旅人,所以事子也,唯事是待〔七〕。”問於張老〔八〕,張老曰:“老也以軍事承子,非戎,則非吾所知也〔九〕。”問於祁奚〔一0〕,祁奚曰:“公族之不恭,公室之有回〔一一〕,內事之邪〔一二〕,大夫之貪,是吾罪也〔一三〕。若以君官從子之私,懼子之應且憎也〔一四〕。”問於籍偃〔一五〕,籍偃曰:“偃也以斧鉞從於張孟〔一六〕,日聽命焉,若夫子之命也,何二之有〔一七〕?釋夫子而舉〔一八〕,是反吾子也〔一九〕。”問於叔魚〔二0〕,叔魚曰:“待吾為子殺之。”
〔一〕 成,平也。和,晉和邑之大夫也。爭田之疆界,久而不平。 案:“和,晉和邑之大夫也”,攷異卷三:“當作‘和大夫,晉和邑之大夫也’十字,今各本誤奪。”
〔二〕 伯華,羊舌赤,魯襄三年,代父職為中軍尉之佐。
〔三〕 言主軍也。
〔四〕 非其官而舉之,為侵官。
〔五〕 出,以軍旅出也。徵,召也。訊,問也。
〔六〕 林甫,衛大夫孫文子,魯襄十四年,逐衛獻公,立孫剽。二十六年,甯喜殺剽而納獻公,林甫遂以戚叛事晉。
〔七〕 旅,客也,言寄客之人,不敢違命。
〔八〕 三君云:“張老,中軍司馬也。”昭謂:魯襄三年,悼公以張老為司馬,至襄十六年,平公即位,以其子張君臣代之,此時為上軍將。
〔九〕 戎,兵也。
〔一0〕祁奚既老,平公元年,復為公族大夫。
〔一一〕回,邪也。
〔一二〕內,朝內也。
〔一三〕大夫,公族大夫也,然則祁奚掌之。
〔一四〕外應受我,內憎其非。
〔一五〕籍偃,上軍司馬籍遊。
〔一六〕孟,張老字。
〔一七〕夫子,張孟。
〔一八〕釋,舍也。舉,動也。
〔一九〕吾子,宣子,宣子為上卿。本使我聽命於張孟,今若背之而從子之私,是反吾子之前令。
〔二0〕叔魚,叔向之弟。
叔向聞之,見宣子曰:“聞子與和未寧〔一〕,遍問於大夫,又無決,盍訪之訾祏〔二〕。訾祏實直而博,直能端辨之〔三〕,博能上下比之,且吾子之家老也〔四〕。吾聞國家有大事,必順於典刑,〔五〕而訪諮於耇老,而後行之。”司馬侯見〔六〕,曰:“聞吾子有和之怒,吾以為不信。諸侯皆有二心,是之不憂〔七〕,而怒和大夫,非子之任也。”祁午見〔八〕,曰:“晉為諸侯盟主,子為正卿,若能靖端諸侯,使服聽命於晉,晉國其誰不為子從,何必和〔九〕?盍密和〔一0〕,和大以平小乎〔一一〕!”
〔一〕 寧,息也。
〔二〕 訾祏,宣子家臣。
〔三〕 端,正也。辨,別也。
〔四〕 家臣室老。
〔五〕 典,常也。刑,法也。
〔六〕 侯,汝叔齊。
〔七〕 二心,欲叛晉。
〔八〕 午,中軍尉。
〔九〕 言皆從子之命,何但和大夫乎。
〔一0〕和,和平也。
〔一一〕勸以大德平小怨。
宣子問於訾祏,訾祏對曰:“昔隰叔子違周難於晉國〔一〕,生子輿為理〔二〕,以正於朝,朝無姦官;為司空,以正於國,國無敗績〔三〕。世及武子,佐文、襄為諸侯,諸侯無二心〔四〕。及為卿,以輔成、景,軍無敗政〔五〕。及為成師,居太傅〔六〕,端刑法,緝訓典〔七〕,國無姦民〔八〕,後之人可則,是以受隨、范〔九〕。及文子成晉、荊之盟〔一0〕,豐兄弟之國,使無有閒隙〔一一〕,是以受郇、櫟〔一二〕。今吾子嗣位,於朝無姦行,於國無邪民,於是無四方之患,而無外內之憂,賴三子之功而饗其祿位〔一三〕。今既無事矣,而非和〔一四〕,於是加寵,將何治為〔一五〕?”宣子說,乃益和田而與之和〔一六〕。
〔一〕 隰叔,杜伯之子。違,避也。宣王殺杜伯,隰叔避害適晉。
〔二〕 子輿,士蒍之字。理,士官也。
〔三〕 績,功也。
〔四〕 父子為世。及,至也。謂士蒍生成伯缺,成伯缺生武子士會。文公五年,士會攝右,為大夫,佐襄公以伯諸侯,諸侯無二心。
〔五〕 文公生成公,成公生景公。
〔六〕 唐尚書云:“為成公軍師,兼太傅官。”昭謂:此“成”當為“景”字誤耳,魯宣九年,晉成公卒,至十六年,晉景公請于王,以黻冕命士會將中軍,且為太傅。
〔七〕 緝,和也。
〔八〕 士會為政,盜賊奔秦是也。
〔九〕 隨、范,晉二邑。
〔一0〕文子,武子之子燮也。晉使士燮盟楚於宋西門之外,在魯成十二年。
〔一一〕豐,厚也。閒隙,瑕釁也。兄弟,鄭、衛之屬。晉、楚為好,不相加戎,所以厚兄弟之國。
〔一二〕郇、櫟,晉二邑。
〔一三〕三子,子輿、武子、文子。
〔一四〕非,恨也。
〔一五〕晉加寵於子,將何為治乎。
〔一六〕以所爭田益之,與之平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