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之會〔一〕,魯人食言〔二〕,楚令尹圍將以魯叔孫穆子為戮〔三〕,樂王鮒求貨焉不予〔四〕。趙文子謂叔孫曰:“夫楚令尹有欲於楚〔五〕,少懦於諸侯〔六〕。諸侯之故,求治之,不求致也〔七〕。其為人也,剛而尚寵〔八〕,若及,必不避也〔九〕。子盍逃之?不幸,必及於子。”對曰:“豹也受命於君,以從諸侯之盟,為社稷也〔一0〕。若魯有罪,而受盟者逃,必不免〔一一〕,是吾出而危之也。若為諸侯戮者,魯誅盡矣,必不加師,請為戮也。夫戮出於身實難〔一二〕,自他及之何害〔一三〕?苟可以安君利國,美惡一心也〔一四〕。”
〔一〕 諸侯之大夫尋宋之盟,在魯昭元年。
〔二〕 食,偽也。言魯使叔孫穆子如會尋宋之盟,欲以脩好弭兵,尋盟未退,而魯伐莒取鄆,是虛偽其言。
〔三〕 令尹圍,楚恭王之子。
〔四〕 鮒,晉大夫樂桓子也。
〔五〕 欲得楚國。
〔六〕 懦,弱也。以諸侯為弱。
〔七〕 故,事也。必欲治之,非但求致之而已。
〔八〕 尚,好也。好自尊寵。
〔九〕 以事及於罪者,必加治戮,無所避也。
〔一0〕為欲衛社稷也。
〔一一〕不免於討。
〔一二〕難居也。
〔一三〕何害於義。
〔一四〕美生惡死。
文子將請之於楚,樂王鮒曰:“諸侯有盟未退,而魯背之,安用齊盟〔一〕?縱不能討,又免其受盟者,晉何以為盟主矣〔二〕,必殺叔孫豹。”文子曰:“有人不難以死安利其國,可無愛乎!若皆卹國如是,則大不喪威,而小不見陵矣。若是道也果〔三〕,可以教訓,何敗國之有!吾聞之曰:‘善人在患,弗救不祥;惡人在位,不去亦不祥。’必免叔孫。”固請於楚而免之。
〔一〕 齊,一也。
〔二〕 言無以復齊一諸侯。
〔三〕 果,必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