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一〕,王召范蠡而問焉,曰:“吾與子謀吳,子曰:‘未可也’。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二〕?”對曰:“天應至矣,人事未盡也〔三〕,王姑待之。”王怒曰:“道固然乎〔四〕,妄其欺不穀邪?吾與子言人事,子應我以天時;今天應至矣,子應我以人事。何也?”范蠡對曰:“王姑勿怪。夫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五〕。今其禍新民恐〔六〕,其君臣上下,皆知其資財之不足以支長久也〔七〕,彼將同其力,致其死,猶尚殆〔八〕。王其且馳騁弋獵,無至禽荒〔九〕;宮中之樂,無至酒荒;肆與大夫觴飲,無忘國常〔一0〕。彼其上將薄其德,民將盡其力〔一一〕,又使之望而不得食〔一二〕,乃可以致天地之殛〔一三〕。王姑待之〔一四〕。”
〔一〕 反國七年,魯哀十二年。
〔二〕 蟹食稻。 案攷異卷四:“禮記月令疏引韋注‘稻蟹,謂蟹食稻也’,疑此為韋注完本。”
〔三〕 謂飢困、愁怨之事,未盡極也。
〔四〕 固,故也。
〔五〕 參,三也。天、地、人事三合,乃可以成大功。
〔六〕 稻蟹,新也。
〔七〕 支,猶堪也。
〔八〕 殆,危也。言伐吳,於事尚危。
〔九〕 使越王為此者,示不以吳為念。
〔一0〕肆,放也。常,舊法。
〔一一〕言吳王見越馳騁射獵,不以為意;必不修德而縱私好,以盡民力。
〔一二〕怨望於上,而天又奪之食。
〔一三〕殛,誅也。
〔一四〕且待時也。自此後四年,乃遂伐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