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篇問上第三
景公問賢君治國若何晏子對以任賢愛民第十七
 

  景公問晏子曰:“賢君之治國若何?”晏子對曰:“其政任賢,其行愛民,其取下節,其自養儉;在上不犯下,在治不傲窮(1);從邪害民者有罪,進善舉過者有賞。其政,刻上而饒下,赦過而救窮;不因喜以加賞(2),不因怒以加罰;不從欲以勞民(3),不修怒而危國(4);上無驕行,下無諂德(5);上無私義(6),下無竊權;上無朽蠹之藏,下無凍餒之民;不事驕行而尚司(7),其民安樂而尚親(8)。賢君之治國若此。”

(1) 則虞案:凌本“窮”作“一”。

(2) 則虞案:楊本、凌本“喜”作“善”,誤。

(3) 蘇輿云:“從,讀為縱。”

(4) 蘇輿云:“‘修怒’疑當作‘修怨’(左傳‘修怨于諸侯’,義同此),‘怨’‘怒’形近而訛。”

(5) 孫星衍云:“‘罰’、‘國’、‘德’為韻。” ◎盧文弨云:“‘諂’,元刻作‘?’。”

(6) 劉師培校補云:“黃本‘義’作‘議’。”

(7) 盧文弨云:“疑‘同’,墨子有上同篇。” ◎于省吾云:“按盧說非是。‘司’應讀作‘治’,金文‘□’‘司’同用,‘□’古‘治’字。此言不事驕行而尚治也。” ◎則虞案:此句疑在“不修怒而危國”句下。今本有錯亂,不但意義淆混,而文亦不順。

(8) 孫星衍云:“‘權’、‘民’、‘親’為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