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編一 論衡佚文
 

  伯夷、叔齊為庶兄奪國,餓死首陽山,非讓國與庶兄也,豈得稱賢人乎?意林。周廣業曰:“此似出刺孟篇。而文異,義亦未安,疑有誤。”按:此出定賢篇。

  天門在西北,又見御覽二、事類賦一。道虛篇亦見此句。地戶在東南。地最下者,楊、兗二州,洪水之時,二土最被水害。意林、御覽三六。按:此文似出談天篇。

  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穀謂之理。又見御覽三六、天中記、事類賦六。地理上向,天文下向,天地合氣,而萬物生焉,天地,夫婦也。意林。“天地,夫婦也”句,見說日篇,而按其文義,不能據補,姑定為彼篇佚文。

  亡獵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則號呼而應。御覽九0五引作“其犬則鳴號而應其主”。人犬異類而相應者,御覽作“聞呼而應者”。識其主也。意林。周廣業曰:“似出招致篇。”

  赦令將至,系室籥動,獄中人當出,故其感應令籥動也。初學記二十。意林引作“將有赦,獄龠動,感應也。”周廣業曰:“出招致篇。”

  蠶合絲而商弦易,御覽八一四作 “絕”。新谷登而舊穀缺,按子生而父母氣衰。意林。御覽引作“按子生而父氣衰,新絲既登,故體者自壞耳”。按:此似出亂龍篇“東風至,酒湛溢,鯨魚死,彗星出”數語之間。淮南子覽冥訓亦以酒湛、商弦、彗星並言。周廣業以為招致篇佚文,疑非。

  雷震百里,制以萬國,故雷聲為諸侯之政教。白帖二。

  孟嘗君叛出秦關,雞未鳴,關不開。下座賤客鼓臂為雞鳴,而群雞和之,乃得出關。夫牛馬以同類相應,而雞人亦以殊音相和,應和之驗,未足以效同類也。 藝文類聚九一。亂龍篇、定賢篇文略同。

  楊璿為零陵太守時,桂陽賊起。璿乃制馬車數十乘,以囊盛石灰于車上。及會戰,從風揚灰向賊陳,因鳴鼓擊賊,大破之。藝文類聚九三。按:此事見後漢書本傳及謝承書,(書抄一三九、御覽四四八引。)並為靈帝時事,則王充不及見。類聚誤。

  日月五星隨天而西移,行遲天耳。譬若磑石之上行蟻,蟻行遲,磑轉疾,內雖異行,外猶俱轉。御覽二、事類賦一。此疑出說日篇。

  桀無道,兩日並照,在東者將起,在西者將滅。費昌問馮夷曰:“何者為殷?何者為夏?”馮夷曰:“ 西,夏也;東,殷也。”於是費昌徙族歸殷。御覽四、事類賦日部。博物志七文略同,當即引此。路史後紀十三注引作“時日並出,東者焰,西者沉。費昌問,馮夷答云:‘東者為商,西為夏。'乃徙族之商。”

  周公時,雨不破塊,風不鳴條,旬而一雨,雨必以夜,丘陵高下皆熟。御覽十一。治期篇文略同。鹽鐵論水旱篇亦有此文。

  子路感雷精而生,尚剛好勇,親涉衛難,結纓而死,孔子聞而覆醢。每聞雷鳴,乃中心惻怛,亦複如之。故後人忌焉,以為常也。御覽十三、事類賦三。按:四諱篇有作醬惡聞雷語。

  陽氣動於下,而陰氣應之也。御覽二七引風俗通注。

  燧之取火于日,方諸取露於月。天地之間,巧曆所不能與其數乎?然以掌握之中,引類於太極之上,而水火可立致者,陰陽固相動也。御覽五九。淮南覽冥訓亦見此文。

  世人固有身瘠而志立,體小而名高者。於聖則否。是以堯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參漏,文王四乳。然則世亦有四乳者,此則駑馬一毛似驥耳。御覽七三一。長短經卷一察相第六亦見此文。類聚七五引作陳王曹植相論。

  宋臣有公孫呂者,長七尺,面長三尺,廣三尺, 明天啟本、明抄本、張刻本作“寸”。此從趙刻本。名震天下。若此之狀,蓋遠代而求,非一世之異也。使形殊於外,道合於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語云:“無憂而戚,憂必及之;無慶而歡,樂還之。”此心有先動,而神有先知,則色有先見也。故扁鵲見桓公,知其將亡;申叔見巫臣,知其竊妻而逃也。荀子以為,天不知人事邪?則周公有風雷之災,宋景有三次之福;知人事乎?則楚昭有弗禜之應,邾文無延期之報。由是言之,則天道之與相占,可知而疑,不可無也。御覽七三一。

  舂者以杵搗臼,杵臼鼓動地,動地二字疑衍。臨池水河水震盪。御覽七六二。

  杵,木也。水與木、土,三者殊類而相應,首相叩動,其勢然也,御覽七六二。天啟本、張刻本“杵”上有“又曰”二字,與上條另為一行。今從之。趙刻本“又曰”作“夫臼”二字,屬上合為一條。

  芝草一莖三葉,食之令人眉壽慶世,蓋仙人之所食。御覽八七三、合璧事類十。驗符篇:“芝草延年,仙者所食。”文略同。

  儒者說麟為聖王來,此言妄也。章帝之時,麒麟五十一至,章帝豈聖人哉?御覽八八九。“儒者”兩句,見指瑞篇。“章帝”云云,似其佚文。東觀漢記亦云章帝時麟五十一見。

  雷二月出地,百八十日,雷出則萬物出;八月入地,百八十日,雷入則萬物入。入則除害,出則興利,人君之象也。古今事文類聚四、合璧事類三。

  桓子新論曰:“關東語曰:‘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而笑。'”古今事文類聚後集二一。

  羿請不死藥於西王母,羿妻嫦娥竊以奔月。淮南覽冥訓亦有此文。讬身於月,是為蟾蜍。事類賦一。張衡靈憲(御覽四。)亦有此文。

  拘夷國北山有石□溺,水溺下,以金銀銅鐵瓦木等器盛之,皆漏;掌承之,亦透;唯瓢不漏。服之,令人身上□,毛落盡,得仙。酉陽雜俎卷十異物。

  人五歲,以心為主。心發智慧,而四藏從之。肝為之喜,肺為之怒,腎為之哀,脾為之樂。故聖人節之,恐傷性也。蕭吉曰:“論衡以四時論藏。”見五行大義卷四論情性。

  三苗之亡,五穀變種,鬼哭於郊。路史後紀十二注。

  幽居而靜處,恬澹自守。文選謝靈運酬從弟惠連詩注,又石門新營所住詩注。

  呼于坑穀之中,響立應。文選頭陀寺碑文注。

  武王伐紂,升舟,陽侯波起,疾風逆流。武王操黃鉞而麾之,風波畢除。中流白魚入於舟,燔以告天,與八百諸侯咸同此盟。尚書所謂“不謀同辭”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尚書所謂“東至於孟津”者也。水經注河水注卷五。後漢書明帝紀注引作“武王伐紂,八百諸侯同于此盟,故曰盟津”。按:感虛篇文略同。

    芝英,紫色之芝也,其栽如豆。劉賡稽瑞。按:初稟篇有“ 紫芝之栽如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