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爱迪生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七 | |
|
|
情况发生了急剧变化。爱迪生冷静地对付这一挫折,他把助手们召集起来并对他们说:“我认为,同我们新的竞争者较量没有意义。但我们至少要证明,我们国家永远都不会缺铁。我认为,现在我们的企业应当停办。但我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可以用于我所已经想出来的新事务中。”爱迪生及其助手们在磁选方面创造出的先进工艺,后来在其他方面不止一次地得到了应用。爱迪生制造的磁分离机就是一种例证。磁分离机的效用与已经使用的选矿机不同,用前者较用后者有利。这是一台单极电机,它不直接与粉碎成细末的岩石的磁成份接触。磁分离机是一个下面装有很多磁铁的漏斗车。磁铁下面装有漏斗,把精矿和岩石分开。爱迪生所使用的传送带,是一个有许多支线并能相互精确配合的传送装置系统。在19世纪90年代任何工业中,都还没有这种系统。 二 磁选矿方面的研究工作停止了,爱迪生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完全倒闭。他当时思考的问题是,在奥格登斯堡已建造起来的那些东西和已积累的全部经验,最适合于哪方面的大规模生产。他在生产水泥工艺方面找到了出路。爱迪生预见到,建筑业的原料已从用石头和砖转到大量地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方面来。水泥的需求量将会猛烈增长,因此生产这种建筑材料的工艺值得注意研究、分析和加以根本改进。爱迪生详细地研究了现代水泥的生产,并查明,现有的工艺没有保障大量生产水泥,因为用以焙烧的水泥窑容量比较小,而装窑和出窑的过程,会缩短窑的使用寿命。 在奥格登斯堡停止研究工作后不久,爱迪生就组织了一个“爱迪生水泥公司”来领导对水泥生产问题的研究工作。为了实现自己的想法,他购买了一片有石灰石矿床的土地,在宾夕法尼亚州也购买了这样一块地,并把粉碎岩石的设备从奥格登斯堡运往那儿。除了磁分离机外,所有的设备新企业都能使用。而大型转盘窑,以及某些其他机械,如专门配制炉料的自动配料磅秤、粉碎装置、自动称量和把粉末状水泥装桶或装袋的装置,都得专门设计和制造。 1907年水泥厂投产使用。工厂完全实现了机械化:全厂日产量为1100桶(大约220吨)。每一窑日产量为200桶(约50吨)。预期能够用增加窑数的办法来继续扩大生产。爱迪生的窑长约50米,宽3米。大型窑的设计原理证明是正确的,所以爱迪生开始生产廉价水泥,这就更大地提高了对水泥的需求量。当时,即在20世纪初,水泥主要是用于来配制灰浆,供砌石、铺水泥路和生产钢筋混凝土构件。爱迪生认为,水泥应用的前景颇为宽广。爱迪生产生了“浇注式房屋”的想法,也就是用专门机器把水泥浆浇注到模里而制成框架式的房屋。爱迪生关于浇注式房屋的方案是以下列方式表述的:我总是力求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些什么,以便使我国人民进一步摆脱繁重的劳动,并力求创造出最大的可能性,使人类得到幸福和繁荣。我认为,如果我们建立一个工厂,它能生产出比现代水泥质量更好、价格更低廉的水泥的话,我们一定为此作出努力。如果我们能实现这一点,那么一座有六个房间的水泥房子,我们可以只花300美元就建立起来。 为了实现这一点,应当详细研制出各种构件,用这些构件,可在几个小时内就能在建筑工地把模具安装好。模具的结构和材料应能多次使用,容易拆装。浇注的水泥应当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固着力强,凝固得快。爱迪生深入研制出了相应的配方,这种配方经过多次检验,被认为是合乎标准的。为了浇制房屋,他需要有磨得很细的水泥,于是他就制造相应的机器。建筑浇注式房屋的整个工艺过程的试验表明:模具安装需要几个小时;用专门的搅拌机和传送带来进行浇注需要6小时;水泥浆的固着和凝固需要四昼夜。 这些过程完成后,房屋骨架就制造成了。这是建筑方面的创新工作,这一新工艺能够快速地建筑出廉价房屋。在爱迪生之前,如果不把美国建筑师威廉·连索姆算在内(尽管他也产生了类似的想法),没有任何人在这方面进行过研究。大块材料建筑法和大块壁板建筑法,被认为是现代先进的建筑技术方法,并在苏联和其他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一大规模的快速住宅建筑法与爱迪生所提出的浇注式房屋建筑法根本不同,但是它们之间也有某些共同点:广泛使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为此就需要大量水泥,而水泥的生产应当用工业生产方法来进行;需要用工业生产方法和大规模地预备非建筑零件(爱迪生用的是模具);需要推广建筑标准化。 建筑浇注式房屋的工艺发明,没有给爱迪生带来物质利益。在设计、制造机械和模具,在对浇注模具用的水泥成分进行试验等方面,他花费了不下10万美元,而他所获得的成果没有付诸实践。但这并没有使他放弃这一领域的工作。他重新坐在画图板前,设计大容量的转盘窑,并指望能发展大量生产高质量的廉价水泥。“爱迪生水泥公司”所生产的水泥,开始在美国的一些体育场(其中包括布朗克斯美国体育场)、大桥和大型建筑物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个企业给爱迪生带来了利润,而这些利润足能弥补磁选矿方面研究工作所造成的亏损。 三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作战地区。美国是一个中立国。社会舆论基本上赞同政府的这一立场。爱迪生发表了意见,表现出了自己的和平主义精神,而认为他的国家参加屠杀人类的战争是不能容许的。在德国潜艇1915年5月击沉横越太平洋的定期客轮“卢西塔尼亚”号以前,这种观点在美国人中间很普遍。但当德国开始了无限制的潜艇战时,美国就开始准备参战。1917年4月美国对德国宣战,这对结束战争起了一定的作用。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初期,在美国就已感觉到许多化学材料不足,因为这些材料在和平时期多数是从拥有大规模化学工业的德国进口的。特别突出地感觉到石炭酸(酚)和苯十分缺乏。石炭酸适用于制造唱片,所以这一工业部门在战前就是石炭酸的最主要的消费者。在战时,对石炭酸的需求量猛增,因为石炭酸是生产苦味酸所必需的,而从苦味酸中能制造出烈性炸药即苦味酸盐,特别是制出具有巨大破坏力的三硝基酚。1914年9月1日,美国的石炭酸和苯的储藏量不够使用一个月。在德国,石炭酸是从煤焦油中提炼出来的。爱迪生决定详细研究出生产合成石炭酸的方法。他问过许多专家,他们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但是爱迪生却着手进行试验。他组织了一个由他本人亲自率领的“日夜突击队”。不到三个星期,爱迪生获得了解决办法:由他仓促建成的工厂每天生产酚350公斤左右,而后来日产量提高到一吨。过了一段时间又建立了第二个工厂,酚的生产量每昼夜达到6吨。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