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达尔文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七 | |
|
|
达尔文由于经常听到奴隶们受刑时候发出的惨叫声,以致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他说:“我一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尖叫,心头就会产生一阵剧烈的疼痛。” 尽管画家厄尔常常提醒他不要太动感情,免得惹舰长生气,可是达尔文在奴隶们虐待的时候,还是表示深切的同情,而对奴隶主却无情地加以揭露。他指责奴隶主粗野无知,胆小如鼠,狡猾多疑,残酷无情,假仁假义。 早在美国发生南北战争以前20年,达尔文对奴隶制度的深恶痛绝,几乎就同美国废奴论者的激烈言论不相上下了。这使忠实的保守党员、殖民主义的传播者、奴隶制度的卫道士菲茨罗伊舰长不能容忍。 纠纷平息下去后,菲茨罗伊和达尔文确实相处得很好。但是在奴隶制度问题上,谁也没有说服对方。 不管菲茨罗伊怎样维护和赞扬奴隶制度,不管菲茨罗伊对训斥达尔文的事怎样表示抱歉,都没有能够改变达尔文对反动的奴隶制度的基本立场和鲜明态度。因此,达尔文在自己的考察日记里把奴隶制度的种种罪恶事实记录下来,随着考察的进展,不断地积累了许多新的材料。 欧洲殖民主义者把印第安人大批大批地杀戳,或者驱入深山密林。殖民主义者一方面派出传教士天天喊着”天主教的博爱“和”传播文明”的口号,另一方面却干着贩卖黑人的勾当;他们还把疾病传播到那些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给那里的人民造成不幸和死亡,甚至残酷地消灭了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的土人。当达尔文了解了这种种罪恶事实的时候,他极端难受,无比愤慨。后来,他以见证人的身分无情地揭露说:“凡是在欧洲人的足迹所到达的地方,死亡就好像在迫害着那里的土人们。我们可以去看南美洲、北美洲、玻利维亚、好望角和澳大利亚这些广大的地区,就会到处发现同样的结果。一想到用自由来大吹大擂的我们英国人和我们的同宗美国人过去和现在对这件事情犯有多么巨大罪恶的时候,就不禁使人感到血液在血管里沸腾起来了,心脏也紧缩起来了。” 达尔文深有体会地说:“有些人看到黑人的愉快生活,就盲目地认为奴隶制度是一种可以容忍的罪恶,那是由于他们访问的只是上层人物的家庭,不像我这样在底层生活过。” 菲茨罗伊和达尔文争论以后不久就陷入了因境。 考察队中有些染上了热病,很快就死去了三个人。第一个死去的是摩尔根。他是一个身强力壮、非常勇敢的水手。他回到贝格尔舰上,仅仅发病四天就死去了。 菲茨罗伊为他主持了水葬。舰长心情十分沉重地祷告以后,接着一声哨响,摩尔根沉睡的小棺材越过船舷,坠入海中。 第二个死去的是约翰斯。他是贝格尔舰上最有希望的青年,就在他生病的前一天,刚刚得到了批准升级的消息。约翰斯病以后两天,菲茨罗伊最中意的水手、也是全船的宠儿墨斯特斯又死去了。大家把他们两人安葬在巴伊亚的英国坟地上。 热病虽然给菲茨罗伊和他的船员们带来了不安和悲痛,但是贝格尔舰上经过多种困难磨炼的全体人员意志坚强,无所畏惧。就是合恩角的巨大风浪有使全船覆没的危险,也没有阻挡住他们乘风破浪去完成水文观测的决心。 达尔文向往和迷恋的不是海洋而陆地,是那些等待着他去揭开秘密的陆地。因此,在蜿蜒千里的海岸线上,增添了他用地质锤敲击的斑痕;在层山环抱、草木葱茏的幽谷中,留下了他的足迹;在辽阔的冰川地带,有过他忙碌的身影;在智利刚发生过的大地震灾区,响起过他考察时候询问的声音。由于有了《地质学原理》的指导,层次分明的海岸地层好像在向他诉说自己的历史;波涛拍打海岸的撞击声,自然界的每一个音响,好像都在表明它们发展变化的步伐;蓝莹莹的冰林携带着冰块倾泻而下,还有那行凶作恶的大地震,好像在向他展现自然界变化的原因。所有这一切,使他在许多迷惑不解的问题面前豁然开朗。但是他并不满足,他还要攀登新的高峰。 1835年三月中旬,达尔文一行三个向安第斯山进发。和达尔文同行的是两个雇工:一个叫马利雅诺·冈萨列斯,他曾经伴随达尔文在智利进行过考察;另一个叫阿利叶罗,他是赶骡人,带着10头骡子和一匹领头的牝马。 达尔文他们来到了安第斯山脉海拔4200多米高的地方,发现了贝壳化石。这些曾经在海底爬行的软体动物,现在却上升到这样高的山上来了。它们是安第斯山脉逐渐上升的有力证据,也是达尔文在这里的重要发现。世界上高山的年龄彼此相差是很大的。 别看安第斯山脉那样连绵不断、高耸入云,它的悬崖峭壁威严吓人,达尔文根据发现的贝壳化石却断定它是山脉中最年轻的,那些巨大的山峰是被一次长时间的地震从海底挤出来的。 达尔文一行继续攀登,空气更加稀薄了。由于气压不断降低,在不太高的温度下水就烧开了,可是煮马铃薯,一天一夜都煮不烂。 他们终于来到了山脊的顶端。马利雅诺和赶骡人高兴得跳了起来。达尔文却只顾欣赏这里的风光:蔚蓝色的天空,沉睡的山谷,银装素裹的大雪山,几只康多鹰在空中盘旋。清新的空气、缥缈的远景,还有那死一般的寂静使他陶醉了,恍惚中好像自己在倾听乐队伴奏的《弥撒曲》,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