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二战将帅系列 > 蒙哥马利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 | |
|
|
1876年,在沃恩博士的推荐下,亨利来到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担任新任院长弗雷德里克·威廉·法勒的副牧师。 法勒1831年出生于孟买教会的一个副牧师家庭。他天资过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神学上反正统,在教育上是十足的理想主义者。由于天资聪颖,法勒早年就锋芒毕露,在学业和运动中崭露头角。在伦敦大学入学考试中,他名列榜首,荣获学院古典文学奖学金、神学奖学金和伦敦大学奖学金,成为靠奖学金和奖金维持学业的完全自给的学生。他在伦敦大学、三一学院和剑桥大学所得的奖不计其数,并在1856年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生,但他已于1854年离开学院去从事教学工作。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尤其喜欢文学。1858年,他出版的长篇小说《埃里克》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小说,在他生前就再版36次,并被译成各种文字。后来,他又于1859年出版了《朱利安霍姆》,于1862年出版了《圣威尼弗雷德》。1860年他发表论文《论语言的起源》,奠定了他作为语言学专家的地位,使他成为皇家学会会员。他在1874年出版的《基督传)}成为读者喜爱的畅销书,在他生前就再版了29次。法勒一生出版的著述多达75种,包括古典文学、教育、哲学、神学、地形学、诗集、社会问题和传记等。 虽然法勒集作家、诗人、学者和教育家于一身,成为英国家喻户晓的名人,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平,极为不顺。他渴望改革,以满腔的热情对英国学校教育和教会进行整顿,结果遭到英国社会和教育机构的纷纷抨击和反对。尽管法勒持有当时英国教师可能应有的最佳文件和推荐函,但到他当上校长,已是任教16年后的事情了。1871年,莫尔伯勒学校突然流行猩红热,一时人心慌慌,学生纷纷退学。法勒以大无畏的精神,勇敢地接任校长职务。5年后,他使这所学校成为英国首屈一指的学府。法勒于1863年领受圣职,但到1876年才被调往威斯敏斯特圣玛格丽特修道院任院长兼牧师会全员,并一直在那里任职达20年之久。当首相锡伯利爵士于1895年最终提名法勒为坎特伯雷主教时,他已年近65岁。那时,许多远不如他的人都已高居主教之职,许多仰慕他的人都觉得他早就该升到主教位置了。 尽管法勒牧师在布道和著述方面名声卓著,但对一般的牧师工作并不熟悉,尤其是在教区帐目管理方面,更是一塌糊涂,只好求助于妻子和副牧师们。亨利是个实干家,对教区的事务了如指掌,干起事来又总是一板一眼,实实在在,于是成为法勒院长的得力助手,深受法勒夫妇的青睐,并在后来以爱女相许。 法勒院长的寓所是勃朗宁、霍尔曼·亨特、汤姆·休斯、路易斯·卡罗尔等文学界、艺术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雅士经常光顾的地方,也是亨利这样的年轻副牧师渴望的去处。法勒太太羞怯、温柔、善体人意。法勒的5个女儿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法勒本人热情好客。这使得法勒家中总是充满亲切友好的和谐气氛。亨利每天布道、演讲、写作,劳累一天之后,自然渴望在轻松的环境中消除疲劳。因此,亨利也就成了法勒家的常客。 随着交往的增多,亨利·蒙哥马利渐渐对法勒的三女儿莫德心生爱慕之情。亨利成为圣玛格丽特修道院的副牧师时,莫德只有12岁。他们开始恋爱时,莫德才14岁,而亨利已31岁。亨利个子高挑,头发卷曲,眼睛深蓝,富有幽默感,其父罗伯特·蒙哥马利又是曾驻印度的高级官员。在情窦初开的莫德看来,这正是她要寻觅的白马王子。 由于对亨利颇有好感,法勒夫妇不仅不反对亨利的追求,反而立刻允许他们订婚。但是,他们不许莫德戴订婚戒指,要求她保守秘密,即使对自己的姐妹也不例外。威斯敏斯特的院长斯坦利(亨利曾作他的秘书)也同意亨利与莫德的婚事,而且坚持两年后要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亲自为他们主持婚礼。 1879年,也就是亨利订婚的当年,他被派往伦敦郊区甘宁屯圣马克教堂任教区牧师,这是伦敦南面最重要的职位之一。当斯坦利听到这个消息时,他黯然泪下,肯求亨利不要离去,并许诺以后在宫廷替亨利安排一个光明的前途。但是,亨利还是去了圣马克教堂。一到任,亨利便按自己的“科学”方法开展工作。他把整个教区划分为3个分区,由3个副牧师分别负责。每周举行一次早餐协调会议,讨论全周的访问、礼拜、授课等各项工作。此外,他还同居民和学生直接通信,以沟通思想,交流看法。周日礼拜后,他举行“礼拜后的聚会”,对那些犹豫不决持观望态度的人们做细致的工作,使他们决心归主。在他的努力下,教区会众大增,周日礼拜通常超过1000人。 1881年7月28日,莫德满16岁,她和亨利的婚礼终于在威斯敏斯特第七教堂举行。结婚仪式由德高望重的大主教泰德主持,因为斯坦利院长在他们举行婚礼前一周不幸去世。 莫德天真活泼,长着一头瀑布般的黑发,高高的额头,挺秀的下颔,一双脉脉含情的大眼睛,是个迷人的美人儿。在订婚期间,她每周只能与亨利见两次面。她一从学校毕业,就迫不及待地同亨利结成伉俪。在蜜月期间,他们周游剑桥、约克郡、爱登堡、格拉斯哥和爱尔兰等地,尽情地享受新婚的幸福与欢乐。 在肯宁顿,亨利成天忙于教务,他16岁的妻子也与他一样,孜孜不倦、全心全意参与教区的事务。尽管很忙,但他们还是不让工作妨碍他们的天伦之乐。孩子们一日三餐都和父母同吃,亨利在书房工作时允许孩子们绕膝戏耍。每周六晚上,亨利夫妇都带孩子到康沃尔花园第七号,与罗伯特爵士夫妇共进晚餐。每周日晚上则在院长府邸与法勒共进晚餐。夏天,亨利夫妇带着孩子到爱尔兰“新公园”去度假,亨利在令人陶醉的群山间放松神经,恢复体力,孩子们却在那里学会喜爱爱尔兰老家。 从表面上看,亨利与莫德的婚姻是一帆风顺、美满幸福的。实际上,对莫德来说,他们的婚姻是没有多少欢乐可言的。当莫德结婚时,她正处在孩童嬉戏和在花园里捉迷藏的年龄,而婚后她则不得不过早地告别欢乐的青春,接受种种为人之妻的限制。刚到爱尔兰“新公园”时,她便觉得公婆家的生活刻板拘谨,索然无味。每天全家两次团聚祷告,每晚婆婆庄重严肃地送新娘上床,然后丈夫才能跟着进去。一举一动,都有清规戒律,弄得她无所适从。在肯宁顿时,亨利每天早出晚归,她一人在家无所事事、冷冷清清、孤单寂寞,常常坐在客厅独自垂泪。 1882年莫德生下了第一个孩子西比尔后,便不再感到清闲和寂寞。随后,她于1883年生下了哈罗德,1886年生下了唐纳德,1887年生下了伯纳德,1889年生下了尤娜,到24岁时,她已成为5个孩子的母亲。此外,她还要照顾远房表亲的3个孩子,因为他们的父母都在印度。莫德一面参与教区的工作,一面照顾8个孩子,确实使她忙得不可开交。为了使自己有时间去负起教区或教会的职责,她只好在家订下明确的家规,要求孩子们严格遵守,一有违反,立即惩罚。结果使孩子们对母亲畏之如虎。亨利对年轻妻子的日益专横,似乎也抱着基督的宽恕精神,逆来顺受,听之任之。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