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经济腾飞路 > | 上一页 下一页 |
八 | |
|
|
※3.英军撤退 英国一手承担本区域安全的时代结束了,今后维护安全的责任须由我们自己挑起。然而安全并不是我们唯一关注的问题。我们必须能养活自己,说服投资者把资金投在新加坡,设立制造厂和从事其他生意。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少了英军庇护和没有腹地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1966年10月,我和吴庆瑞在伦敦要求希利卖给新加坡一中队的霍克猎人型战斗机,他摇着手指问我们到底有什么意图。他说英军会照顾我们。离开伦敦的时候,我们消除了疑虑,皇家空军将会留驻新加坡。 我们很需要英国驻军带来的信心。如果他们在我们还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土时突然撤离,我们恐怕难以生存。他们的留驻给人们带来安全感。没有这种安全感,我们便无法争取到外国的投资,更谈不上输出我们的货品和服务了。争取外国投资是我们能够制造足够的就业机会,以吸收我们的离校生和防止大批人失业的惟一方法。早在同年1月,我跟英国首相威尔逊就在拉各斯举行的紧急共和联邦总理会议上,讨论了在新加坡英军的前途,那次会议是为了商谈罗得西亚单方面宣布独立的问题而旧开的。威尔逊告诉我,他可能要调走驻守马来西亚的5万名英军之中的2.5万人。虽然他说他还没做出任何决定,但是这番话显示他正在减少驻军。 为了更了解英国的意向,1966年4月,我到伦敦去跟他们讨论防务计划。我发现,在工党、保守党以及在英国最著名的主笔和评论员当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从苏伊士运河以东撤退,这使我感到不安。希利(在英国报界支持下)说,内阁里有人极力主张迅速分阶段撤退,带头的是地位仅次于威尔逊的第二号人物乔治·布朗。《新政治家》周刊主编保罗·约翰逊甚至透露了撤军日期,那就是1968年。这个主张极易争取到工党和工党议员的支持。保守党前部长,现任影子内阁财政与经济事务部长的伊恩·麦克劳德告诉我,党内有许多“欧洲人”(主张英国同欧洲结成一体者)渴望撤军。 我相信威尔逊已经做了承诺,至少在任期内会让英军继续留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美国必定提出了交换的条件,要求英军留下来。一些友好国家的大使告诉我,美国正在协助英国支持英镑的币值,条件是英军继续留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美国大有理由希望英军继续留下来。到1966年1月,派到南越的美军人数达到了15万名,美国空军正在轰炸选定的北越目标。后来,布朗向我证实,有关的条件是美国扶持当时估值过高并且面对压力的英镑。 希利才智过人国防部长希利是继威尔逊之后我必须会见的一位最重要的领袖。 我很欣赏这个人。他有过人的才智,有如电脑那样,当你给他更多资料时,他就会源源不断地提出新的解决方案,随时可以放弃自己原先的基本立场。他能言善道,头脑灵活,很诙谐,有很多有趣和我想多了解一点的人物的有用传闻,同他共进晚餐的人都会感到很惬意。但是,他对人的评断往往也很人骨。有一回谈起一位共和联邦国家的总理,他边指着自己额头两端边说道:“他从这里到这里都是木头。” 他向我介绍了工党每个部长的立场。他说,英国政府要把远东驻军维持到70年代是可能的,不过会相当困难。在内阁中,多数部长主张今后五年内分阶段撤退,只有威尔逊、斯图尔特和他本人——“一个很难应付的组合”,盼望在今后十年内,继续在苏伊士运河以东驻军。我见过外长斯图尔特,发觉他为人稳健可靠。 希利说,工党内部有一派强烈主张英军完全撤退,不再承担海外的义务。驻扎在远东的英军与其说是维持和平与安全的工具,不如说是成了区域政府互相争吵时可以利用的工具。在这样的背景下,希利警告说,英国的远东军事政策可能改变,甚至会在现任工党政府任期内就改变。英军驻扎期限不定,一直使我担心我离开伦敦不久,工党便向威尔逊施加压力,要求削减海外的防务负担。 在1966年6月举行的工党国会议员会议上,威尔逊不得不力图打动会众的社会主义情感:“坦白说,只需要考虑自己的话,我们将乐于尽快离开新加坡。然而我们不能像在亚丁那样说,当地政府和当地人民不需要我们。作为跟这个房间里的任何人同样优秀的左派民主社会党人,李光耀肯定要我们留在那里。让我们记住,在共产党人渴望控制的东南亚,他在这个地区的政治斗争和他本人的选举斗争中,显示出跟共产主义进行斗争的巨大勇气。 “按照我们对民主社会主义政府的了解,我们所认识的新加坡政府是东南亚惟一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府。 “他的社会记录,例如建屋计划,是最先进的民主社会主义社会过去的一切努力都无法比拟的。”布朗主张撤离东南亚离开伦敦后,我到斯德哥尔摩出席社会主义国际大会,同英国和欧洲的社会主义党领袖交流。我跟布朗共进午餐。他直率地说,他主张撤离东南亚,越快越好。他承认自己属于少数,却准备坚持到底。他说,威尔逊和希利颇能体恤我和新加坡政府的处境,他却对以此为借口留在苏伊士运河以东,感到十分厌恶。在1965年10月发表的防务报告中,他主张明确地宣布撤军,表决的时候却被挫败。我争辩说,如果他们真的撤军,美国当时就不会支持英镑,这将造成英镑的贬值,工党会在第二次选举中失败。他不满地嘟嚷说,长远来看,约翰逊一威尔逊协议对英国没有好处。 1966年7月,希利访问新加坡,告诉我驻新马的英军人数将削减到对抗之前的水平。他到过吉隆坡。他正经八百地说,他告诉了报界,吉隆坡没有反英情绪,英国之所以没有援助马来西亚,除了因为英国遭遇经济困难之外,并没有其他原因。 他眨眨眼睛说,马来西亚人发现,他们所谓马来西亚的“憎恨英国月”造成了坏印象,收到了反效果。马来西亚领袖气恼英国媒体批评他们的种族主义和语文政策,因此对英国人板起面孔。到他抵达的时候,已是“热爱英国月”。他心情愉快,态度温和,叫人安心。有些时候,我觉得英国将能继续逗留十年,直到进入70年代。 有些时候,我又感到威尔逊和希利时日无多。英国工党国会议员当时都是极力主张削减海外防务开支,把资源集中到英国本土的。 1967年4月22日,希利第二次访问新加坡。他表明到70年代末期英国将撤离亚洲大陆。我促请英国设法让人们对本地区的安全保持信心,不应有突如其来的变化。 希利表明,撤军决定是基于经济的考虑,不是基于军事,因怕不大可能改变。 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英国的财政问题。人们担心英国会被卷人“越南式”的战争,越南的流血把英国人民吓坏了。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