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海明威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〇 | |
|
|
这是短篇小说《在密执安北部》的一段,即便是没有读过这篇小说的人,读完上面一段后,也会感受莉芝一定是位很单纯的少女,而且她心里还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海明威历来都很注重场景的描写,他能够把场景描写成积极、主动的有机体,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 海明威的简洁文风,还不只是表现在写景上。在对话方面,海明威采用经过提炼的美国口语,朴实贴切,富有生气。在他的小说中看不见过去众多小说中的文字填料:“他带着明显表示的愤怒又重复了一遍”;“她鼓起勇气,用忧郁的音调说”;“他犹豫不决地宣称”;“他声音惊恐、结结巴巴地讲”;“他低声笑着插了句嘴”,如此等等。 “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她说。 “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一头象,”男人把啤酒一饮而尽。 “你是不会见过。” “我也许见到过的,”男人说。“光凭你说我不会见过,并不说明什么问题。” 姑娘看着珠帘子。“他们在上面画了东西,”她说。“那上面写的什么?” “是一种饮料。” “咱们能尝尝吗?” 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通篇几乎由对话构成。 故事说的是一个男人带一位姑娘到马德里去让她做堕胎手术。但全篇没有正面提起此事,没有介绍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有讲姑娘的恐惧和辛酸,其实也没有讲任何别的感受。这对男女在路边的车站等待开往马德里的快车;天气很热,他俩喝啤酒、说话。读者只能从对话中揣摩整个故事,体会他们各自的心情。 对于姑娘来说,显然有什么东西被毁了;不但她的过去,而且她的将来都是这样。姑娘说:“样样东西都甜丝丝的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简直就像艾酒一样”。姑娘在谈论酒的味道时,故意暗示起孕育在身的胎儿。男人一直想回避这个话题。姑娘原本指望“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但眼下,男人改变主意了,一旦胎儿被打掉,姑娘就面临着被抛弃的危险,用姑娘的话来说,“这世界已经不再是我们的了”。姑娘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她吓坏了。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故事。海明威自始至终没有作丝毫努力来影响读者们的思想、印象、结论。他本人从来不在作品里,他一时半刻也不挤到对象和读者当中去碍事。 海明威之所以不在他的作品中说明自己的倾向性,是因为他不愿意读者一下子就看懂他的作品。他注重把握读者对感情暗示的感觉,通过作品激起读者的想象力和同情心,让读者感觉到的东西比让读者理解的东西多一些。 1932年,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所强调的是“水面以下的八分之七”。 这便是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道:“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海明威不赞成逐节铺陈而讲究意境,宁可留下很多空间也要突出人物的动作和神态,让读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空白的天地。由于海明威的小说经常是以少胜多,意在言外,所以难怪有人说他的小说是寓言小说,或者说他是象征主义。 可见海明威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该有多么大了。 《大二心河》看上去几乎像一本钓鱼手册。主人公尼克·亚当斯返回一年前被大火烧光了的乡间,来到小溪旁钓鱼。接下来长达数页的描写都是有关尼克钓鱼、吃饭、睡觉的细节,看上去毫无意义。这显然是一种表面现象,海明威的真正立意就象深藏于水中的鱼一样,等待读者去发现。 《杀人者》这篇小说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作者的用意。读了开头第一部分,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惊险小说;再往下看,又可能觉得这是一篇喻世小说,说明人生在世,常常处于走投无路的境地;但看完全书,又觉得前面的分析不能令人满意,结论到底是什么? 海明威又将它留给了读者。 《桥边老人》是一个非常短的短篇小说。焦点集中在一个逃难的老人身上,他没有家眷,不关心政治,他唯一关心的是他丢在家里的两只山羊、一只猫和四对鸽子的命运,因为他的家是在炮火之下。他相信猫会照顾自己,鸽笼没锁上,鸽子也会飞出去,可是山羊呢?在这篇小说中,海明威没有直接说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但在这一点上读者已深受感动,大有四两胜千斤的效果。 作为一代文风大师,海明威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凡是知道他的作品的地方,就有人用他的笔法:模仿、改造、或者吸收。他是全世界作家的坚不可摧的偶像。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