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隆美尔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九


  §第八章 阿拉曼大战

  激战后的托卜鲁克,枪炮声虽已沉寂,狼烟尚未散尽,战场有待打扫。疲惫不堪的将士多么想在地中海呆上几天,游泳休整呀。但是,一攻占托卜鲁克,隆美尔就为进军尼罗河的计划忙得不可开交。按照4月底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商定的计划,隆美尔应该停止前进,就地防御,以便轴心国集中兵力攻打马耳他岛。

  但隆美尔在心里已将这一计划置之不理,下决心乘胜追击。为此,隆美尔与陆军元帅凯塞林就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争执。

  攻打托卜鲁克一结束,凯塞林就意识到隆美尔有可能禁不住形势的诱惑而跟踪追击,便于6月21日匆忙飞抵托卜鲁克要塞,二人在隆美尔在的指挥车里进行了激烈争执。隆美尔承认装甲集团军在战斗中遭到了重大损失,但他强调英军处境更为不利,他们正在逃窜,直接扑向苏伊士运河现在是千载难逢的良机。

  如果拖延下去,哪怕是几个星期,敌人就可以调来精锐部队,阻止我们继续前进。一向面带微笑的凯塞林则严厉指出,如果没有德国空军的全力支援,德国陆军就不可能向埃及进攻;如果空军全力支援就不能支援攻打马耳他岛的作战行动;如果不拿下马耳他岛,隆美尔后勤补给就无法保障。因此凯塞林坚持认为,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坚持1942年4月底德意双方商定的原计划,把入侵埃及的行动推迟到攻占马耳他岛以后。对此,隆美尔反驳说,意大利人什么时候才能做好攻占马耳他岛的准备?德军想拉意大利人并主要依靠意大利的空降兵,就意军的一贯表现来说,这有把握吗?凯塞林未能说服隆美尔,临走时气呼呼地表示要把空军撤往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在力排众议的同时,隆美尔力求得到最高上司希特勒的支持。因为他知道,关键是希特勒的态度。希特勒本来对攻打马耳他岛就三心二意,随着隆美尔的节节胜利,希特勒未经进一步研究,他提出:若是隆美尔重新到达利埃边界,日后对北非的补给就可以绕过马耳他向托卜鲁克推进,这样就不用进攻马耳他岛了。隆美尔率领部队经过7天的穷追猛赶,终于在6月30日到达了离英阿拉曼防线仅几十公里的地方。

  但此时,他仍然陶醉在胜利的迷雾中,并不知道他的部队已接近能量的极点,已是强弩之末。6月30日这天,不少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睡觉,醒来时已成了英军的俘虏。意军20装甲兵向他报告说仅剩下15辆坦克,弹药也接济不上。空军无法迅速跟上并进行空中掩护。但隆美尔却置之不理,他透过暂时的困难,看到了辉煌的目标——占领开罗。

  的确,阿拉曼防线是英军在尼罗河的最后一个防御阵地。对于英国人来说,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在英装甲司令奥金莱克看来,隆美尔进入埃及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英军的所谓阿拉曼防线不过是卡塔腊盆地与海岸之间一连串的支撑点。丘吉尔命令英军“要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隆美尔”。英军空军频繁出动,对隆美尔部队狂轰滥炸。英军不断从后方调来新部队增强阿拉曼防线。

  仅有50辆德国坦克和30辆意大利坦克的装甲兵团此时也兵困马乏,疲劳的士兵一躺下便不想动。

  烈日和干渴也折磨着他们,海水在炎热的天气下也无丝毫凉爽感,士兵多想在此休息一下啊!但隆美尔仍决心继续进攻,绝不给英军以喘息之机。在他看来,攻入开罗,英国在北非的统治便会像纸房子一样塌下来。叙利亚、伊拉克和波斯将归德国所有;土耳其因受到翼侧包围会被迫站到德国一边,苏联的东部将受到威胁。德国装甲兵能否到达尼罗河,大英帝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能否被摧毁,关键在于眼前的阿拉曼之战,在于他隆美尔率领的部队的努力。

  6月30日晨,隆美尔拟订了作战计划,非洲师表面上向卡塔腊盆地进攻为虚,实际上却以占领阿拉曼本站西南近20公里的阵地为实。隆美尔判断,当时英军在阿拉曼的兵力配置必然是正面防守火力较强,兵力较多。因此,面对力量强于自己的英军,采取正面强攻是显然不行的。只能依靠机动灵活的战术插入敌军后方,破坏对方防御的稳定性,从而迫使英军仓惶撤退。

  7月1日,德意部队向阿拉曼防线开始发动进攻。

  “德国人进攻了!”消息像火一样很快在整个亚历山大港燃烧起来,引起人们的阵阵骚动和不安。在开罗,街道上挤满了从亚历山大和乡村撤退回来的汽车和从前线回来的军用运输车。英国领事馆的面前已经挤满了申请去巴勒斯坦签证的人。开往巴勒斯坦的列车更是拥挤不堪。英军家属已被安排好撤退,一部分被送到了巴勒斯坦,其余的上了苏伊士运河的船只。

  然而,这不过是一场虚惊。由于隆美尔判断失误,德军发动进攻后遭到了英军顽强的抵抗,德军被牢牢拖住,消耗很大,没有太大进展。隆美尔迅速取胜的希望化作泡影。7月1日傍晚,英军新增部队赶到,有效地阻击了德军进攻。

  隆美尔仍信心十足,下令部队趁着月色继续进攻。

  只有正常兵力1/6的第90轻装师重新编队向阿拉曼背后迂回,但却意外地遭到英军步、炮兵火力的猛烈还击,狼狈逃回。此战德军第一次感到了惊慌,第90轻装师的分队溃不成军地逃往后方。后来,隆美尔又亲自驱车上阵,重新组织进攻,但马上也体会到英军的进攻是何等猛烈。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