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莫奈 >  上一页    下一页
二四


  虽然莫奈可以到处写生,但并不能永久畅行无阻。

  当他50岁左右的时候,地方上索取通行税,对这位爱好漫游的画家所索取的大量“买路钱”迫使他不得不改变作画的方式。况且他还要负担全家10口人沉重的经济开支。他开始把自己限制在同一地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多次写生,以这种别具一格的组画代替过去一幅一个题材的写生。

  1888年收割后的一天,莫奈正在屋旁画草垛时,他突然体验到令人惊叹的、奇迹般的一刹那灵感,光线在变化,他忙叫他的继女给他拿来另外的画布,根据光线的变化,一张一张连续进行。他发现那一瞬间光的效果保持的时间非常短暂,紧接着又是另一瞬间的感觉。

  他采取通过多幅油画,一幅一幅地去表现每一瞬间不同的光的效果和印象。“这样就可以获得自然的某一方面的真实印象,而不是一幅由人工组成的图画。”

  当他全力以赴画这些事物时,他往往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莫奈一连画了几十幅麦垛。他为人类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第一组划时代的杰作。

  如果说传统的绘画基础是建立在明暗对比的基础上的话,那么莫奈的绘画基础则建立在瞬间感觉到的色彩的基础上。在《夕阳下的麦垛》一画中,渗透了莫奈对大自然炽热的感情和敏锐的感觉。我们可以看到在麦垛尖顶呈现混合的紫色调子,和错综复杂的笔触所组成的黄色调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上日落的光线照射在两面粗糙的麦垛上,断断续续的笔触、响亮的色彩形成了麦垛边缘的发光的感觉。

  整个画面布满了绚丽多彩跳跃的笔触,麦垛下半部笼罩着一片丰富的暖红色,整个画面强烈光感的气氛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虽然,莫奈极力造成麦垛发光的效果,但他并没有忽视麦垛对于吉维尔尼农民的意义——它不单是一堆草,还是谷物的同义词。这是他们劳动的果实。

  但莫奈艺术中诗的意境和涵义却往往被公众所忽视。尽管莫奈一再重复同一主题处在不同季节和一天不同的时间里,然而他并不因此而把作品降低为单纯去记录现象。在他看来,这些麦垛对人们生活的记载恰似大自然这位诚实的见证人。在青年和黎明的朝霞、成年和中午的烈日、晚年和日落西山之间无不包含着深刻的生命的哲理。

  莫奈用画《夕阳下的麦垛》的同样方法画了一组《白杨树》,这几棵白杨在吉维尔尼村东西不到两英里的利梅兹池塘边上。在绘制的过程中,有几棵白杨已被卖掉了,画家不得不先付钱给柴商,请他们暂时不要砍倒这些树。莫奈的这些组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91年在丢朗-吕厄画店展出时,所有他画的《夕阳下的麦垛》,在展览会开幕后三天内,以3000到4000法郎之间的价格全部售出。

  这些画的出现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尽管莫奈的性格基本上是温和的,但他也会偶尔大发雷霆。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力不从心,或是天气变化无常。莫奈不论在大雪纷飞或风吹雨淋之下,终日奔波劳碌,勤奋作画。文学家莫泊桑多次陪他一齐出外写生。莫泊桑后来回忆道:“我经常陪伴莫奈在野外寻找他的印象。

  那时他过的生活不再像是一个画家。简直和一个劳苦的猎人一样。孩子们带着五六幅画布跄跄踉踉地跟随着他东奔西走。”每当下雪天,莫奈在冰天雪地里写生,不仅要经得住严寒的袭击,而且要使冻僵的手和凝结的颜色听从指挥是不可想象的,他常因不能得心应手而烦恼,在田野里徘徊不已,但却保持着乐观的战斗精神。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家人只好站在暴风雪里等待他回家。

  莫奈对光的连续变化进行有规律的甚至近似科学的准确性的观察,他在捕捉自然光线的时候显示了他超人的天才。他和光线赛跑的精神十分顽强,要用眼睛集中精神尽全力观察色彩的细致的变化。有一次吉姆贝尔不慎打扰了莫奈作画,莫奈对他说:“我画画时如果被人打断,那就像割掉我的腿一样。你要明白,我失去了机会,我正在追捕色彩,我想抓住难以捕获的东西。光变了,色彩也随之而变。糟糕的是‘色彩’,它只能持续一秒钟有时至多不超过三四分钟。

  这样,我只能在三四分钟内做我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错过我就只好停止作画。”这种迅速的捕获瞬间的印象的观察方法,使莫奈必须创造使手能跟得上眼的表现。他采取令人惊奇的敏捷和准确的感觉来起稿,当他一旦面向画架就先用木炭寥寥画上几条线,然后就一口气画下去,以惊人的速度和确凿的构图巧妙地挥动着长长的画笔,用四五种未经混过的颜色满满地涂上去,只管把生色并列或重置在画布上。风景是以疾迅的笔法画出来的,有时仅仅是在最初的短暂时间内画完的。

  所谓最初的短暂时间,指的是莫奈追求效果时的那段时间,在半小时内,或比半小时还短。莫奈总是使用两三幅画布来作画,一开始就带来那些画布,随着光线的变化而调换着使用。这就是莫奈的画法。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