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普希金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一 | |
|
|
§第五章 奥涅金与达吉雅娜 像英国诗人莎士比亚塑造了罗米欧与朱丽叶,像德国诗人歌德刻画了维特与绿蒂一样,普希金也向世界文学宝库奉献了自己的著名文学典型——奥涅金与达吉雅娜。他们是诗人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男女主人公。 普希金为了创作这部诗体小说花费了七年多的时光。可以说,这部作品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最高峰。 还在南俄流放的时期,诗人就已经开始动笔写作这部巨著。1823年,普希金在比萨拉比亚的首府基什涅夫(今莫尔多瓦共和国的首都)给友人维雅泽姆斯基写了一封信,说他正在创作一部新样式的文学作品。它既不是古典式的小说,也不是旧体叙事长诗,而是诗体小说。普希金作为一个喜爱创新的诗人,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新的尝试进行到底。不过,鉴于诗人当时的处境,他也没有奢望将新的作品付诸出版。 在另一封信中,诗人自嘲地说,小说既不在莫斯科,也不在彼得堡,而将在天国里问世。这部新作前前后后、继继续续地写出了十章,几经删改,最后与读者见面的只有前八章。但从结构和情节来看,这八章作为一部诗体小说是完整的。七年多的创作历程反映了普希金艺术探索道路的艰辛。 诗人写作诗体小说的那一时期(1823-1830)正值俄罗斯贵族革命由兴起转向低潮的历史阶段,也是亚历山大一世沙皇统治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1812年以来的革命浪潮在俄罗斯社会中逐渐高涨,在1825年12月14日终于爆发了反沙皇专制的“十二月党人”的武装起义。但是由于贵族革命党人的致命弱点——脱离广大民众和力量分散,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以“十二月党人”为代表的进步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俄国社会又充满了压抑和窒息的气氛。 一些曾经为革命运动所鼓舞的进步青年因此而意志消沉。他们由于自身的局限,找不到正确的出路,最终在忧郁、颓丧和庸庸碌碌中消磨掉自己宝贵的青春。 这就是《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诗体小说产生的时代背景。普希金正是这一时代现象的见证人,也是这一历史氛围的感受者。诗人以小说主人公奥涅金朋友的身份叙述了这样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青年贵族叶甫盖尼·奥涅金得知伯父病危的消息后,匆匆忙忙地乘上一辆马车从京城彼得堡奔向伯父的乡下庄园。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乡下时,老人已经命归黄泉。于是,这位远道而来的侄子从此继承了伯父的全部遗产,成了庄园的新主人。身居乡间的奥涅金很喜欢独自一人欣赏周围的自然风光: 一座幽静的地主庄园, 它的屏风是一座大山, 门前一溪清流。眺望远方, 色彩斑驳,一片繁荣景象, 那是牧场和金色的农田 和几处疏疏落落的村庄; 牧场上四处游荡着牛羊, 一座巨大的荒芜的花园, 绿树铺开宽阔的浓荫, 遮蔽着沉思的森林女神。 美丽的景色使他愉悦,而邻近的地主乡绅却让他反感。每当这些人前来拜访时,他总是悄悄地溜之大吉,叫他们难堪。更令地主老爷们坐卧不安的是,这个城里来的时髦青年居然还要进行什么农村改革。奥涅金打算制定出一套新的章法,用较轻的地租制取代沿袭久远的沉重的徭役制。贫苦的农奴们为此拍手称快。而地主们则认为,改革将危及他们的利益,暗中对奥涅金怒骂不休,他们一致认为奥涅金是个极其危险的怪人。 奥涅金有这样的举措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同他所受的教育和时代发展状况有关。他的父亲曾身居高位,家境富有,一年举办三次家庭舞会。奥涅金从小受到法兰西式的文化熏陶。他天资聪颖,读过一些历史、文学和经济学的名著,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在他年轻的心中曾经也荡漾过理想国的方舟。这个贵族公子的主要兴趣是近代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和政治学说。 他咒骂荷马和费奥克利特, 但读亚当、斯密却颇有心得, 俨然是个经济学家,莫测高深, 就是说,他还喜欢发发议论; 一个国家怎样才生财有道, 靠什么生存,又是什么理由, 当它拥有天然物产的时候, 黄金对于它也并不需要。 奥涅金的农村改革由于旧势力的抵制而不了了之。 久居这落后的偏僻的乡村,初来时的短暂兴奋像一阵轻风似地转瞬即逝。他又像在城里一样颇感寂寞。这时,邻村一位素有教养的年轻乡绅来到了奥涅金的庄园。小伙子名叫弗拉基米尔·连斯基。他曾经留学德国,具有哥廷根大学的派头,是德国古典哲学家美学家康德的信徒。这位青年天性浪漫,富于激情,喜欢幻想,经常作诗并自得其乐。在奥涅金寂寞无奈的书房里,连斯基的出现犹如阴郁天空中的一丝光亮。共同的文化素养使奥涅金似乎感到遇见了知音。只是由于性格上的差异,开始还无法推心置腹。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