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苏格拉底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八 | |
|
|
苏格拉底为什么先要从审视自身起始呢?这是因为在得尔菲神托所的墙上铭刻着“认识你自己”一句话,故而苏格拉底寻觅有所了解的人的步骤就是先审视自己。于是苏格拉底与其他人进行不只一次的交谈,既剖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深入了别人的内心世界。他认识到,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进行思考,极其容易陷入自我矛盾的状况中,了解自己最好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别人作为镜子对照自己,这就是说通过与别人交谈、问答,以此来考察与核验自己与别人。 关于苏格拉底为什么以“马虻”自命,在前面已经讲过了。不过由此想起了英国女作家伏尼契(1864—1960年)写的一部小说,题名为《牛虻》。小说中的主人翁亚瑟,他撰写文章时所用的笔名为“牛虻”,人们也称他为“牛虻”。这部小说所描写的是19世纪30年代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的统治、争取意大利独立和国家统一的斗争。小说中的主人翁亚瑟以“牛虻”自命,他是出身富裕家庭的青年,在残酷现实的教育下识破了当时天主教会的虚伪、欺诈,于是与之绝裂,离开家庭愤然出走,历经磨难后成了一名坚定的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革命者。“牛虻”被捕了,他在狱中仍然顽强斗争,英勇不屈,最后为了革命事业,为了祖国,也为了揭露教会的虚伪、欺诈、无耻,从容就义。苏格拉底以“马虻”自命,对当时不公正的现实予以揭露,不屈不挠,最后从容饮鸩就刑。小说《牛虻》是否有苏格拉底以“马虻”自命的含义,的确是发人深思的。当然这样的分析与界定也可能是比附,可能是见仁见智罢了。 6.伦理学的雏形 理性、知识、道德等都是与伦理密切相关的。苏格拉底肯定理性、看重知识、认同道德,这些都为他草创伦理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苏格拉底以负有神的遣使而自命。他认为他所负的使命首先是让那些自认为有智慧的人发现自己无知,再进而呼吁每个人“关切灵魂,获得至善的生活知识”。苏格拉底认为,道德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取的。虽然苏格拉底并不是一名普通的传道者,但他却以传授道德方面的知识为己任。他有关伦理学方面的见解,与他的“灵魂论”及“知识论”方面的见解互为关照,相得益彰。由此甚至可以说苏格拉底草创的伦理学是奠基在他的“知识论”上的。这是因为苏格拉底认为,“罪恶的根源出自无知”,“美德就是知识”,“行恶之人只是对美德的估计错误,而不是心甘情愿的”。首先探讨一下苏格拉底关于“行恶之人不是心甘情愿的”论述。这是因为苏氏认为,任何人都希求得到善和幸福,某一个人去做坏事就是由于他的良知受到了蒙蔽,将坏事误认为是好事,是善举,是有益的。 若是一个人明了灵魂堕落将受到的损失,明白物质上的享受或外在表面上的财富权利给予人的好处,若与灵魂上的好处相比较,显得一文不值,这样的话,那个人就不会再做坏事了。换言之,苏格拉底认为有可能做坏事的人,是这个人错误地以为他要做的事情是会给他带来善与幸福,而他不是真心去做坏事行恶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美德就是知识”。这里的“知识”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洞见”。现在不妨对“美德”作一些诠释。 什么是美德呢?这就是一种对“道德价值”的肯定,对“善”坚定的信仰,而人之所以行善,就是因为拥有各种美德,就是因为培养了理性的行为与思考,而理性的培养,首先是依赖客观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一种回忆或认识的过程”,各种善的知识早已存在于我们的心中,师长就是要设法鼓励人们辨识,发现它们,所以苏格拉底总是使用问答法激发人类本心中的善。苏格拉底这种关于激发人类本心中的善的观点倒有几分和我国传统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论点相近。苏格拉底有关伦理的学说,综合起来就是在阐发“道德价值”,并认为它就代表知识。苏氏主张“罪恶根源出自无知”,所以当一个人只要知道什么是善时,就一定会行善;也只要使人们知道“美德即知识”,而且将这一信条贯彻在日常生活中,也就是要将美德付诸实践,由于这样,社会就必然和谐无间了。 苏格拉底有关伦理道德的学说是不是完美无缺呢?有关这一点,苏氏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质疑,亚氏认为苏氏忽视灵魂的缺陷。因为苏氏认为,人类只要懂得了什么是善,就会去行善,这一论点是建立在一项假设上的,即:人的行为受理智的指使,也就是说受理智所控制。但是,苏格拉底对感情这一因素有所忽视,因为有好大一部分的人的行为举止是受感情所左右的,而这一点本身就是灵魂的缺陷。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这一点确实有几分道理。苏格拉底办任何事情总是按理智的准则处理,所以他就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受理智所支配的。这样,苏氏就忽略了感情这一因素。但尽管如此,苏氏有关伦理道德的学说还是具有真知灼见的;他有关伦理道德方面的论析,已呈伦理学的雏形。 7.“相论”的先声 苏格拉底的高足柏拉图是西方思想史及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学人,是古希腊哲学全盛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全盛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从前期以研究自然为中心转变为以研究人和社会为中心,伦理问题和社会政治问题成为当时学人关切的重点。柏拉图创立了相论,这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以前将这一哲学体系称为“理念论”,然而以“理念”一词来包罗柏拉图的哲学体系是不够确切的,而用“相”则较为全面而确切。虽然“相论”这一庞大哲学体系是柏拉图构建的,然而关于“相”的理论则发轫于柏拉图的恩师苏格拉底,因为苏氏的哲学实践大概主要为某些道德以及其相关的概念正名,探求其合乎逻辑的定义。这是苏格拉底的基本哲学观念之一,可称之为普遍定义,亦即相论的雏形。 苏格拉底与其他人的对话多半是讨论如何为某些概念正名,如什么是勇敢、自制、虔诚、友爱,……由此可以总结为一个公式,即“X是什么?”于是得出这是某一概念的定义。苏格拉底之前的古希腊哲人,除原子论的首创者德谟利里特在某些个别事例中讨论过这一问题,别的哲人对此都未曾染指。而苏格拉底是通过对定义的探讨,以此规范人的理性知识,并对存在的本质也进行追溯,这是极具深刻的哲学意义的。因此,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对苏格拉底这一学术范例,即探讨普遍性定义,评价极高,认定这是苏氏的一大贡献;同时,亚氏也认为这也是乃师柏拉图相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