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斯诺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二 | |
|
|
在战时的苏联,西方记者的采访活动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未经当局许可,不能随意采访、参加各种公共活动,甚至不能随便与苏联公民交谈;更不能擅自到战区前线去。记者们很不自由,时有怨言,连电话号码簿都找不到,说是属于军事秘密。这与他们在亚洲的自由旅行、随意的采访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尤其是斯诺,他可以在中国共产党统治区内自由活动,采访任何他想采访的人和事,提出任何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甚至真正的军事秘密也不例外。 在国民党统治区内,他也可以进入政府机关,虽不像共产党地区那样自由,但毕竟可以去很多地方。在亚洲,他可以自由地采访,与毛泽东、周恩来、尼赫鲁、甘地等人像朋友拉家常一般,几乎是无所不谈,甚至是个人私事。在苏联,则只有在偶尔的酒会上才能见到苏联高级官员,正式的谈话就很难了;想拜会斯大林就不像斯诺随意进出毛泽东的窑洞那样容易了。斯诺多次写信请求采访斯大林,一直没有回音。有一次偶然机会,那是在大剧院看戏时,斯诺在剧院大厅里与斯大林相遇,可也只是打打招呼并没有交谈。 斯诺和其他记者都抱怨苏联政府对新闻界的各种限制。他写道:“这个国家是这样的不理解那些正直的作为个人的外国记者的善意,对他们的新闻采访设置那样多的障碍,以至于外部世界对于苏联人民史诗般的英雄业绩和遭受到的难以想象的灾难不能及时而充分地得到了解”。 苏联人的这种限制做法,有它自己的考虑,那就是战前英美等国企图利用意德日法西斯去进攻社会主义的苏联;当德国进攻苏联后,战争初期对苏联又极为不利。斯诺抵达苏联时,苏联红军遇到德军的巨大压力,斯大林格勒危机,苏联军民正全力以赴力挽危局,进行伟大的保卫战。它担心新闻记者们的报道不利于苏联,一旦处于劣势的战争被报道后,英美等盟国会坐视德国对苏联的进攻,而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夹击德国法西斯,使苏联处于被动孤立的无援之中。另外,苏联政府也不想让新闻记者过早地向外报道苏军的行动计划和军事力量的部署,以防机密泄露为敌军所用。这从以后的记者获准到前线采访可证明。 斯诺三番五次地申请到前线去采访,终于在1942年底获准去斯大林格勒外围采访。此时,苏联红军与德军处于对垒之中,苏军反攻军事部署就绪,战略决战即将开始。在顿河地区,斯诺就近观察苏德坦克大战达两星期之久,目睹了战争史上的壮观场面。 斯诺采访苏联红军士兵、集体农庄的庄员、军工厂的工人,向美国发出一份又一份战地报道。以他在亚洲的经历和经验去透视战时的苏联,斯诺发现在苏联有类似中国抗日游击战的军民。他歌颂了苏联军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在莫斯科,他访问了弗拉吉米尔·伊里奇工厂,他发现在这里工作的工人们多为妇女,她们忘我地加班加点生产,她们怀着对德国纳粹的满腔怒火,渴望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祈祷亲人的胜利归来。一位叫伊凡诺夫娜的妇女对斯诺说:“只要希特勒乐意,我会源源不断地把炮弹生产出来,我每造一发炮弹,在前线作战的丈夫就向家园靠近一步。”斯诺非常赞赏苏联人以保卫祖国为己任的高尚精神。 在前线的伏尔加河——俄罗斯民族的母亲河畔,斯诺看到了苏联军民为保证斯大林格勒反击战的胜利而组成的钢铁运输线。在敌机的狂轰滥炸下,交通中断、桥梁被毁,河面的冰层被炸裂。为确保运输线畅通,战士们冒着零下30℃—40℃的严寒,跳进冰河中架桥;运输车队的司机们为不暴露目标,晚上行车不开车灯,摸着夜色前进;在桥毁不能通车时,农庄庄员们则肩扛炮弹徒步前行;敌机在庄员们的头上呼啸、俯冲扫射,脚下冰块被炮弹震碎,漂浮的冰块被流水冲击打着旋转,庄员们在冰块上跳跃着前进。 一次,斯诺发现三个年轻的女游击队员随身带着一本《西行漫记》,一位游击队员对他说:“在我们的游击队里,只有几个同志过去当过兵,但我们从《西行漫记》中学到不少关于游击战的知识,受到许多启发。而且游击队的每个共青团员都读过它。”在遥远的苏联,斯诺为他的描写中国游击战术能在这里派上用场而欣喜不已。姑娘们开始还不知道正在采访她们的美国记者正是该书的作者哩。 1943年3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进入了最后阶段,德国侵略军已成苏联红军的瓮中之鳖。斯诺不愿放弃这历史性的一幕,他决定从莫斯科再度南下,要一睹最后的苏德决战。他坐着一辆四面进风的破旧救护车,冒着零下40℃的严寒,顶风冒雪,驶向斯大林格勒。天寒地冻路滑,老爷车不时熄火。斯诺和其他几位记者冷得直打哆嗦,只能靠互相拳击增加活动量,使身体发热,抵御刺骨的寒风。车到目的地,斯诺满怀热情地采访了英雄的苏联军民、战败被俘的德军官兵,拍下了德军攻城司令鲍罗斯的狼狈相。 斯诺从一名被击毙的德军士兵身上发现了一份德军司令部给每一个士兵的命令:“不要有什么恻隐之心,切忌一切软心肠,战争不能有怜悯和心慈手软。杀!杀死每一个俄国人!杀死每一个苏联士兵!勿论男女老幼,要毫不犹豫,统统地格杀勿论!”这使他想起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实行的南京大屠杀,实行的“三光”政策。原来法西斯的德国和日本同出一辙,都是灭绝人性、惨无人道的刽子手。 战火中的苏联,满目疮痍,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伤心泪;大量的苏联人被杀戮,大批的人被送到纳粹集中营;无数的城市被夷为平地。斯诺记述道: “在近代以来的战争中,从没有哪一个军事魁首像希特勒那样采取这样一种大规模杀灭平民的军事手段。” 4.超越新闻性的报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德、意、日法西斯由猖獗一时而走向灭亡;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与人民力量增长,共同发起了最后的反击。苏军向东欧各国挺进,英美盟军开辟了第二战场,德国纳粹即将寿终正寝,东线战场上日军泥足深陷,中国战区正准备给日寇最后一击。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即将全面胜利。 1944年6月,斯诺随着盟军的推进,到达波兰、罗马尼亚、法国、奥地利等地,重访苏联,年底前往欧洲战场。苏联军民全面反攻,人民精神面貌大为改观,由愤怒抵抗到对战争胜利充满信心。在德国纳粹设立的几大集中营(波兰的马伊达内克、德国的达豪、毛特豪森),斯诺目睹了纳粹分子使用过的电刑室、毒气室等机械化杀人场,他拍摄了遇难者堆积如山的尸骨。在柏林,他目睹了第三帝国的最终灭亡,采访了被俘的纳粹特级战犯戈林和伦德斯等人。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