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斯诺 >  上一页    下一页
四〇


  此时,斯诺遇上了英国记者和电影制作者费利克斯·格林,他也在中国采访。斯诺的职业敏感性使他立即作出反应,他们两人报道的内容将会有重叠,格林也采访过周恩来,并准备为美国人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这迫使斯诺早日结束旅程,抢先写出报道。于是斯诺迅速结束在昆明至仰光的观光日程,立即飞离中国,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斯诺带回了近50万字的采访笔记、4000英尺的电影胶片和50个柯达照相胶卷。

  斯诺飞回瑞士,立即与《展望》杂志取得联系,要对这次到中国的实地考察写连续报道。他匆匆赶到纽约,12月为《展望》撰写了第一组报道,《展望》付给他15000美元的优厚报酬。斯诺要求杂志社的编辑们要对文字改动时必须经过他的同意,编辑们照办了。斯诺为杂志社对他的支持所表现的勇气很感激。但杂志社却在杂志同期内加上了编者按语:“中国共产党仍然把斯诺看作他们的朋友,很明显周恩来等人的谈话会被人们误以为是‘红色中国的宣传’,但我们认为仍有必要使美国人民和政府尽可能多了解一些中国人的情况和态度”。

  斯诺与周恩来谈论内容发表后,《展望》杂志遭受到各方面的压力。有的批评它不应该给中共官员讲话的篇幅。台湾国民党当局则发表声明,说斯诺的报道不客观不真实,是为中共作宣传。《堪萨斯明星报》则认为台湾方面把周的谈话看作是威胁而不是和解。美国参议院则在讨论对华政策时认为周恩来批评美国的两个中国政策是对美国的攻击,因而提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美国“不应该在炮火中退却”。

  《展望》杂志在各方压力下退却了,要求斯诺对后续报道作修改,双方争执不休。五个月之后,《展望》决定停止刊登斯诺的报道文章,他们告诉斯诺“我们十分怀疑你的报道中在许多事实和数据上的真实性,也很难接受你的偏激见解”。

  斯诺此时的满腔热情,不料被可笑的美国人迎头泼上一盆冷水。他急于想促使中美关系正常化,急于传达中国方面的和缓信息,却被孤傲自大的美国人视为挑战。他想向白宫解释中国的政策立场和意图,说服白宫改善中美关系,却遭到冷遇。当他克服困难步行到新上任的国务卿腊斯克办公室,等待会见,腊斯克却迟到了。而当斯诺讲话时,腊斯克却漫不经心地只顾狼吞虎咽他的早点,没几分钟又接听电话,匆忙离开办公室,结束谈话。他根本不把斯诺的亲历见闻放在眼里,这使斯诺近乎暴怒。曾资助斯诺访问中国的《展望》杂志现在又中止报道,斯诺想抢在没有中国经历的格林之前先入为主提前报道新中国见闻的计划落空了,格林的书已在排印之中。斯诺无可奈何地与出版商兰多姆公司协商,干脆等待修改、充实以后再出版。

  1962年11月,斯诺的第十部著作,《今日红色中国》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著作终于与美国读者见面了。书本厚达800页,新补充了一些资料,包括有说服力的粮食产量数字、各种农产品的含热量等,还有钢产量、工业产值等等。在书中,斯诺全面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人民生活、医疗卫生(尤其是他因病住院后对中医针灸的神奇的感受)、交通运输、城市乡村建设等各方面的政策与实况。他以大量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不会垮台,相反却受到人民愈来愈多的拥护;粮食危机并没有达到惊人的地步,并不像约瑟夫·艾尔索普凭空想象的报道“中国将付出一亿五千万生命的代价”。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专心致志地进行工作,虽然尚未完全摆脱贫困落后,但却已建立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而且是在几乎没有外援、不断冲破西方各种阻挠与严重障碍的条件下取得的。中国游泳事业的发展是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运动,不是准备进攻台湾,更不会潜海威胁美国。中国的国防建设是为了保卫国家不受任何侵略,不是为了侵略别国。中国的中央集权并不妨碍人民民主的实现。中国不存在实行普通的强制劳动,只是对罪犯才实行强制劳动改造。“一天必须干足24小时”纯属荒诞无稽的谣言。

  他再次提醒美国人,不要幻想制服中国,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同样一个中国,1948年那一年由于通货膨胀、资金外流,以致经济破败不堪;政府腐败无能,管理无力,贪污腐败,只知道依赖美国的援助。现在的中国竟然能在朝鲜打得联合国军队在和约上签字,成为世界空中四强,能够生产汽车、喷气飞机,甚至原子反应堆。对中国人来说,这岂不是令人万分激动的现象吗”?中国也很少得到苏联的帮助,谁也不能阻止她的发展,包括核武器在内,她将在60年代中期也拥有自己的原子弹武器。中国人有极强的独立自主精神,她不会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她有自己的外交政策,中国不会把自己交给莫斯科,也不会交给白宫。虽然中国方面仍在进行反美宣传,但“如果美国首先表态,中国还是有改善关系的愿望”。

  斯诺向美国人转达中国政府的愿望的同时,批评了美国过去的对华政策,同时又对新一届美国政府寄予希望。他想说服美国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中美双方利益出发,改善两国关系。他认为中美对峙中,美国应负主要责任,是美国首先割断了与中国的正式交往。“我作为一个美国人,有一种难以遏止的希望:美国应该更懂事些”。同时,他希望美国应先走一步,从台湾撤军;取消经济封锁、禁运;提供贸易优惠政策,邀请中国领导人访美;不要干预台湾问题。斯诺太想说服他的“山姆大叔”了,他的世界观点却难以让“山姆大叔”接受。

  斯诺在解释中国的同时并不回避中国存在的问题,诸如粮食短缺问题,个人崇拜现象的日益严重倾向,大跃进的失误,对彭德怀的处分不当,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批评意见。

  在书的封页印刷时,斯诺将书名定为《大河彼岸》,后来再版时又把书名改为《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针对美国的当时环境,斯诺取意于法国科学家一句名言:“大河约束了一种奇特公正。如果一个人因为生活在大河彼岸就有权杀死他,这将是最可笑不过的。”借意讽喻美国对大洋彼岸的中国的政策。

  《今日红色中国:大河彼岸》在美国出版后,像当年的《西行漫记》一样,引起了轰动,受到了赞誉,但不同的是,它却受到更多的攻击。美国历史学家霍华德·金评论说:“这是由我国最优秀的记者写的一部宏大的、勇敢的、辉煌的著作。”一个保守主义的学者说:“这是美国所出版的有关共产党中国的最充实的一本书。无论对于平民百姓,还是政府决策者,它都是值得一读的。很明显,在未来的数年里,除非对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加以重视,否则任何美国人都不能对共产党中国持有正确严肃的观点。”《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院年刊》称:这是斯诺的第二部杰作,“毫无疑问,不管是专家或一般读者,只要希望了解中国大陆,这本书就是必读之物”。甚至有人称之为了解新中国的百科全书。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