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斯诺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九 | |
|
|
他保持着“眼见为实”和“刨根究底”的特点,他边走边看边问,边记边想,不放过每一个细节。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经济严重困难中(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二年),粮食欠收,口粮短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饥荒。但斯诺发现与过去的萨拉齐这样的大规模的饥馑、饿殍遍野现象不同,只是一些个体现象和小范围的。为了说明问题,斯诺像科学家进行某种证明似的从实验中找数据。为了弄清楚一只土豆的营养成分,打电话到美国向朋友请教土豆的热量是多少,以此来说明用土豆为主食的缺粮区群众的生活状况。他要否定美国方面有关中国饥饿惨状的歪曲报道,以正视听,所以土豆的含热量是至关重要的事情了。 抚今忆昔,沧海桑田,新旧中国形成了鲜明对照,斯诺百感交集。曾经那么熟悉的中国,现在已变得十分生疏了,只有依稀可见的旧痕方可辨认了。乡村变了,城市变了,一切都在飞速地发生变化。北京变得“比以前更清洁,更有秩序更有纪律”。在北京的监狱里,以前关押的是革命者和进步人士,现在也变了,没有了过去的拥挤、混乱,没有粗暴、污秽;现在关押的是人民政权专政、改造的对象,有的是井然的秩序,清洁的牢房,必要的膳食。人道的境遇随时可见,并非像美国所传播的“血腥清洗”,“非人待遇”。 西安变了,过去渭河两岸散落的乡村、小镇,如今成为烟囱林立的工厂、四通八达的铁路现代化工业区。昔日贫瘠荒芜的陕北,在道路两旁已栽满了树木;走进乡村,“透过一个通向隔壁窑洞的门,我看见几双儿童雨鞋和一双帆布球鞋……一只柚木桌子和四把椅子,桌上还放着一只竹壳热水瓶、一把茶壶和一些瓷碗。我蓦地想到,在过去,这样一些东西只能在一个地主的家中看到;我还记得,在那时,仅仅为这么一只热水瓶,陕西的土匪也要来抢一下。” 重庆变了,肮脏的街道变得整洁了,污秽而破烂、滑溜溜的石级已不再存在了,被更换一新,不必再担心随时会滑倒;轿子和人力车没了,歌女舞女和像苍蝇般的娼妓不见了;只见人们都在忙于生产、经营。云南个旧锡矿那体无寸缕、骷髅般的童工不见了,矿工们有了劳动保护和安全设施;把鸦片汁涂抹在甘蔗上嚼食的孩子,现在口含糕点糖果。 在上海,斯诺住进以前住过的旅馆,与美国相比虽差些,但比旧上海的高级宾馆却舒适得多。他辗转反侧几度不能入睡,现在的上海黄浦江上没有游弋“保卫侨民”与租界的军舰,代之而起的是繁忙的运输货轮、客轮,笛声回荡。外滩公园里不再是西方人的乐园,现在是中国人自己休闲、娱乐场所,颐养天年的老人在打太极拳,儿童们在这里嬉笑追逐,一片祥和。过去, “上海——这个巨大的贫民窟,西方帝国主义者敲骨吸髓的地方,虚荣的社会,灯红酒绿的生活,建立于饥饿之上的巨商;言语混杂的租界城市,标奇立异的刺激:俱往矣”! “再见吧,坐在避弹车内,脑满肠肥,衣冠楚楚,对司机气指颐使的中国达官贵人们;帮会歹徒,敲诈金钱的骗子,绑票勒索的专家们;门禁森严的外国人俱乐部,穿着白色晚礼服的绅士们、女士们……一切夜生活:镀金的歌女,成百的舞厅,成千的舞女;数不清的鸦片烟馆,无处不有的赌场;猜拳行令的喧叫声,大厅内眩目的灯光,‘麻将’的碰撞声;在四川路酒吧间喝得酩酊大醉,在妓院里进出的海员们;在花街中急急忙忙奔走的娼妓和鸨母……再见吧,黄浦江上的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的白色巡逻艇,美其名曰: ‘保护外国人的生命财产’;日本侵略者和他们的继承人美国佬和国民党。旧中国最丑恶的‘东方巴黎’,统统都见鬼去吧”! 斯诺如果没有过去生活在中国的经历是无法看到新中国的巨大变化和成就表现在哪里的。正因为过去的经历为他认识新中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才有了惊喜的发现,也只有他才能客观地作出报道。尽管是在大灾中,他参观了上海市最贫困的地区,但他仍能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中国广大贫苦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正如毛泽东主席在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上铿锵有力地宣告:人民一旦操纵政权,它将迅速荡涤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医治好战争创伤,建立起一个繁荣昌盛的崭新的人民共和国。新中国就像一轮红日从东方喷薄而出,阳光普照大地。斯诺发现:嫖娼卖淫、赌博、吸毒绝迹了;旧中国的一切陈规陋习改变了;男女真正平等了,妇女和男子一样参加劳动和学习;包办婚姻、一夫多妻、虐待妇女、童养媳被法律禁止,实行的是婚姻自主自由、一夫一妻制,取缔童养媳,禁止殴打妻子,不准买卖儿童,不准虐待儿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相当发达的后期才实行的福利政策,在刚起步的社会主义中国就已实现(如教育、医疗卫生的普及)。 他还看到共产党党内的整风运动,惩治腐败分子,反对官僚主义,提倡政府官员的廉洁高效、克己奉公精神风貌。看到了翻身得解放成了国家主人的工人、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高度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群众对共产党的领导普遍地热烈欢迎。在没有民主传统,经历长期专制统治后的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有了民主权利,可以选举地方官员,监督各级官员。这在中国是新鲜事,是社会的进步。 来中国之前,斯诺说过:“一个民族的性格远比它的政治更为重要。”访问中国后,他认为“中国现代化的长征将是特殊的中国式的”。“必须看到今日的中国,是一个从古代跋涉而来的伟大人民所达到的时间和空间的转折点”。共产党政权是稳定的,困难是暂时的,中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会建设好这个东方大国。 3.倒春寒潮 斯诺在中国一直呆到1960年11月15日。10月12日,在毛泽东住处,斯诺与毛泽东进行了交谈,毛泽东请来了路易·艾黎和马海德。开始毛泽东主席还不知道斯诺与海伦已离婚,并且以为斯诺的女儿西安是海伦在中国所生。在会谈中,斯诺发现毛泽东的生活仍很简朴,保持着简单的饮食习惯;他的身体状况较好,虽已不能骑马,但仍能长距离游泳,并不像美国方面所宣传的说他中风了,一只手已不能动弹等。毛泽东主席向斯诺介绍了中国的国内情况,承认了中国还很穷,离现代化的距离还较大。谈到了大跃进的得失,中国人民要迅速发展的愿望与现实条件的落后之间的矛盾等。在谈到对外政策时,毛泽东说:“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斯诺是毛泽东在1949年后会见的第一个美国记者,毛泽东主席要求斯诺不要发表这次谈话的全部内容,但可以引用一些观点。在同周恩来的会谈中,周恩来给斯诺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中美谈判的大门是敞开的,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威胁下的谈判,一个重要条件是美国从台湾撤军。他暗示美国不能搞两个中国,美国撤军的时间和步骤可以具体讨论。至于中苏关系,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作协议,周认为苏联专家迟早是要回国的,分歧是存在的。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