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〇 | |
|
|
伏洛嘉的哥哥像英雄一样牺牲了。临死前,他最关心的是俄国军队是否已经收复了原先的阵地。伏洛嘉的死则完全没有被人觉察到,一直等到同伏洛嘉在一起的符兰回过头来才发现:“在伏洛嘉坚守的地方,有个穿军大衣的人脸朝下趴在那里。” 《现代人》杂志主编涅克拉索夫给予这篇小说高度的评价:“中篇小说是第一流的:精确、独特的观察,对事物和性格实质的深刻洞察,严格的、贯通全篇的真实按照本意提供塞瓦斯托波尔最后时日人们的内心感受,通过一个高尚青年未被生活丑恶沾染的天真美好的心灵的三棱镜,把内心的各种体验展现给读者伏洛嘉·柯捷尔卓夫在俄国文学中必将长久地生存下去,也许,他将伴随着人们对于塞瓦斯托波尔围困战的壮丽、悲惨和严酷岁月的回忆长存。” 总起来说,这3篇小说是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和见闻写成的,它不仅表现出作家对人民力量的重视和对人民命运的关注,而且克服了俄国文学中战争描写的虚假的浪漫主义倾向,描写了普通士兵和军官朴素但却悲壮的真正爱国主义,揭露了贵族军官的虚荣心和装腔作势,显示了他善于真实、细致、具体地描绘战争生活场景的才能,开创了俄国文学中战争描写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品的缺点,是未能具体地揭示这场战争的本质,只是从抽象的人道主义观点和千古不变的道德原则出发,谴责它的“愚蠢”和“可怕”。 塞瓦斯托波尔的战斗环境,引起托尔斯泰对于自己未来生活的思考。脱离军职、从事文学创作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越来越成熟。他在日记中写道:“军旅职业并非我的职业,为了使我能完全献身于文学,越早离开军队越好。” 著名文学家屠格涅夫也坚持说服托尔斯泰离开军队:“假如您能从克里木脱身,那就太好了。您已充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懦夫,但是,军旅仕途毕竟不是您的事,您的天职是做一个文学家、思想和语言的艺术家我向您重复一篇:你的武器是笔,而不是军刀,诗神不仅不喜欢无谓的奔波,而且还缠着您不放。” 尽管俄罗斯人民还在为塞瓦斯托波尔的陷落感到悲伤,但沙皇政府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已引起了全国巨大的社会性热潮。广大农民不愿再处于贵族地主所有制的统治之下,农奴解放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人们都在期待着发生巨大的变革,托尔斯泰怀着这种变革的希望,于1855年11月回到了彼得堡。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