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列夫·托尔斯泰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五 | |
|
|
由于克服了内心的惰性和精神麻痹状态,玛斯洛娃十分熟悉的极其痛苦的感情马上就迸发出来,虽然她和从前一样,力图把这种感情压下去,可是这种感情重新涌现之后却唤醒了她的思想和美好的愿望。与聂赫留道夫不同,玛斯洛娃的“复活”主要不是通过认识恶的危害性,而是通过认识善的可能性来实现的。 从前,恶摧残了她,降低了她身上的人的价值,这时,由于恢复了她心里从前曾经存在过的信心,由于她重新相信世界上还存在着不是建立在欺骗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她就逐渐挺直了腰杆,心里出现了真正人的感情。不管玛斯洛娃开始时对待已经悔过了聂赫留道夫如何充满敌意,但是聂赫留道夫孜孜不倦地为她的冤案奔走,终于感动了她。她宽恕了他,并重新爱上了他。为了他,玛斯洛娃戒烟忌酒,不再对男人卖弄风情;聂赫留道夫要她去医院,她就去;她做着一切让聂赫留道夫感到高兴和愉快的事情,她觉得幸福。 聂赫留道夫第3次探望玛斯洛娃时,带来了一张昔日的合家照片,照片上是他已故的姑母、大学时代的他和美丽的卡秋莎。玛斯洛娃用斜睨的目光看了他一眼。当她听说聂赫留道夫要到彼得堡去为她的案子申诉时,她仍旧回答说:“现在,撤销也好,不撤销也好,在我都是一样了。”但她的目光表明了她感情的变化,她又爱上了他,而且爱得那么深。这一天,只要她一个人在时,她就几次拿出照片,欣赏地看一眼。 玛斯洛娃宽恕并重新爱上了聂赫留道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由于生活环境和视野的限制,玛斯洛娃来不及,也不可能思考更为深刻的生活真理。如果她只面对聂赫留道夫一个人,她的心目中只有对聂赫留道夫的爱,那么她将会遇到安娜·卡列尼娜那样的悲剧下场。虽然聂赫留道夫把她从浑沌中唤醒过来,但聂赫留道夫对她只有抽象的道义感,这种感情是难以持久的,迟早会枯萎的。 玛斯洛娃真正的精神复活是在流放西伯利亚途中和政治犯接近开始的,她接近的是玛丽亚·巴甫洛夫娜那种类型的革命者,她称这些人是“优秀的人们”,政治犯中的某些人给了她“决定性的、最良好的影响”,“她很容易的、一点不费力的了解了指导那些人的行为的动机他们当中有些人原是属于特权阶层的,却为了平民而牺牲他们的特权,他们的自由,甚至他们的生命。这就使得她特别看重他们,佩服他们”。 玛斯洛娃和这些新伙伴的接触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内容,她看到了一个新的天地,这里的人们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相尊重的,她逐渐认识到了做人的尊严,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个性。她主动地为政治犯们料理家务,她在政治犯中受到了人们的尊重,政治犯玛丽亚·巴甫洛夫娜评价她说:“尽管她的过去是那样,她却是一个最有道德的人而且她有那么优美的感情。”政治犯西蒙松则认为她“具有特别高尚的道德品质”。 玛斯洛娃逐渐有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在一次政治犯谈论对待人民的态度时,她说出了“我觉得老百姓是受着欺侮的”。她明白了个人的命运是全体受屈辱的人民命运的一部分,只有跟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摆脱受欺侮的地位,这样,社会问题和个人命运融为一体了。 玛斯洛娃最终拒绝了聂赫留道夫的结婚建议,这时的想法似乎跟过去没有两样:宽恕他,爱他,但又害怕同他结合会破坏他的生活。然而从玛斯洛娃的内心来看,她的思想、感情,甚至人格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玛斯洛娃逐渐明白了她和聂赫留道夫之间要恢复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已不再可能,哪怕他们过去有过纯洁而美好的初恋,她遭受背弃与凌辱的岁月,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过去。但是,10年的污秽、屈辱和辛酸在玛斯洛娃心中留下的阴影不是人力所能消除的,只有在与革命者的接近中才能使她这颗凄凉而寂寞的心灵得到慰藉。革命者身上一股亲切吸引力,而聂赫留道夫身上却没有。革命者西蒙松向她表示了爱情,她发现这爱情跟聂赫留道夫的有区别:前者是因为同情她而爱她,而后者,说是为了忏悔,为了请求宽恕,所以玛斯洛娃拒绝了聂赫留道夫,而和政治犯西蒙松结合了。 玛斯洛娃的精神复活了,她大步向革命者的流放队伍走去,消失在灰蒙蒙的人流之中。 贯穿《复活》的女主人公卡秋莎·玛斯洛娃是最动人的形象,她这样身世凄凉的妇女在旧社会是很典型的,她的遭遇永远使人心酸,沙皇的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了多少灾难、多少不幸!托尔斯泰不仅通过她的遭遇控诉了整个社会制度,而且通过这一形象,讴歌了人民的高尚道德和无私精神,特别在小说的第3部分写出了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妇女的新生,在一定程度上历史地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觉醒,同时证实了托尔斯泰晚年创作中民主性和人民性倾向的深刻发展,从《哥萨克》的玛丽雅娜到《复活》的玛斯洛娃,作家在思想探索和艺术创作上迈出了何等艰苦的、意义重大的一步! 聂赫留道夫是小说中的男主公,是一个由堕落走向“复活”的贵族探索者的形象。 大学时代的聂赫留道夫,是一个纯洁、高尚、富于理想的贵族青年,19岁那年第一次去姑母的庄园消夏,感到有一种非常兴奋的心情,当时他正被斯宾塞的学说所吸引,他决定“不再享有土地所有权”,他写的论文就是用的这个题目。在这里,他认识了姑母家“半是养女,半是婢女”的卡秋莎·玛斯洛娃,两人一见钟情,产生了真挚的爱情。 可是3年之后,当他再次与玛斯洛娃相见时,他已经在彼得堡上流社会腐败生活的熏陶下,精神面貌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变成了一个堕落的花花公子,一个彻底的利己主义者。他践踏了纯洁的爱情,诱奸了玛斯洛娃,事后丢给她一百个卢布一走了之,并以‘大家素来都是这样的”安慰自己,心安理得地走向更加腐化堕落的生活。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