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泰戈尔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四 | |
|
|
1927年7月,泰戈尔再次启程访问东南亚的诸国,这已经是他年过六旬的生命里第九次的出国旅行了。他所到之处,无论是新加坡、马六甲和吉隆坡,还是怡保、太平和槟榔屿,无处不受到热情的接待。在前往印度尼西亚的船上他写下了一篇赞美爪哇岛的长诗。在对爪哇岛和巴厘岛进行访问时,那里迷人的歌舞剧和动人的传统文化艺术也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之中。 泰戈尔对印度尼西亚的访问,使得两国之间中断了几个世纪的文化交流得以恢复,而且两国之间的留学生交换也由此开始。此外,爪哇的蜡染技艺也是因为这一次的旅行而首次输送到和平之乡桑地尼克坦,并逐渐传至印度的其他地方。对那里的陵庙建筑、群岛风光、居民的热情,以及那里与自己的祖国印度的文化亲缘,都使泰戈尔难以忘怀这次印尼之行。离开印度尼西亚这个岛国不久,他又将访问的欢愉写在了动人的诗篇《萨格利卡》中。归途中,他还在泰国作了几天的访问,所到之处都进行了演讲,也受到了当地各界人士的热情欢迎。在曼谷大学,他还作了以教育为题的演讲。这一年年底,由于泰戈尔要在12月里主持和平之乡一年一度的庆祝例会,所以他结束了这次东南亚的宜人旅行。 1928年,泰戈尔收到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邀请函,请他前去演讲,于是他准备再次踏上出国访问的旅途。不巧的是,诗人在马德拉斯就病倒了,在当地休养了一段时日后他乘船来到锡兰,希望在那里恢复健康再前往欧洲。然而在科伦坡休养的10天里,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明显的好转,所以他决定暂时放弃这次访英旅行,又返回了印度。 应老朋友的邀请,泰戈尔来到班加罗尔继续休养,在这3周短暂的时间里,诗人的创作从未停止。他不仅续完了去年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交流》,还创作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小说《最终的诗篇》。令人惊异的是,这两部风格迥异的长篇力作,是泰戈尔在同一时期创作的。《交流》是1927年泰戈尔开始构思的长篇小说中的第一部。他本想写一部家族小说巨著,但小说在创作过程中有了改变。在他完成第一部后,由于种种原因,他决定放弃创作这个宏伟巨著的计划,所以目前我们所见到的《交流》,只是这本未能完成的宏篇巨制中的第一部。 小说的情节围绕库姆蒂妮和她的丈夫摩多休顿展开。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库姆蒂妮,自幼受到旧式家庭的熏染,珍视名誉、自尊和教养胜于重视财富甚至生命本身。她美丽善良,又温柔隐忍,但是外表的柔和沉静并不能掩盖住她内心的尊严与自重。她的丈夫摩多休顿则是一个典型的暴发户,作为新兴的实业家和拥有百万家财的企业巨头,他精力充沛,极富开拓进取,但性格粗鲁而专横,视金钱为万能之物。 性格与教养的不同使这对夫妻之间渐渐起了冲突:冷漠无礼的摩多休顿,把自己可爱的小新娘仅仅当做一件自己以金钱、武力夺取的附属品,认为她就像自己开的一家商号似的,理所应当地该归自己控制。而库姆蒂妮因为沿袭家族观念以及受印度教传统的影响,努力让自己成为标准的贤妻良母。但是一次次的争执过后,库姆蒂妮心中的叛逆精神觉醒了。而摩多休顿也逐渐困惑地发现,他可以控制妻子的肉体,却无法控制她的自由心灵和不羁的个性。 《交流》这部小说中,那些细腻生动而又趣味无穷的心理描写是最引人注目的。而这种心理刻画在丈夫对妻子态度的微妙变化之中展现得最为动人。开始,丈夫对妻子的无礼、几近冷漠与粗鄙,然而后来这个常为小事就发怒、折磨别人的摩多休顿,却由于妻子坚决维护自己独立人格的抗拒渐渐对自己丧失信心。后来,倒是他对妻子生出柔顺之情和敬畏之意,而这些令他困窘,因为这些可是他从来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的,他更不明白这是怎么产生的。 其实,《交流》这部小说也有着时代的特征和印痕,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印度近代社会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即宁可失去财富,也要维护尊严、教养和传统旧式望族与追逐金钱、权力、利己的新贵之间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激烈冲突。 泰戈尔以多年的处世经历形成的冷静从容而又细致周详的目光观察着生活,孕育出一部反映变化纷坛时代的《交流》;与此同时,他心中的诗情依然蓬勃旺盛,又创作出一部其中约有一半是诗的长篇小说—— 《最终的诗篇》。 这部有关青年人的小说立即成为孟加拉的畅销书。毫无疑问,它是一部极富抒情意味的作品。印度的评论家都认为《最终的诗篇》是一部无与伦比的杰作。由于它那诙谐而又妙趣横生的对话、富有诗意的场景、快速变换的节奏,令当时的孟加拉青年为之倾倒。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孟加拉青年知识分子的故事。他生长于加尔各答一个高度欧化的家庭,曾留学英国,在牛津大学接受了现代教育,归国之后专心一意地从事着律师工作,前程远大。牛津大学的教育也给了他种种与众不同之处:他喜欢奇想;他渴望改善国家目前不太遂自己心愿的状况;渴望独创。但是,他突然遇到了一位与自己性格迥然相异的姑娘。使一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姿容秀丽的姑娘是大学校长的女儿,她虽也受过极好的教育,却从不嘲弄别人的无知。她仪态优雅,感情深沉细腻,充满爱心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一向惯于在社交界中与小姐们做爱情游戏的他,无比倾慕这个女孩,并且在两人开始恋爱之后,他竟惊异地发现自己的身上原来也隐藏着真诚美好的情感。 可是,这种真诚的内心体验和他多年来形成的种种习惯截然相反。 她与他水火不容,以至于他在感到惊喜与幸福的同时,却又无比惶惑和感伤,因为他违背了自己的个性。善良敏感的姑娘也意识到,他爱的人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他塑造出来心中的偶像。于是,为着避免悲剧的发生,她决定毁掉两人的婚约,给他自由。姑娘最后只给他留下一首感情深沉、动人心扉的诗,然后便像脚步声一样,永远从他的生活中失去了踪迹。 《最终的诗篇》的叙事散文中织入了美妙的诗篇,泰戈尔圆熟、新颖的创作技巧,再加之长盛不衰的爱情主题和小说机智、抒情的笔触,使得这部小说具有动人的魅力。 第二十三章 诗与画 《最终的诗篇》这部小说在1929年出版,使泰戈尔众多的同时代人为之赞叹不已,他们请求诗人编写一部他自己的爱情诗集。勤奋不息的诗人于是在当年就创作出版了爱情诗集《摩福阿》,那些充满真诚的感情与青春活力的爱情诗篇,给读者以无上的感动与享受。 摩福阿,又译玛花,是一种于暮春时节开放的印度花朵,它生长在森林中某类质地坚实、枝干参天的大树之上,香气非常浓郁甜美。在孟加拉的农村中,这种花儿还常用来酿酒。初尝此酒时还以为是柔和的甜酒,然而它却能让饮者很快醉倒。这部诗集与泰戈尔早年的爱情诗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它不同于《刚与柔》和《齐德拉》中对肉体的描写,亦异于《渡河》中的诗篇那种被拘束着的情感。《摩福阿》中的爱情诗热烈动人,语言也分外清新有力,体现出了成熟爱情的特质。 在这些诗作中,印度女性一改往昔顺从忍受的柔弱形象,成长为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在《告别》中,爱情坚信自己拥有能够战胜死亡的强大力量;在《挑战》一诗里,妻子向丈夫表白自己绝不会是他前进中的负担,而是可以与他共同分忧、共同负重的旅伴;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无畏》这首诗,它昭示着人间爱情的真谛——以乐观精神去战胜命运: 心上的人儿,你和我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制作一个玩具叫做天国。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