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泰戈尔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三七 | |
|
|
比这些偶然性情节更为离奇偶然的是:当他知道了闷死在地窖里的正是自己的亲孙子时,为什么不告诉自己的儿子、不把孙子救出来?而尼代·巴尔这个具有“坚强的个性”的孩子,又为什么居然接受了老吝啬鬼的摆布,愿意到地窖里去?爷爷闷死亲孙这一令人百思不解的偶然情节,正是祖孙二个性格发展必然结果,是在两个性格发展的必然趋向相碰撞之后构成了偶然情节。老“吸血鬼”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贪婪,今生想要占有他的财产,梦想来世继续占有他的一切财富。因而,他要找一个孩子到地窖里做他的“看财鬼”。他的迷信观念认为这会使他那一罐罐的卢比和金币,在来世还是属于他的。尼代·巴尔的想法很简单:逃学。这是他的许多言行的根本出发点。他的性格就是只要有利于逃学就干。因而,逃避父亲寻找,不去上学,是孩子性格发展的逻辑。这正是泰戈尔在偶然性情节处理上匠心独到之处。可以说,这种在情节处理上以偶然事件吸引读者,以偶然事件反映生活真实的高度技巧,正是泰戈尔短篇小说的一种主要艺术特色,也是泰戈尔的艺术匠心所在。 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往往运用真实的细节描写,充实故事情节的血肉,增强人物形象的个性光彩,给人留下经久不忘的深刻印象,这是泰戈尔短篇小说的另一优势。同时,他的小说在选取和提炼细节上有许多惊人之笔,显示了作家卓越的艺术才华。为了把人物写活,他总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从社会生活中选取提炼发人深省的细节。这样的细节描写往往对突出人物的个性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喀布尔人》中,这个“从喀布尔来的人”的姓名不详。他是个体格强壮的帕坦人,穿一身宽松而肮脏的衣服。他曾因斗殴被捕入狱,监禁使他更加狂暴,用他自己的说法,进监狱是到了“老丈人家”里。 这人行为粗野,没有教养,但与外号“小话匣子”的五岁小女孩敏妮的友谊却让人感动。喀布尔人常给这个加尔各答一个作家的小女儿带去一些杏仁、葡萄干和葡萄;但却从不要钱。这使孩子的母亲对喀布尔人产生了种种疑虑和担心:恐怕这个大汉会把女儿抱走,或者把女儿装到背着的大口袋里拐跑。多年以后,刚刚出狱的喀布尔人又给已经长大了的,快要出嫁的作家女儿带去一些干果。当作家接过来东西要给他钱时,他却抓住作家的手说:“不要给我钱!——您有一个小姑娘,在我家里我也有一个像她那么大的小姑娘。 我想到她,就带点果子给您的孩子——不是要赚钱的。” 这时,“他伸手到宽大的长袍里,掏出一张又小又脏的纸来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手印,不是相片,也不是一幅画像当他每年到加尔各答街上卖货的时候,他自己的小女儿的印迹总在他心上”。这一细节使人们终于认识了喀布尔人,任何疑虑和担心都会云消雾散,而且会对喀布尔人肃然起敬。泰戈尔对“小小的手印”这一细节的渲染,使喀布尔小贩这一形象更加血肉丰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生动逼真的印象使人终生难忘。仿佛一提到父爱,便会使我们想起这个喀布尔人,想起这一细节——它对喀布尔人爱子之心的展示,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更具文学史的典型意义。 小说《法官》中,卡希洛达囚拘狱中,头发里藏着一个戒指,被看守拿走了。她大吵大闹,让看守还给她。法官在一旁暗笑:“只不过再有一天,她就要被绞死,可是她还舍不得这个戒指——珠宝真是女人的性命。”法官拿着看守交出的戒指,“反复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像碰着烧红的炭”,因为戒指上镌刻着一个名字:比诺德·钱德拉。法官“不再看戒指了,他全神贯注地望着卡希洛达的脸。24年前另一张脸出现在他眼前:一张娇羞畏怯的、柔情脉脉眼泪汪汪的脸。毫无疑问,两张脸是同一个人”。戒指这个细节,像镜子一样反映了卡希洛达和法官的个性特征。卡希洛达,临死前还把戒指看得比性命还重要。 这表明:她“为了糊口的一把米”,是找过无数的男人,但是,她始终怀念的、钟情的男人依然是比诺德·钱德拉。在这里,闪烁着这个不幸女人的善良、纯洁和美丽的个性光辉。法官,24年前,他用比诺德·钱德拉的假名,把她引诱出来,过了几天就把她遗弃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使她不得不堕入风尘。24年后,他又判处她死刑。这个小小的戒指照出了法官肮脏和卑鄙的灵魂,使人看到法官就是罪犯,是个地道的衣冠禽兽。同时,这一细节在深化主题和揭示主题方面,也发挥了有力的作用,深刻地揭露了殖民主义法官利用欧洲资本主义法律和印度封建主义宗教迫害人民的罪恶。因此,这篇小说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 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创作还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 在运用素材刻化主要人物形象时,严格根据主题的需要,注意撷取最生动、最典型的生活片断突出人物形象的特征,努力避免有闻必录、平铺直叙。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由于篇幅限制,不能象长篇小说那样全面、细致地展开描绘和介绍,常常只能是加以概括、集中地叙述和说明。《河边的台阶》中的苦森,从8岁成为寡妇,直到18岁,有10年的成长和变化的过程。对此,作者并没有进行全面精细的描写刻划。 而是着重渲染苦森的“美和青春”:“雨季一来,恒河的水很快就涨得满满的。像河水一样,苦森的美和青春也就一天一天地成熟了。她那深色的长衣,带着愁思的面孔和贞静幽娴的态度,给她的青春蒙上了一块面纱,使男人看了,就好像在雾里一样,看不清楚。10年一晃就过去了,似乎并没有人注意苦森已经长大成人了。”这段描写已经向读者暗示:如此美丽和充满青春活力的苦森,应该有她自己的欢乐、幸福、爱情和家庭;但是,这一切却被苦行主义给毁掉了。泰戈尔仅仅用一百多字就精炼、概括地展示了苦森10年变化的特点。这种根据主题的需要严格处理素材和突出人物特点的艺术手法,确实别出心裁,取得了出奇制胜的感人效果。而且,这种描写增强了作品主题的揭露性和批判性。同时,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艺术功力。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