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〇


  §第五章 历尽磨难话艰辛

  1859年3月,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准退职,并有权居住在除首都以外的任何地方,有权按一般的规定发表作品。这之前他创作了两部中篇小说:《舅舅的梦》和《斯捷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这是他试图用喜剧体裁进行创作的尝试,但事实证明,他可能更适合创作悲剧。

  在特维尔作短暂停留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向彼得堡进发。整整十年的忧患生活抛在后边了,作为一个人,公民和艺术家,他获得了新生。旅行者随身带着几本鲜为人知的笔记,这些笔记很快便给他带来了世界性荣誉,这就是《死屋手记》头几章的草稿。

  彼得堡在动荡之中,全国都处在一片动荡之中。

  因为农民改革正经历着一场尖锐的危机。因为沙皇虽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但政府只打算让农民获得人身解放,并不允许他们占有土地。“这是导致饥饿和无家可归的解放”,赫尔岑的《钟声》愤怒地警告说。随着“2月19日法令”的公布,农民起义的浪潮遍及全俄,车尔尼雪夫斯基无疑一直站在运动的最前列,他对贵族推行的这次改革采取否定态度。整个俄国处在革命的情势下。

  陀思妥耶夫斯基就在这种气氛中回到了彼得堡,而且一到彼得堡就敏感地注意到了这些情况,他回来时没有悲观失望,没有颓唐来消沉他那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感到惊奇。他很快就投入了紧张火热的文学活动中,似乎想把西伯利亚虚掷的十年时光补回来。

  还在1858年,费奥多尔的哥哥米哈伊尔就利用政府的自由主义倾向,获准创办了一个文学和政治性周刊《时报》,当时它的发行量很小,1860年春,这个小型刊物获得了新生,发行量有所扩大,米哈伊尔负责正式的文学和政治述评编辑,费奥多尔成了该刊的主要撰稿人和实际编辑。

  1860年9月,《时报》杂志发表了一篇声明——这是新的文学流派即根基主义的宣言书,同时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当时一些最迫切的问题的答复。

  根基主义纲领是以唯心史观、对俄国现实生活的理想主义理解以及斯拉夫派关于俄国农民温顺谦恭、逆来顺受的学说为依据的。这一切都是对涅克拉索夫主编的进步杂志《现代人》的唯物主义和革命性纲领的明显挑战。在对平民知识分子文学的战斗思想进行攻讦并反对用革命方法对俄国实行改造的同时,根基主义都把当时已经形成的资产阶级君主制视为管理国家的最进步的形式。他们认为,这便是知识界同农民、沙皇同人民大众相结合的宗法制田园生活。在农民问题上,根基主义者采取温和的立场。该杂志坚持保守的原则,断言俄国历史上未曾发生过阶级的对抗,有的只是农奴与地主之间的和睦一致。

  这些思想反映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整个世界观的保守和倒退,在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在任何人都看得出沙皇的解放农奴是一场骗局的时候,他居然宣扬阶级调和论,居然向往宗法制的田园生活,这不能不使人感到十年流放生活使他改变了许多,他已不复是那个空想社会主义者陀思妥耶夫斯基了。

  不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才华,他在思想探索方面的饱满热情,他那政治家的战斗气质,都使《时报》杂志在他编辑的两年半时间里发表了一系列优秀作品,它们是真正的文学。它甚至刊载过无产阶级的小说译文:伊丽莎白·盖斯凯尔著的《玛丽·巴顿: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史》。然而杂志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编辑本人的两部作品:《死屋手记》和《被欺凌与被侮辱的》,尽管杂志采取了温和主义的立场,但两部作品无疑是属于解放运动的。

  《死屋手记》从1855年左右开始撰写,1860年《俄罗斯世界》报上发表了开头部分。1860年—1862年在《时报》杂志连载。

  《死屋手记》描写了苦工监狱令人战粟的苦难生活。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因犯杀妻罪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他出身贵族,极有学问,人们说他是疯子。他在孤寂中死去,留下一本十年铁窗生活的不连贯的笔记。其实这是作者四年苦役生活的真实写照。监狱里执刑官们一个个都是虐待狂,少校是一个可怕的人。

  “监狱里的人都憎恨他,像见了瘟疫似的怕他”,而舍列比雅特尼科夫中尉把棍子打人当成艺术享受,津津乐道地发明各种各样刑罚。犯人在受罚前通常要恳求执刑官手下留情,中尉总是格外柔和地对他们说他会宽厚仁慈的,可是在执行时,中尉却命令士兵使劲打那些求情的人,然后他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作者借此要说明人的天性能扭曲到什么程度。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