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一二 | |
|
|
彼得洛维奇的一个朋友是包打听,他终于弄清了尼丽正是公爵的女儿,就是他引诱了她母亲,抢走了她外公的财产。尼丽的母亲还是公爵的正式妻子,但苦于找不到证据。这时,公爵又找到一个15岁的姑娘准备结婚,她是将军的女儿,非常富有。阿略沙和卡佳结了婚,尼丽在伊赫曼涅夫家因病去世。娜泰莎和父母一起离开了彼得堡。 华尔戈夫斯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第一个资产阶级化的人,事业家、冒险家、野心家无耻之徒的详尽完备的形象。这种人丧失了任何一点良心和人格,是一种兽性的利己主义。他认为“一切都是为我,世界是为我而创造的”,“只有有利可图的时候我才认为自己负有责任爱自己——这是我所承认的一条规则”,“生活是一种商业勾当我没有、也不想有理想”,“我喜爱权势、官衔、漂亮的住宅,打牌押大的赌注。可是,主要的一点,主要的一点是——女人我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情受过良心责备。我一切都同意,只要对我有好处。” 反映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里的社会抗议,正是针对华尔戈夫斯基之流的统治者,针对他们万能的权力,横暴的枷锁而发的,然而如同杰符什金想保护瓦莲卡的名誉一样:抗议的人被可耻地逐出门外。于是,他们只能用倔强的容忍和高傲的蔑视来对待侮辱和损害。以被损害者彼此之爱来溶解苦难。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只有这样才是摆脱痛苦的唯一途径,他宣扬一种基督徒式的忍从和受难精神,这不能不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 另外,用个人心理学主题来代替社会主题也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阿略沙的行为在小说里被解释为可爱、幼稚的表现。阿略沙甚至还会引起读者的怜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而娜泰莎也为他辩护。杜勃罗留波夫把阿略沙称为臭瓢虫,而说故事的人——即彼得罗维奇却把他赞美做天上的安琪儿,从说故事的人的观点看来,读者应该深深地同情阿略沙徘徊于两个少女之间,同情不幸的他这样痛心地忏悔,同情他的真诚、天真和毫无保障。这才奇怪呢,这里没有上流社会仗势欺人的恶霸,却只有自己也被欺凌,因为内心分裂而痛苦的人。而卡佳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娇媚纯洁,聪明慷慨。阿略沙觉得他跟卡佳在一起会幸福,跟娜泰莎在一起不会幸福,因此,了解儿子性格的公爵倒好像是为了儿子的幸福才尽力撮合阿略沙和卡佳的,倒好像不是为了百万钱财,这才更奇怪呢,而公爵居然为此说出一番公正合理的话来。 相反,娜泰莎也很难让读者同情她,她抛弃濒于绝境的双亲,投到仇人那一边去,等于授人以柄,因为当初公爵正是借口这个才弄得他们家破人亡的,可她欣赏的阿略沙不过是个渺小的人,这种爱情有什么价值可言就很难说了,而且她还宣称她要做他的女奴隶,看到他去找妓女她既痛苦又愉快,这怎么让人同情她呢。 《穷人》是善良的人,《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就成了驯良的人,人道主义被基督的感伤主义代替了,以后作品中排山倒海地发展起来的“地狱般”的主题在这部小说里已露了端倪。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