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雪莱 > | 上一页 下一页 |
二〇 | |
|
|
§范妮和哈丽艾特 他们决定取道勒阿弗尔回国,途经巴黎并在鲁昂停留。之后又从勒阿弗尔坐了26个小时的船到达朴次茅斯港。在朴次茅斯他们分手,雪莱直接到达伦敦,玛丽、克莱尔、小威廉和奶妈则前往巴恩,因为克莱尔不愿带着身孕回到伦敦。玛丽悉心地陪伴着她的异母的妹妹,在她最孤苦无助的时候给予她关心和安慰。 在伦敦,雪莱见到了范妮。 范妮是葛德文寓所中唯一与葛德文夫妇毫无血缘关系又把他们称作父母的孩子,也是三个女儿中唯一留在家里的孩子。她虽然温柔、贤淑、懂事却既没有情人也没有丈夫。她一直以她特有的敏感和细腻的心爱着雪莱,并希望雪莱也钟情于她,可雪莱燃着爱的眼神只钟情于玛丽一个人。范妮的希望破碎了。在空虚、经济拮据的家庭里,范妮得不到一点家庭的温暖,葛德文说她应该出去谋份职业,葛德文太太也一向对她没有好脸色。玛丽他们尚在瑞士的时候,范妮曾给他们写过信,信中诉说自己如何不幸如何苦闷,说她十分羡慕两个妹妹在异国自由轻快的生活,说她也喜欢拜伦的诗,希望有缘与他一见玛丽很快回信安慰了她。 范妮很希望离开斯金纳大街,有一份工作,有自己的生活。她虔诚地等待他们顽固的姨妈决定她是否能去一所“贵族女子学校”工作。也许是因为她的出生,或是玛丽和简的出逃,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她的希望又成了泡影。为此,范妮更为消极苦闷了。 当雪莱在伦敦见到范妮以后,她明显地感觉到范妮怀着一种古怪的怨恨情绪,并且思想感觉十分不稳定。在此之后的范妮寄给玛丽的信中,克莱尔颇有见地认为范妮神志混乱。 雪莱回到巴恩以后,他们的生活是宁静而愉快的。 玛丽忙于写作《弗兰肯斯坦》,雪莱正在创作《莱昂和茜丝娜》,后改名为《伊斯兰的起义》,克莱尔则精神紧张地等待着孩子的出生。克莱尔对肚里的孩子十分敏感,当范妮要来拜访他们的时候,她坚决反对。 后来范妮又寄来一封信,信中流露出一种含糊不清的隐约的悲壮的感情。她提到母亲以前未遂的自杀企图,提到别人认为她的生存是“有罪的”,提到她成为家人的累赘。接着,范妮又从离巴恩很近的布里斯托尔寄来一封信,信中说她想同他们告别却没有勇气,她希望他们永远忘掉她。“我动身到别处去了,但愿此去永远不再复返。” 雪莱立刻赶往布里斯托尔,当晚便回来了。他找遍各处旅馆、驿站都不见范妮的踪影。次日清晨,雪莱又赶到布里斯托尔,这一次他带回的消息却使玛丽和克莱尔震惊万分:范妮自杀了。 范妮在布里斯托尔的一个小旅店下榻,便闭门不出。翌日,旅店侍者破门而入,便发现她已经死去多时了。桌上留下了一个鸦片酊空瓶和一封未写完的信,信中表达了她生活的诸多无奈和苦闷,她最大的希望就是他们永远忘记她。 范妮生前在他们的生活中无足轻重,她的死却带来了强大的震动。葛德文太太暗示说范妮是由于暗恋雪莱又无法表白而自杀的,雪莱也回忆起当初对范妮确实有一些激情的表示,于是自责不已。玛丽也认识到她和雪莱的出逃是范妮悲剧的开始,她以前很少想什么办法来减轻姐姐的痛苦。克莱尔也明白是她侵占了范妮在玛丽生活中的位置,不然范妮也不会那么孤苦无助的。 雪莱想出去散散心,就决定去拜访年轻的诗人、评论家利·亨特。利·亨特在他的《观察家》上曾给予雪莱某种肯定和赞扬。当时雪莱的《莱昂和茜丝娜》正在创作中,结识亨特以及他的朋友无疑对雪莱是大有裨益的。 一直以来,雪莱与拜伦保持着书信联系,雪莱帮助拜伦处理《恰尔德·哈罗尔德》(第三章)的出版事宜。此时拜伦劝雪莱去意大利生活被玛丽拒绝了,她认为英国更适合雪莱的发展。 | |
|
|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 |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