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故事汇 > 名人传记 > 雨果 >  上一页    下一页
一四


  3个星期后,这部小说写完了。它被取名为《死囚末日记》。为了显得真实可信,小说采用日记体,不加署名发表。作者有意让书中主角保持绝对非人称形式,使读者不会将其与其他任何罪犯相联系,而看作所有罪犯的代表。这部小说于1829年2月出版。

  《死囚末日记》共49节。第一节概述囚犯等待判刑前的痛苦。第二节描述了法庭审判的情景,囚犯经3天审讯后被判处死刑,关入死牢。第3至第17节,记述死囚在等候上诉回音的6周间的日益增长的恐怖情绪。第18至49节,描写死囚被行刑前的经历和感受。小说展示了一个死囚在行刑前的恐怖心灵历程。

  作者试图通过对囚犯内心痛苦的生动描绘,突出其反对死刑的主题。

  雨果的这部纪实性的长篇小说具有拓荒性的意义。

  后来的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作品比雨果的这部作品更为成功和深刻,但他是最早把注意力投向那被人遗忘的社会黑暗角落的作家,是他将人道主义的思想用生动的文学形式鲜明地表现出来。

  朋友们都为雨果的成功高兴。这部作品也受到了俄国文学家赫尔岑和别林斯基的赞扬。但它也受到了保皇派的咒骂。拥护君主制的《日报》咬牙切齿地写道:“我们永远不能宽恕他那执意玷污人类灵魂,破坏整个民族安定的企图让我们摆脱这种赤裸裸的真理吧。”

  荣辱毁誉总是相伴相生的。雨果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五年以后,雨果发表了一篇类似主题的短篇小说《克洛德·格》。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穷愁潦倒的善良工人偷了一次东西,被判处五年徒刑,在狱中受到狱吏的虐待而被逼杀人,最后被判处死刑。小说揭示了人物悲剧的发生根源,对当代社会不公正的法律制度进行了批判。

  值得一提的是,在《死囚末日记》出版前的一月份,雨果出版了诗集《东方集》。这部诗集中的作品摆脱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情调。

  诗歌中出现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解放斗争的讴歌。其中一首《被占领的城市》谴责了专制王权的暴虐统治:

  王呵,火焰谨奉王命熊熊燃起,吞没一切,它咆哮如雷,窒息了你的人民的呼喊;那有千只胳膊的凶手象巨人矗立,那被火焰拥抱的宫殿正在化为坟场父老、妻女、夫妇,全在它的利刃下倒落;群鸦环绕着这个城市号啼不停。

  少女的心怦怦跳动,作母亲的浑身发抖!

  王呵,她们在哭泣她们那凋谢的青春;暴戾的战马把她们还未断气的尸体,给了打击和强吻的蹂躏,拖到帐篷的外边!

  所有的幼小孩童被践踏在铺路石板下面,还在喘息;铁蹄浸润在他们的血泊里与作者的第一部诗集相比,雨果的思想显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更重要的是其诗歌形式的变化。

  那铿锵有力的语言,那和谐一体的诗韵诗节,令人惊赞不已。且让我们引述那首超越时空的《消魂》结束这一小节:

  一天夜里我独立旷野:

  天上无云,海上无帆,我的目光越过了万水千山。

  高山、森林乃至整个大自然仿佛随同我向灿烂的群星,向汹涌的海洋一起叩问上苍。

  金灿灿的星辰无穷无尽,时而静寂,时而大声,在永恒的和谐中,垂下了它那辉煌的王冠,蓝色的海浪骄傲地掠过,落下了多沫的波峰——它们一齐反复说:

  它,全能的造物主,就是一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上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