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2期
《紫藤萝瀑布》的语感教学
作者:盛新波
一、比照探幽,品味语言美
初中语文教学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一方面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文学功底,另一方面这种功底又是很浅薄的。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止步于字词解释的小学语文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单调的填鸭式的思想内容的阐发又让学生消化不良。因此,建立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循循引诱基础上的语感教学显然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的问题。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感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调动所有的经验揣摩语言。《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美妙的文章。它的美妙首先表现在清新淡雅、柔婉节制的语言上。文中的语言,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深深蕴涵着作者个人深沉的感情际遇,是血与情的结晶。粗粗略读课文,相信每一个熟读《诗经》、唐诗宋词,在汉语中浸淫过的人都会一下子喜欢上作者笔下的优美、灵动的语言,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个独特的语感体验。
文章语言的美首先在于用了许多富有韵味的单音节词,它们像落在玉盘里的五彩的晶亮的玛瑙,发出熠熠的光辉。它们像黑暗中的明灯,吸引着读者,让读者不由得狂奔过去,仔细探究。“从未看到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一个“盛”字,光彩夺目,意境全出。“盛”,简洁,凝练,贴切,以静传动,以动带静,展现了紫藤萝的繁茂和勃勃生机。盛是一种气势,先声夺人,只有这样的气势才会让作者“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一个“舱”字,一个“帆”字,一横一竖,一动一静,寓意深刻——这鼓鼓的花舱里装着什么?哦,那“满装生命的酒酿”,它们是在那紫色河流上轻泛的一叶小舟,“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舱”一“帆”不仅仅写出了花的无限生机,更是人的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呀。
不仅如此,你会发现文章中时而有灵隽鲜活的短句,清新中带着隽雅,时而又有凝重的长句,绵长中凝聚力量,它们交错穿插,并行不悖。短句灵动,简短而不肤浅;长句厚实,凝重而不冗长。文章开头写紫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你看,这藤萝花多美啊,淡淡的紫色,带着露珠,吐着芬芳!作者平淡的生活出现了一抹苍绿,阴霾的天空现出了一缕阳光,这种蓬勃的生长的力量,这种不期然而至的惊喜自然会使作者雀跃起来,心情非常愉悦,情感开始奔放、跳跃,内心世界像荡漾波纹的湖水开始不能平静。文中短句的运用恰好暗合了作者这样欢喜、惊讶的心境。随着作者停止脚步,细细观察,最初的喜悦开始慢慢平息,睹物思情带来的生命体验开始弥漫开来。流动的心情开始舒缓,凝重,挣扎,蜕变,新生。于是“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短句的运用到长句的转换传神地把作者的心灵变化的轨迹描绘出来,由失落、痛苦、百无聊赖到雀跃、欢畅,到凝重、深思、感悟,再到大悟、觉醒、新生,这是一次人生的奇特的生命洗礼过程,短句到长句转化的过程也正是作者灵魂深处的一次凤凰涅槃的过程。
作者是一位丹青高手,她喜欢在文中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多种颜料调制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她用“瀑布”比喻紫藤萝,气势非凡,以声夺人,人未至而心灵已经受到震撼;她用拟人,花穗们“彼此推着挤着”,“鼓鼓”的花朵是绽开的“忍俊不禁的笑容”,那种乐观的“生的喜悦”,那种笑对一切的“生的欢乐”溢于言表,那分明不是花朵,而是自己的亲身骨肉,是自己的洋溢着生命力的欢快的孩子;她用通感,写花的香气,“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哪里是花,哪里是人,哪里是景,哪里是梦,已经不重要了,花即是我,我即是花,人、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紫藤萝瀑布》的语言是一种音乐的语言,是人格化的语言,这种语言只有颂读才能体味。请我们睁大眼睛,放声颂读吧,不,我们不应该蜗居在教室里颂读,我们应该走出院子,来到空旷的草场上颂读,只有这样的颂读,才能读出感觉,读出味道。在语词的平仄之间,在语句的长短之间,在段落的起伏之间,通过时而昂奋时而低沉,时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式的阅读,才能感受到作者的语言的美,享受到这种美。正如苏联诗人吉洪诺夫所说:“只有用音乐才能传达出中国语言的声音,只有用音乐才不会把它损伤;从声音里,可以隐约地听到钢铁的沸腾,猛虎的低啸,奔流的浩荡。”
总之,《紫藤萝瀑布》中的语言,是一道融聚了线、点、光、色、形体、声音的美餐,你需要调动所有的味觉、嗅觉、触觉、视觉、听觉,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只有这样你才能体悟到其中语言的美妙,你才能闻到散发出的每一处香味,留住每一寸流动的风景。
二、发挥想象,感悟画面美
经过一番颂读,在认真把握了文章优美的语言之后,我们就应该进入语感教学的第二个阶段——深入了解文章的肌理和脉络,发挥想象力阶段。
语感教学需要大量的形象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能力是语言感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席勒曾经在《美育书简》中指出:“心灵的感受性就程度而论与想象力的活泼性相关,就范围而论与想象力的丰富性相关。”汉语言的具象为汉语语感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正和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一样,作为汉语言文学杰出典范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更需要读者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好好端详,仔细把玩,探寻文章中或急或慢、或繁密或稀疏的脉络背后涌动的力量。轻轻地,轻轻地,让我们闭上眼睛,让我们的思绪插上想象的翅膀吧,在无边的旷野飞翔,我们的眼前无限延伸,一幅精美的图画铺了过来。
曾经写过《南渡记》、《东藏记》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的宗璞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时良好的家养培育了她中西融通的学术修养,她的作品蕴含东方传统哲学文化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相结合的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和高雅格调。《紫藤萝瀑布》虽然不长,却是深受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浸染,文章的结构非常精致,宛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这幅画起笔就非常奇崛,气势很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看似任意一点,但是起笔不凡,落地有声。刷刷几下,用毫如墨,一幅挂在墙上的山水画就有了几分神韵。淡紫色的瀑布,从墙上流泻下来,汪开了整个空间,有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泼墨画法。但是这不是一潭死水,而是泛着灵光的清源,“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此时由写意而转入工笔。“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这鼓鼓的花舱里装着什么?哦,那“满装生命的酒酿”。这小生命多好啊,盛着仙露琼浆,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惊涛骇浪中一叶扁舟,满载着生命的渴望奔向前方。虽然四周是浓密的高山,甚至隐约还听到高山上传来的猿啼的声音,但是作者还是信步驾舟,穿梭在惊涛骇浪之间,荡漾着生命的活力。它们不仅仅镇定自若,还在笑,在嚷,相互挤挤挨挨的,“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放开似的”。亦张亦弛,亦动亦静,工笔画完,一幅画眼看就要完成。但是还没有结束,中国画与西方画不同的地方还在于造势,作者显然是深谙此道,她在画面上添加了很多浮云,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意境,云烟缭绕,山更险,瀑布更急,“香气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是一种飘渺轻柔的感受,没有独特的想象力,哪能营造出如此新奇生动的意象?更绝的是,宗璞先生还是一个善于讲究布白艺术的高手,她的精心设计给语感教学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清代戏剧家李渔说得好:“和盘托出,不若使人想象无穷。”《紫藤萝瀑布》一文的节奏是舒缓的,情感是节制的,内敛的,一句“但是我没有摘”,内涵相当丰富,这不仅暗示了作者是一个非常富有涵养的女子,还在于作者的那种爱美护美的生活情调,更有一种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的内在使命感,为下文的一番议论埋下了伏笔。不仅在于此,作者的感情变化是多样的,而变化的深层次原因作者并没有做详细的交代,比如“我”为什么有生死的疑惑?有疾病的痛楚?“我”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幸的遭遇?“我”在这满地芬芳的紫藤萝丛中到底想了些什么?这些作者都没有详细地交代,而是很简略,用笔非常经济,这就要求读者寻找更加多样丰富的背景资料进行验证,解读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