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木兰辞》中的互文修辞
作者:吕耀森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诗经·谷风》)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经·旌丘》)
不但诗中如此,文中也不乏其例:
郑昭宋聋(《左传·宣公十四年》)
王后蚕于北郊,以供纯服,夫人蚕于北郊,以供冕服。(《礼记·祭统》)
而到汉魏南北朝,其应用为盛,这一是在民歌中大量运用,二则因其清新活泼而为后代文人所发扬光大,如: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乐府《采莲》)
依我看来,运用得最频繁,而且收到极强艺术效果的,那就要数北朝民歌《木兰辞》了。
《木兰辞》是我国古典诗歌中脍炙人口的著名诗篇。它叙述的是女英雄花木兰女扮男妆、替父从军,经过浴血奋战,立下赫赫战功,最终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和平幸福的劳动生活的渴望。文中多次运用互文,或为凝练词句,丰富意蕴;或为深化句意,加强语势,这样不仅有利于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对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等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简要分析这些语句,以期对诗文的理解有所帮助。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诗的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接着作者采用民歌中常用的问答句式,抒写木兰的情怀。前两句是爹娘的发问,后两句是木兰的回答。“思”与“忆”相同,构成互文。
互文设问,顺应读者的心理,能引起读者的重视和产生共鸣的作用。“思”与“忆”的同义互换,既避免了文字表层的重复,又渲染了气氛,表明了木兰的忧愁,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和关切,并且使这种同情和关切具有绵长的温婉的色彩。
然后,又互文作答,连用两个否定句才徐徐说出替父从军的话来。这也是为了强调所表现的内容而使用的一种手法,这里木兰明明有忧虑,却写“无所思、无所忆”,继而说明原委,先作以否定,然后说明所思所忆,最后决定“从此替爷征”。由此可见,木兰是个心性很细,又有决断的姑娘。这里运用互文,对应位置用上同义词,正表现了木兰这个思想考虑的过程。
两问两答,“思”与“忆”意义相同,完全可放在一起说,诗文却两处着笔,用互文来写,不仅使语句显得精美,有节奏感,而且使语调沉郁缠绵,诗句的含义也更深化了。
也许有人会问,前后两句内容相同,一个问答足矣,何必再有一个问答?若不用互文,只有“问女何所思?女亦无所思”或“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忆”,两相比较,则与用互文大相径庭。一是问话不能很好地表现对木兰的同情和关切,使那种同情和关切的情怀硬了一点、冷了一点、淡了一点。二是答语里面不能透露出木兰焦虑的思想考虑过程。这样既不利于人物思想性格的塑造,也使诗句生硬呆板,不符合民歌特点。
所以,此处利用互文,有问有答,忧愁叹息之中,表现出民歌清新活泼的特点。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里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做出征准备。
东西南北四市都写到了,是不是一个地方只买一样东西?不是。是不是只买了这四样东西?也不是。这里采用互文的手法,写木兰一家人在东西南北各个市场、各个地方采购从军所需要的骏马、鞍鞯、辔头与长鞭等用品,忙忙碌碌地四处为木兰的出征张罗。正因为作者对女主人公在国家、民族面临危急存亡的紧要时刻敢于挺身而出、替父从军、驰骋沙场的英勇行为持由衷赞赏态度,因而此处以欢快的笔调,整齐的互文、排比的句式将木兰“替爷征”的准备工作写得紧张、急切而井然有序,表现出对木兰出征的重视和准备工作的仔细、辛苦。又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流露出木兰替父从军的义无反顾与内心的激动喜悦。
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这个“无味”一是指不能渲染一家子购物的精心、认真及战争的紧急气氛。另一方面也表现不了木兰那亢奋的备战状态。同时,也失去了民歌活泼的姿致及和谐的音乐美。因而使用互文这种修辞手法,有其它艺术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这两句写木兰艰辛的征战生活。
按字面解释是:“将军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这就会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经历千百次残酷战斗死去的都是“将军”,而从军十年胜利归来的却都是“壮士”呢?其实“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这里是“互文”,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所以此联的意思是将军与壮士们在漫长的卫国戍边生涯里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他们有的血染沙场,为国捐躯了,有的立下战功,凯旋回朝了。“百战”与“十年”犹言征战岁月之漫长、戍边战斗之频繁与惨烈。“死”与“归”写出了将士们为国捐躯的悲壮与战争胜利的来之不易。值得庆幸的是主人公木兰在漫漫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终于凯旋受到天子隆重接见。所以,这个互文句写出了木兰与她的男性伙伴们一道在纷飞战火中,守边御敌,冲锋陷阵,经受了各种摔打锤炼。诗中以木兰“归来见天子”的喜庆结局侧面烘托出她的机智勇敢与出色的作战才能。
这两句相互补充,相互发明,言简意赅,使语言的语义内容和表达形式得到了巧妙的统一。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这里生动地表现了木兰久征归来喜不自禁的心情及对镜妆扮的情景。
“开我东阁门”怎么能“坐我西阁床”呢?这里运用互文,实际上是“开东阁门坐东阁床,开西阁门坐西阁床”,描写木兰回到久违的故乡,回到昔日的闺房,在家里到处走动,这个屋里看看,那个屋里看看,这个床上坐坐,那个床上坐坐——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充满感情,都感到可爱,表现了木兰到家后的兴奋、喜悦,迫不及待地恢复女儿面目的心情,更写出她对这个家庭的感情,也即从侧面体现了对爹娘、阿姊、小弟的感情。
同样,后两句全意是“当窗理云鬓贴花黄,对镜贴花黄理云鬓”,表现出她对着窗户及镜子梳理头发、修饰面容。写木兰恢复女儿本色,表现出她对家乡的热爱、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对正常人生的向往。这里木兰一脱壮士的气概风度,而恢复了姑娘家的本来面目,因此,这种感情的表露都无不打有女性的印记,显得更细腻、更含蓄、更动人。
这四句中,运用互文,朴素自然,活泼流畅,颇有情韵,表现了主人公欢快的心情。若不用互文,则显得文字烦琐,语言凝滞,感情殆尽,更不要说有利于木兰形象的刻画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这里采用互文手法,是说无论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能分辨出雌雄呢? 意思是说,我和你们一样行军,一样打仗,装束举止毫无区别,你们怎么能看出我是女子呢?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妆、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木兰乔装打扮之后,十多年不露破绽,固然是出于浪漫主义的需要,但对于表现木兰的性格,表现战争的环境也有一定的作用。十多年不露痕迹确实不易,木兰忍受的痛苦显而易见,同时也表现了木兰的机智、稳重和谨慎。另外也写出了战争的环境恶劣,出生入死,一心只顾打仗,女扮男妆就很难分辨了。这里采用互文,以兔喻人,木兰无不得意地作了说明,直接点明比喻本体“安能辨我是雄雌?”显示了木兰的爽朗、聪颖和得意。不夸自己的辛劳,不夸自己的功劳,只向战友炫耀自己改妆的成功,木兰的天真、纯朴、高尚的品质于此可见。另外,以奇特的比喻作结,显得别具一格,豪迈有力,语气中充满了对木兰这位女英雄的赞美和歌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