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反思模型探析

作者:张霞儿




  首先看走进自然的录象,引出感觉秋天的主题;
  分组展示活动过程:
  Ⅰ自然之行小组展示课件(包括活动设想、组成人员、摄影照片和活动小结)
  Ⅱ漫画之旅小组展示漫画作品(包括活动设想、组成人员、漫画及创意介绍和活动小结)
  Ⅲ文学之旅小组展示配乐朗诵(包括活动设想、组成人员、配乐朗诵《山居秋暝》、《沁园春·长沙》、《故都的秋》和活动小结)然后让学生评价交流,评出最有创意小组和最佳才艺奖,并说明理由;再让学生写《秋》。
  课后该教师写下了课后反思:本堂课充分体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努力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从内容看,教学活动引领学生走进自然,拓宽了学生的视界,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同时也将课内与课外、语文与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大语文学习观。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明快,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可我觉得似乎有舞台味道,我和同学们进行课件设计,查找资料,课前排练,尝尽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滋味。新课程强调学生当主角,但也不能忽略老师在知识传授上的地位,把课堂纯粹设计成“学生舞台”,心里似乎并不快乐。
  有了这种课后反思,教师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教好学生,使教学具有后续生长点。
  综上所述:“前”反思的主要根据是经验,有利于对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前一阶段教学工作中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已有教学经验,并借鉴他人教学中的长处,以局外人的身份,对自己的教学准备、设计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充分酝酿,反复比较、选择,形成教学设计和准备的最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准备状态。“中”反思主要根据是学生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教师及时、自动地调节自己的教学过程,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面对课堂复杂的、动态的情况,能够敏锐地洞察,迅速地做出判断,发现问题,及时调节、修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后”反思其实是对某一教学活动或某一阶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总结。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对教学的整体结果进行归因和评价,及时地通过自述回忆、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广泛吸取有关经验,收集自己教学活动中的信息,深入细致地探讨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不断反复地实践、反思、总结、概括,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后反思的主要根据是在教学过程中获取的新信息,有利于教学经验理性化。
  至此,一个反思性教学周期结束,然后再进入新的反思性教学阶段,在这个良性循环的过程中,形成了教师“新的理解力”,提高了教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