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6期

语文个性化作业的指导与设计

作者:白国雄




  
  三、个性化作业设计实施的初步效果和反思
  
  从初一第二个学期开始,我按照以上的策略设计个性化作业。为了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做了“语文个性化作业形式和内容改革前后对比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18份,有效率98.3%。调查部分结果显示:
  
  
  调查显示:(1)经过一年的努力,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改革后,学生主动做作业的占92%。(2)作业量虽然减少了,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并没减少,学生拥有更多的时间去看课外书。(3)家长的支持率较高。认为作业形式改革有必要的占85%,内容有必要改革的占83%。但仍有12%的家长很担心这样的改革对将来初中升学考试有影响,有5%的家长反对改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仍旧支持考什么,学什么,做什么,不必要把作业弄得这么“花哨”。还有10%的家长认为作业量太少,学生的自由时间太多,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家长的意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业改革在操作过程中尚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这与我们尝试改革以来暴露的一些问题相一致。
  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改革是富有成效的,但改革所暴露地问题也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1)过分关注学生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培养,对语文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缺乏深度的思考,有时设计的作业质量不高,学生时间花了,其效果与所花的时间不成正比。(2)对巩固性作业重视不够。由于有些学生忙于做课外延伸作业,对课内的一些巩固性作业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古诗词有相当部分学生不能背诵。(3)完成作业的时间没能把握好。有时布置的课外作业,学生花的时间太多,以至学生完成时,热情大打折扣。(4)在运用小组“合作探究”这一组织形式时,有时过于偏重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5)评价学生作业的体系不够完善,对学生花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完成的作业,未能及时作一个合理而科学的评价。(6)有时候设计的作业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
  在实施《新课标》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作业观亟需转变,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精神为依据,确立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要树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在这里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体验,使学生的生命在这里得到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初级中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