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拓展语文作业的新天地

作者:黄国林




  如对一些社会中现象进行调查的作业,就需要学生与社会、家庭协调完成。
  4.激发兴趣,研究体验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索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及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
  例如在讲完课文《月亮上的足迹》之后,学生对于天文知识很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深入研究天文知识,办一期关于天文知识的手抄报,这样,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从书本,网上查看有关天文的知识等。经过办报的活动,学生对天文知识有了比较系统深入的了解。既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5.创设情境,有感而发
  这一类型的作业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观赏材料及线索、背景介绍进行鉴赏活动,一方面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知识背景。如学习《愚公移山》前我让学生学唱歌曲“愚公移山”,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在讲《谈生命》之前,我展示了生命勃发的影音文件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完《梅岭三章》后,让学生收集有关陈毅元帅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伟人的风采,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另外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通过改、说、唱等形式再现、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或加工、整理、采集、剪贴、展评与课文有关的图文资料,编辑专题手抄报、电脑报,或根据对诗文的理解进行书法、绘画创作等。
  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作业。课堂教学不管到什么时候,以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为主,以课本为主线的特点不会变,这是课堂的价值所在。这就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受到限制,再加上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课堂教学中的“做”“探索”“研究”与“体验”都具有许多不足,有待于课下来补充和完善。例如,课堂上气氛再热烈再感人对学生爱心的培养,也不如他回家亲自给母亲端盆热洗脚水,请妈妈洗洗脚的作用大。又如,在课堂上无论怎样讲,怎么学,学生对宇宙的理解程序,都不如去一次天文馆来得更深刻。再有,科学研究的方法与习惯无论怎么讲,怎么教,怎么读,都不如让学生到市场上亲自去进行调查,亲自抓蚊子、苍蝇研究一下效果好。
  作业的设计要讲求实效,既要重视形式的多样,又要在内容上多维度,形式和内容要结合起来,给学生创新的机会。作业的设计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顾全整体,切勿命令式、强制式;也不要依葫芦画瓢,照抄别人的做法。对于作业的自主性要避免“赶鸭子上架式”,也就是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实力,学生被赶上架之后,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学生所获无几。因而作业决不能走过场,要抓到实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变“大”了,教师变“小”了,教材变美了,学生变活了……甚至橡皮擦、铅笔等学具都穿上了漂亮的衣裳。唯独作业几十年来变化不明显,因而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社会的需求。作业形式的多样,内容的丰富,能较好地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更好地翱翔撑起一片晴空。
  
  单位:黑龙江兰西县崇文实验学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