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7期

在诗歌鉴赏中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作者:戴 惠




  诗,可以“兴、观、群、怨”,是孔子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阐释。就是说人们通过诗歌可以考察历史的变迁、了解社会、促进人们团结、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作用对我们今天来说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中华诗词,气势磅礴,意蕴深厚,境界高远,蕴涵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它从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在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路途上,诗词带给人以心智的启迪,开启了人类对美好的追寻、对爱情的神往、对真理的探索、对智慧的渴求、对理想的渴望。
  加强对大学人文素养的的教育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笔者就在学校开设的《诗词鉴赏》课程,谈一下诗词鉴赏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所起的作用。
  
  一、在鉴赏中提升人生境界
  
  《四书·大学》首句说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指通过不懈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努力。我们的大学教育就是要培养新一代的品德高尚、境界高远的大学生。只有有了高远的人生境界,才有可能成就一番大事业,才会为国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具有高远的人生境界,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古人云:“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陶冶。”早在我国先秦时代,儒家就以经典的方式概括了人们的成才之路,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人生理想从古到今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这已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代代相承。
  当前,青年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开阔,但思想品德却不容乐观。其中有的人所看到的是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注重名利、金钱,什么民族精神、社会道德、社会责任在一些大学生心中没有一丝分量,他们普遍有一种浮躁的情绪和心态,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比如在求职和助学贷款中不讲诚信、买饭“加塞”、酗酒、抄袭、考试作弊等等。许多事情刚发生时都很小,但如果都“恶小而为之”,不加注意,不加约束,不自醒而改正,都容易变成“问题”,日后就可能发展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所以要使当代的大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只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我们来阐释一下道德境界。具有高尚道德境界的人,他的心中就会对国家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对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然、他人有极大的爱心。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惟有两种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天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教师要充分利用诗词中丰厚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鉴赏诗词中表现高尚道德情操的诗句。通过教师的讲析、阐发,让其产生一种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巨大的教化力量,让学生深刻地品味诗歌中的思想内蕴,进而深刻体悟,从中汲取精华,产生共鸣,从而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
  《诗经·秦风·无衣》中的“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予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表现出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誓死抗击入侵者的信念,这是一种高尚的爱国主义境界。屈原《国殇》中的“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是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的赞歌,它表现了战士们为了国家的利益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所表现的高尚境界,至今已成为炎黄子孙的人生行为规范。除了古典诗词之外,现代新诗中的许多诗篇也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如:郭沫若的《女神》中的许多诗篇,田间的许多街头诗句,臧克家的《老马》,闻一多的《红烛》,穆旦的《赞美》,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诗篇。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这一类的诗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进而推动自身认识到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教育不但要教育学生成才,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成人。热爱学习、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尊重他人、享受天伦,这种人生境界是先人传给我们的文化血脉。鉴赏诗歌,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怎样从诗词深厚的思想意蕴中感悟到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司马迁的“士可杀,不可辱”,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道出了做人的准则和应遵守的气节与操守。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尊的人生观。我们今天的大学校园里有一部分学生并没有什么高远的人生境界,讲奉献的人少,希望得到回报的人多。有的学生颓废、消沉、牢骚满腹,整天沉溺在个人的小圈子里。作为教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诗歌中有许多激励学生立志成才的诗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等,都是劝戒人们要把握短暂的时光,做一番大事业。这些诗句,无疑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时,不但要分析诗句中本身的内涵,更要结合社会背景加以剖析,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句中深刻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和鼓舞。
  高远的人生境界还要有宽厚、仁爱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在这里老子就论述了爱的巨大力量。而孔子在《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里就更阐释了他的这种仁和爱的思想,体现了他所向往的最高的人生境界:“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宁静淡泊、逍遥自在,这种人生境界的取得并不是靠战争、搏杀,而是靠仁和爱产生一种巨大的教化的力量,难怪曾晳述志完毕,孔夫子“喟然曰:吾与点也。”这也充分表现了孔子的人生志向。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体现的是求真务实、淡泊名利的高远人生境界,而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一种无私忘我、乐于奉献的高尚境界。在人和人的相处中我们就要提倡博爱和宽厚的精神,这种思想和我们今天提倡的要建立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这对于今天浮躁、缺少务实奉献精神、追求功利的学生是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的。
  高远的人生境界还应有百折不挠、能够积极地应对挫折的品质。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生境界。许多诗句表现出诗人们在遭受人生挫折时百折不屈的精神,以及战胜苦难后恬淡、宁静的心怀,是启迪学生的极好素材。如李白有诗云:“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他鼓励人们抗拒恶势力,敢于自我肯定,受到挫折也不变初衷,绝不做受环境影响摆布的软弱桃李,而应像青松一样,做一个百折不挠的堂堂正正的大丈夫。还有唐人裴休的名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陈毅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也同样是表现了越挫越坚的人生境界。九叶派著名诗人穆旦,在生命的最后两个月所写的《冬》是表现在遭遇挫折之后,超越于苦难之上的人生境界,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我爱在雪花飘飞的不眠之夜,把已死去或尚存的亲人珍念。”流动在诗行的是诗人激昂的诗情,对美好人生深深的眷恋。无论“外边”多么寒冷,诗人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社会的关注,对生命要义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宽阔的胸怀。他的这种对苦难韧性的斗争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仍然有教育启迪的作用。
  
  二、在鉴赏中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它是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礼记·大学》云:“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里有“革去故,鼎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句子,这都是说改革和创新才能成就大事业的。孔子在《易经·系辞》中提出:“富有之谓之盛德,日新之谓之大业。”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表明了这位遭受磨难的文学家的创新和改革的美好愿望。创新精神是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一种人文素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并不仅仅局限于所学的专业知识,关键还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激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