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多维激趣 减负增效
作者:马 岚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只有高质量的教学本身才能持久地激发并保持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我要学”的求知冲动。就高中语文教学而言,检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可以用深度、广度、新度、效度这样的四维标准去衡量。深度是教学的深刻性,广度是教学的拓展性,新度是教学的鲜活性,效度是教学的实效性。要想激发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持久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就必须在这四个维度的落实上,真正下一番功夫。
一、课堂教学贯彻“多维激趣法”的主要途径
(一)深度激趣——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首先,从认知心理学来看,学生大都有喜好智力活动丰富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倾向。他们渴望接受智力挑战,乐于参与知识角逐,期待着能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露一手”,以证明自己的知识、能力、智慧、才华。其次,从学生智力开发角度看,一定的教学深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潜力,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在导思、启能、益智的切实演练中,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现有水平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获得“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充实感和成就感,养成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深度激趣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作深度开发,设计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或矛盾去引发认知冲突,造成孔子所谓“愤”、“悱”的境界,以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应,使他们在欲罢不忍的积极思考中,得攀援之情趣,尽求索之愉悦,走上一条愉快学习的道路。例如教读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师先要求学生指认诗中的四次“秋江月夜”的景物描写,但这还只是“知其然”的感性认知,属于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认识的低级阶段,它还有待于发展到“知其所以然”的高级阶段,才能洞见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认知升华。于是教师又深入诱导:“谁能进一步说说这四次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经过讨论明确:这些景物描写的共同特点是情景交融。它们均以“情”字联结贯穿。或抒发离别的凄苦之情,或烘托入神的迷醉之情,或渲染孤独的落难之情,或排遣失意的苦闷之情。真诚的情愫与美妙的物象契然溶合,形成了动人的意境。而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蕴情、创意、抒怀、显旨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样的教学开掘充分,明晰深透,自然会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致。
(二)广度引趣——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内引外联,不仅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开阔视野,而且还有助于构建完备牢固的知识体系。
如果说深度激趣是纵向开掘,那么广度引趣则为横向拓展。广度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外引内联。“外引”即引进课文以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或事例,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内联”就是在讲授新课时,适当联系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使新旧知识参互印证,加深印象。例如在教读散文《荷塘月色》时,先用“温故”之法“内联”,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学过的《春》、《背影》,了解朱自清的作品风格,唤醒学生心中已有的认知积累,调动学生对这种名家名篇的阅读兴趣,再将《读本》中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引入课堂,引导学生作比较阅读:体会《荷塘月色》怎样通过描绘月夜荷塘的静态表现出物境之美;品味《清塘荷韵》怎样细述荷花从无到有、从弱小到繁茂的成长动态,表现出莲荷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作者由此得到的欣慰与希望。这样通过外引内联,横向迁移,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意趣,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使学生吸取了更多的知识营养。
(三)新度拓趣——指教学的新颖性。尤其是教育观念、教学方法的更新与转变,因为在教学方法的接纳上,学生普遍存在喜“新”厌“旧”的倾向。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日复一日不断反刍,最终必然要走进取厌于学生的死胡同。随着多媒体技术愈来愈广泛地进入语文教学课堂,形象、生动、变化万千的画面,美妙悦耳、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入耳动心的诵读,都在触发着学生学习的兴味,开启着他们的灵感之窗。以上介绍的激趣方法如果能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激趣的魅力定可大增。试想在教学《为了忘却的纪念》时,让学生有表情朗读白莽烈士所译裴多菲“生命诚可贵”一诗,再配上激越悲壮的音乐,辅以裴多菲的影像,让诗文、画面、音乐三者交汇成一支对于革命者的赞歌,学生能不对白莽烈士产生无限的崇敬吗,能不对裴多菲及其作品发生兴趣吗?被感动的学生带着强烈的兴趣进入真实感人的情境中能不产生独到的体悟吗?激发兴趣,不只是一种技巧,如果结构设计得好,它应该是一种优化了的教学策略。
新方法的运用,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机械程序和呆板模式,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能充分激活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他们情绪高涨,精神振奋,从而将各路感官“频道”调谐到最佳接收状态。例如教鲁迅小说《祝福》时,我们大胆地抛开传统教法种种大路化的分析套路,先让学生充分预习,再别出心裁地采用与学生“换位”的新颖教法,由学生提问教师作答。或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重点抓住小说中几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问题(一个日子;二次微笑;三样眼神;四场飞雪;五张账单),来把握人物的主题,体会小说的创作技巧。这种尝试清新活泼,别具一格,具有开拓的意趣。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接纳。
(四)效度蕴趣——效度指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收益程度。它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正相关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源于主体心灵自我肯定的积极体验,心理学上叫做“效果激发兴趣”。
如果学生每节课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克服了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学会了以前未知的东西,掌握了新知识,那么他就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就能增强自信,提高兴趣和动机水平,并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形成了“成功——兴趣——成功——新的兴趣”的良性循环。在循环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炼砥砺,学习行为得到了巩固强化,学习成绩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课外活动贯彻“多维激趣法”的主要措施和效果
语文学习涉及面广,除生动活泼的课内学习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其汲取多种营养,才能激发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兴趣。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特点,将“多维激趣法”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综合语文素养,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适当时机,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加深学生对母语的感情,增进学习兴趣。
高一起始单元安排的是学习诗歌,为了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提高朗诵水平,培养诗歌欣赏能力,我们举办了一场诗歌朗诵会,题为“拥抱文学的骄子”。同学们热情高涨,踊跃参加,恰逢央视举办首届全国朗诵大赛,同学们观看选手的精彩表演,谈感想,说体会,尤其是颁奖晚会上那首配乐诗朗诵《祖国母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所有炎黄子孙对祖国母语的那种深挚的爱恋和赞颂,极大地激发起同学们对汉母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