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李白与李贺浪漫主义的比较

作者:曹丽萍




  李贺奇崛冷艳的诗风可谓另立门户,独辟蹊径。“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敲瘦马之骨,若发铜声,造响之奇,莫此为甚。“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奇特的幻想、大胆的想象形成的是一种奇崛幽峭的浪漫主义风格。
  2、4 语言艺术的不同。
  李白注意向民歌学习,主张诗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两句诗正足以代表李白诗歌语言的风格特点。李白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来写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朴素简洁,生动活泼,音韵流畅,有的简直如同脱口而出,明白如话,如《静夜思》、《秋浦歌》、《峨眉山月歌》。特别是他的《三五七言诗》:“秋风清,秋风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还惊,相思想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句句平实,似乎顺手得来,毫无雕饰之迹。《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也如出水芙蓉,天然而成:“我本楚狂人,凤歌吹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诗人用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来表述他的行程,如数家珍,谈履历,娓娓动听,和蔼可亲,朴实的语言就融进了诗中。前人对此诗率真自然的语言特色评价很高:“李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见《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
  李贺诗的语言则相反,他喜欢另辟蹊径,不走语言平庸浅易之路,而常雕章琢字,用语奇譬怪诞,过分地去追求“峭拔”。加上他为了表现哀怨感伤的心情,常过于追求幽奥的诗意,使其诗歌语言不免流于险怪,甚至晦涩费解,这同李白诗的语言风格大异其趣。如《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浪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神弦》:“呼星召鬼韵杯盘,山魅食时人森严”,题材怪,语言也怪,读来颇费心神。他的不少写景诗也是这样,常把明丽与忧伤搅和在一起,语言秀丽又幽冷,文字清幽又生辟,词语丰富又费解,使人忧伤,似乎又令人爱恋。如《感讽五首》其五:“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如此奇异的秋景,如此生辟的文字,如此艰涩的语言,读之感到柔媚又硬瘦,明丽又晦涩,说不清是荣还是枯,是喜还是忧,是爱还是恨。
  总之,李白、李贺两位天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都以其独特的气质、不朽的诗才立于唐代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们各有风采的浪漫主义风格在浩如烟海的唐代诗林中成为两朵奇异艳丽的奇葩。
  
  单位:湖北襄樊职业技术学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