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评价应关照学生的灵性

作者:刘辉平 周晓光




  
  三、考试评价应着力于“新”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机制。但在目前我国人才选拔制度还不很完善的背景下,考试评价可以说还是诸多评价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它往往被我们的家长及社会认可、看重与推崇,可以说,考试评价是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性功能,把试题的命制放在课程、教材与教学整体框架上来进行设计。通过检测,才能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困难,及时调整与改进教师的教学,才能改善课程的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朝着课程目标不断迈进。
  
  (一)以生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考试命题者总是板着面孔以命令的口气要求学生接受检测,学生答题往往会产生畏惧甚至厌恶感。在“课改”实验的推进中,对学生的考试评价是课改实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在考试中尽量体现对学生的亲和与关爱,可用“想一想”、“试一试”、“你一定能……”等字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用溢满情感的语言,让学生体会到浓浓的温馨。如:我在命制《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素养形成试卷》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开场白:“亲爱的同学,经历了一个学期的语文之旅,你一定收获颇丰,想不想在同学与教师面前展示自己?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开始吧,相信你一定最棒!”这样的试卷首先在情感上接纳了学生,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答题的勇气。此外,在试题的题干措词上也可体现亲和感,如要求学生规范写字,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以下文字你能将它写美吗?”通过这些充满人情味的试题语言,就能唤起学生答题的兴趣与热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感觉生活的乐趣,心灵的关怀。
  
  (二)传真生活,鼓励个性感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在语文学科的考试评价中,阅读板块中材料的选择,应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他人,关爱生命,珍爱自然。因此,应尽量选择一些时文、美文与有浓烈生活气息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活,在品析中感悟人生,在欣赏中亲近自然,在解读中认识科学。另外,试题的命制者应考虑到尽量彰显学生的个性,引发学生的体验,通过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一种表达个性思维的空间,如:学习战争题材的文章让学生谈如何避免战争,反映科学的新成就的文章让学生留意身边的科学,反映习俗的文章让学生讲述家乡习俗,给学生思想启迪的文章让学生尝试变换角度谈自己新的见解等,通过这些考题的设计就能真正实现语文既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三)凸现审美,营建精神家园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审美贯穿于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那么,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检测的考试评价,更应该体现其审美价值,让学生在考试中也感受到美的熏染。
  背诵优美的古诗文是学生感受美的一个重要方式,所以考试中应安排一定的古诗文背诵考题,让学生在答题时也能感受古诗文文化的美,另外,还可选取一些文质兼美的精品散文,让学生在解读文章时也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理趣美,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中产生审美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从而拥有自己的美丽的精神家园。这样我们的语文考试评价就能达成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升华美乃至创造美的理想境界。
  
  (四)引导发现,拓展创造空间
  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人才,因此,我们学校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具有创新品质的高素质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创造的机会与空间。考试评价更不能例外,因为它毕竟对教师的教学起导向与改进作用。在考试评价中,可定向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尝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让学生自主设题,应鼓励学生设计一些有价值,可供探究的问题,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中训练自己的创新品质。使学生在考试中达到不仅能“回答提问”,也学会了“提问回答”,更主要的是学会了发现与创新,使学生逐渐成为会思考之人,会发现之人,会创造之人。
  总之,评价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与教育工作者不懈地探索。无论对学生采用怎样的评价方式,都必须适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照学生的灵性,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单位:湖北武穴市教育局
  

[1]